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爱军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中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主要是指由于脑血管出现动脉硬化或者有血栓形成,使血管管腔狭窄甚至闭塞,血液流通不畅,导致脑供血突然不足而出现脑组织坏死的病症[1]。一旦发病,将会对患者的神经功能造成影响,导致患者发生偏瘫、口语不清等现象,甚至危及患者生命。随着近些年来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以及老龄化社会的加剧,急性脑梗死的发病率逐渐提升[2]。因此,及时有效的诊断方式,对于采取针对性措施治疗有重要价值,以此为患者治疗效果的提升打下良好的基础。基于此,为了探寻急性脑梗死有效的诊断方式,我院选取108 例受检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研究数据判定血清胱抑素C、凝血功能的检验价值,并将具体研究过程中整理为以下报告形式呈现。
获取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后,在2017 年5 月2 日—2018年6 月1 日期间录入急性脑梗死患者54 例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组,录入标准:患者本人同意参与本次研究,并得到家属支持签署同意书;所有患者全部符合急性脑梗死临床诊断标准,入院时有头痛、头晕等症状。排除标准:严重肾功能损伤患者;血液系统疾病患者[3]。在此基础上,再录入同期健康体检人员54 例作为对照组。具体资料如下:研究组男性患者30 例,女性患者24 例;最大年龄75 岁,最小年龄39 岁,平均年龄(70.15±1.89)岁;进展型脑梗死28 例、完全型脑梗死26 例。对照组男性患者29 例,女性患者25例;最大年龄76岁,最小年龄38岁,平均年龄(70.92±1.05)岁。两组患者各项资料对比,均呈现P>0.05 的最终结果,两组患者可进行对比讨论。
对本次参与研究患者均实施血清胱抑素C、凝血功能的检验。选择清晨患者空腹时间采集其静脉血,调整离心机为3 000 r/min的速度,控制离心时间3 min,分离上层血清。对血清胱抑素C 检测时采用颗粒增强透射免疫比浊法进行,整个过程严格按照规范操作执行[4]。
观察两组患者的血清胱抑素C、凝血功能相关指标进行观察。同时对比进展型脑梗死、完全型脑梗死血清胱抑素C、凝血功能各项指标与对照组的区别。
此次数据对比采用SPSS 17.0 软件完成,各项数据资料均为计量资料,故全部选择t检验,结果显示形式为(),最终对比结局呈现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如表1 呈现,研究组各项指标与对照组对比,在数值上均呈现较大差异。相对于对照组,研究组PT、AT-Ⅲ更低,而CysC、Fg 更高,且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如表2 呈现,进展型脑梗死患者各项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完全型脑梗死患者各项指标与对照相比,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除CysC 对比P<0.05)。
急性脑梗死主要是指颅内血管的血液流通不畅导致相应血管发生闭塞,进而出现血管供血部位的梗死性病变,具有发病急、进展迅速的特点[5]。如果患者之前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或血管狭窄病史,则可由此引发急性血栓形成,进而导致脑梗死的急性发作;若患者心脏部位的血栓脱落到脑部血管,则可造成脑部血管堵塞,引起血管相应部位的梗死[6]。因此,突然发生的脑血管闭塞症状是急性脑梗死的主要临床表现。据相关研究结果显示[7-9],及时有效的诊断患者的患病情况,对于改善预后,降低致残率与致死率有积极作用。因此,探寻有效的诊断方式,是目前医学研究课题中非常重要的一项。血清胱抑素C 是一种蛋白质,能自由通过(滤过)肾小球,且肾小管上皮细胞不分泌亦不重吸收,主要用作肾功能的生物标记。在人类机体中,它几乎存在于所有的组织及体液中[10]。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胱抑素C 与健康人群呈现较大差异,在对急性脑梗死病症诊断时,可以以此作为依据。另外,两组凝血功能差异也较大。在健康人群中,凝血功能的作用主要是防止血液渗出,并保持正常流动,但是,当患者发生急性脑梗死病症,抗凝机制、凝血机制处于混乱状态,血栓极易形成。由此看来,早期了解患者的凝血功能,对于患者的治疗也存在重要价值。两项指标联合检测,可提升检测效果[11-13]。
表1 血清胱抑素C、凝血功能相关指标各组具体数据以及对比情况()
表1 血清胱抑素C、凝血功能相关指标各组具体数据以及对比情况()
表2 不同类型脑梗死脑血清胱抑素C、凝血功能相关指标各组具体数据以及对比情况()
表2 不同类型脑梗死脑血清胱抑素C、凝血功能相关指标各组具体数据以及对比情况()
综上所述,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实施血清胱抑素C、凝血功能的检验,可对患者的病情做出准确诊断,为后续治疗提供有力参考依据,对于改善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