周树明:做加法这10年,我们帮助300多家企业做营销的提升。茶业有4千亿元规模的空间,我们针对传统茶行业做了改造,云放茶园是我们的一个案例,通过3年时间整合6大茶类,用新的营销思维改造茶业,打造中国茶园品牌公司,通过资本加法,帮助企业整合提升,快速成长做大做强。
冉翎君:企业在变革当中,靠什么让它走长走久?最核心在于组织力的发力,必须从管理力向经营力转变。
衡量一个企业的好坏主要看他账上是否有现金流。说到做减法,大家必然联想到控制成本,从发展和盈利角度出发,其中预算是可控的。企业家最大的一个问题是在于思维的转变,传统认为“成本+利润=售价”,这种结构是错的,预售价减去利润,才是企业可控的成本。企业可通过阿米巴模式,有效实现降本增效,达到经营最大化。其体系里面有减法的部分,也有销售最大化的部分,能够推动企业走强走久。
郑翔洲:企业对内的激励可通过阿米巴模式,企业对外的激励则是商业模式。如何才能经得起资本市场的检验?要让一锤子买卖变成细水长流的买卖。在中国有持续性用户的企业比拥有持续性创新的企业估值高。以Google和腾讯为例,Google市值是腾讯的2倍。商业模式让企业可持续,让企业跟资本市场对接。因此要打造符合资本市场的商业模式,当商业模式和资本对接以后,产生的商业力量巨大。
周德文:在做企业服务过程中,会碰到2类企业,一类是健康发展的企业,一类是遇到发展危机的企业。对于健康企业而言,通过资本赋能,让他们走得更长远;对于遇到危机的企业,借助资本力量,帮助企业债务重组、资产重组,帮助他们走出危机。经济下行背景下,大部分企业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危机,大量企业陷入危机,最核心的问题是债务。这样的情况下,我们从债务切入,进行债务重组,可以变更偿还债务的条件,尽量减少债务或者是转移债务,进而通过时间化解债务。
单俊葆:我们帮助过很多中国的大企业经历了资本市场,帮助他们做乘法。过去资本帮助企业重返的工具是上市、股权融资、债权融资等,以前企业家说我有多少钱做多大的事,投行家说你有多少事我帮你投多少钱。今天则是我不但帮你融资,还提前投给你。我们管理近3千亿元的股权投资基金,相当于中国最大的股权投资基金之一,未来要做的事情就是“产业投行+赋能投资”,通过这些方式能更好地做好乘法。做乘法,最重要就是把被乘数做大,被乘数很小,价值也就没那么大。把被乘数做大,再借助资本乘法力量,企业未来的价值、市值就会更大。
金岩石:小企业做生意,大企业做生态,生态即平台型组织。今天有3个关键词,开放、创新、净化。尽管我们面对着诸多的不确定性,但有3件事是非常确定的:第一,境外资金进入中国A股市场要翻倍;第二,中国的某些垃圾股票要退市;第三,中国的科创板要开盘。科创板是一个制度创新,迈出了中国证券市场变革一步,同时科创板放在了上海,上海人的血液里流淌着开放的灵魂。科创板能不能成功?科创、上海和注册制,这是我们今天面对的机会。
周树明:首先要做产业的加法,借助营销的力量,进行产业整合。
周德文:科创板要从脚下找出远行的路。
單俊葆:科创板有2层含义,一个是要嫁接硬科技,重视科技;另外一个是资本市场的变革注册制。所以未来我们企业要有“一体两翼”,体是做好实体运营,两翼左手做科技,右手做运作,加速弯道超车或变道超车。
郑翔洲:在科创板和大环境引领下,企业和企业家要从成长走向成熟,自信不自负,果断不武断。
冉翎君:中国有很多百年老字号,但却没有百年企业,企业要走长走久,企业家应当把焦点从管理思维转向经营思维,所有的管控转向围绕企业发展来进行考量,这样才能推动企业走强走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