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林 王瑞臣 徐利明
(海军潜艇学院 青岛 266199)
海基核力量是远海防卫作战的主要兵力,其主要作战任务是海上核威慑和核反击作战[1]。为了提高海基核力量核威慑和反击作战的有效性,有核国家普遍推行战略导弹核潜艇载弹值班制度,就是将搭载弹道导弹的核潜艇部署在核作战海域,隐蔽战备巡航,随时听令进行核打击[2]。海基核力量在海上的这种存在对于潜在对手而言具有现实可信的威慑力,因而海基核力量在海上存在的能力就成为衡量有核国家战略核打击能力和核威慑能力的重要指标[3]。
衡量海基战略核力量海上存在能力的指标可用海基核力量海上存在率来表示。
海基核力量海上存在率是指战略导弹核潜艇以某种规模保持在海上战斗值班的时间比例。对于海基战略导弹核潜艇数量相对有限的国家来说,这个指标更多的是强调最低限度的海上存在,以保持对应的最低限度的海上核反击和威慑能力。最低限度的海上存在率是指每个年度保持1艘战略导弹核潜艇在海上载弹战斗值班的时间比例。值班时间不等于出海天数,它是指潜艇航渡到核作战海域后展开,进行战斗巡航的天数,也称为有效值班时间,需要在总出海天数中减去赴作战海域和由作战海域返回基地的时间。
根据海基核力量海上存在率的定义可以看出,要提高海上存在率可以通过增加值班战略导弹核潜艇的数量和延长每艘次潜艇有效值班时间这两种方式来实现。
2.2.1 增加值班战略导弹核潜艇数量
增加值班战略导弹核潜艇数量可通过扩大战略导弹核潜艇数量规模和增加战略导弹核潜艇出海次数的办法来实现。
第一种办法比较直接,但是战略导弹核潜艇建造周期长、运行成本大,会给国民经济带来较大的负担,而且在国际核裁军的背景下,这种做法会给国家造成政治上的负面影响,因此短期内实现难度很大[4]。
第二种办法是提高单艘潜艇的在航时间比例,通过换人不换艇的方式增加单艘潜艇年度出海次数。这种方式会大大提高装备的使用强度,增加设备故障几率和装备保障难度,潜艇艇员训练和休整的时间减少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战斗力。
2.2.2 延长每艘次潜艇有效值班时间
战略导弹核潜艇数量、装备技术条件和人员情况将限定每年能参加战备值班的潜艇总艘次,要提高海基核力量海上存在率,需在增加每艘次潜艇有效战备值班的天数上进行潜力挖掘。
一是尽量增加单艘潜艇的出海总时间。这就要通过出海前的准备工作提升潜艇的技术状态、人员的身体和精神状态,使人员和装备都能尽量达到潜艇自给力上限要求。但是长期出海,即使装备不出问题,人员也会因空间狭窄、环境恶劣出现各种不适,甚至出现严重生理、心理问题而影响任务的继续执行[5],因此这种办法风险高、隐患多、实行难度大。
二是尽量缩短往返作战海区的时间。实现这个目标,要么提高导弹的射程以扩大作战海域的选择范围[6],缩短赴海域的时间;要么提高制空、制海的能力和范围,减小往返作战海域过程中通过敌方反潜区域的突防难度和缩短突防时间;要么建设海外基地,临近作战海域。但增加导弹射程是大的系统工程,短期内难以实现;加强制海制空能力也需各种兵力和资源协同发展,不能一蹴而就;建设海外基地更是需要国家经济、政治和外交配合发力,及时把握战略机遇进行建设,这项工程任重道远,远非一日之功。
既然增加战略导弹核潜艇数量的办法不可行,延长单艘次潜艇有效值班时间在目前条件下困难重重,那就需要根据海军发展的形势,积极探索新的,更为有效的办法。目前美俄等国均采用单艇多组艇员的轮换方式提高潜艇的使用效率,研究采用伴随保障和机动保障的方式进行远洋舰船的补给和维修以拓展舰船的作战范围。可以将这种艇员轮换和远洋保障的方式相结合,探索战略导弹核潜艇远海轮换。
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弹道导弹导弹核潜艇在海上执行任务的时间,美海军的海基核力量目前采用“一艇二组”的值班模式,即一艘潜艇配备二组艇员,交替轮流上潜艇执行任务,轮流在岸港训练、休整。而且美海军正在论证实验“二艇三组”模式,未来可能会推广实施[7]。这种用多套艇员轮流服务于战略导弹核潜艇的做法称作战略导弹核潜艇的轮换,目前这种轮换均是在潜艇基地进行,称之为基地轮换。战略导弹核潜艇的轮换能够大幅度提高战略导弹核潜艇在海上执行战备任务的时间,同时可保证潜艇艇员有充分的时间进行休息和训练,有利于艇员心理和生理机能的恢复和训练水平的稳定。
外军的战略导弹核潜艇轮换需依托潜艇基地来实现,一艘潜艇值班时间最大达到自持力上限时需返回基地,往返于作战海区的时间段内,这艘潜艇实际上并不具有战略核威慑力,这对于战略导弹核潜艇数量有限的国家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浪费。如果在核作战海区就能进行潜艇轮换,那就可以减少浪费,弥补缺陷。
在核作战海区进行的核导弹潜艇轮换就是战略导弹核潜艇远海轮换,即依托大型保障舰船,在核作战海域附近进行战略导弹核潜艇的设备维修、后勤保障和人员轮换,使核潜艇不用返回基地进行轮换就能立即投入下一航次的载弹战备值班,这将大大增加单艘潜艇的战备值班时间,从而提高海基战略核力量海上存在率。
对于保持最低限度海上存在的国家来说,海基核力量的海上存在率K可以用式(1)来表示:
其中ti表示第i艘导弹核潜艇载弹值班天数,T为一个年度,取T=365天,令第i艘导弹核潜艇出海总天数为ti0,由基地赴作战海区的航行时间为ti1,执行完巡航任务,由作战海域返回基地的时间为ti2,则:
现以一年2艘潜艇,每艘艇各轮换一次,每次出海时间70天(俄亥俄级潜艇自持力[8])计算,令往返作战海区与基地的时间相同(ti1=ti2),则传统的基地轮换模式下,海基核力量海上存在率与往返时间(ti1)的关系如表1所示。
表1 基地轮换海上存在率
同样是一年2艘潜艇,每艘各轮换一次,在相同的出海时间和往返时间条件下,采用远海轮换的模式,由于减少了一次往返,则海基核力量海上存在率与往返时间的关系如表2所示。
表2 远海轮换海上存在率
由两张表格可以看出,实行战略导弹核潜艇远海轮换,海基核力量海上存在率有明显的提高。将相同条件下两种轮换模式的海上存在率进行图形对比,可以看出:随着往返时间的延长,远海轮换对海上存在率提升的作用越明显,两种模式下的海上存在率对比图如图1所示。
图1 两种轮换模式下的海上存在率
资料显示:美、俄等核大国,为了保持绝对的核优势和强有力的核威慑,全时在海上部署着一定数量的载弹核潜艇进行战斗值班,接到发射命令就可立即进行核弹攻击。这些国家的道道导弹核潜艇数量众多,按照备战、训练、维修各占三分之一的装备使用规律[9],也能保证一定规模的海基核力量100%的海上存在率。而且美国有大量的海外军事基地,其地理位置优越、设备先进、功能齐全,且遍布全球主要海域[10],这对于载弹核潜艇的补给、维修和人员的轮换十分有利,能大大提高潜艇的战备在位率,还能缩短值班人员值班时间,保证载弹潜艇装备和人员的状态。
海基核力量作战海域的选择很大程度上是由所载弹道导弹的射程决定的,如果导弹射程有限,则需潜艇接近目标于最大射程之内,此时潜艇需远离基地,这将增加往返作战海区的时间。再加上必经的航道和海峡处敌方探潜设施和反潜兵力的部署十分密集,这使潜艇往返核作战海区的难度和时间大大增加,为了隐蔽通过敌方探潜海区和反潜兵力巡逻区域,潜艇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进行周旋[11],因而一次出海的有效载弹巡航时间被严重压缩。如果1艘战略导弹核潜艇只进行1次远海轮换,就可以减少往返1次,这不仅可以降低被敌方发现的概率,提高潜艇的隐蔽性,而且可以将往返基地的时间用来载弹值班,大大提高海基核力量的海上存在率。
战略导弹核潜艇远海轮换需要依托大型的保障船只和先进的保障技术。大型的远洋保障力量,可进行远航舰队的伴随保障和机动保障,为舰船提供油料、物资补给,装备维护、战损抢修,人员生活保障等服务。为提升潜艇远洋作战能力,针对潜艇的机动保障能力建设包括升级远洋保障船、改造船坞登陆舰、建设潜艇支援舰等方式。这些保障力量可在远海对锚泊或并靠的潜艇提供油、水、电和备品、武器等补给,还能进行大部分基地级维修内容的现场维修,为潜艇艇员提供健康及生活保障。这些为战略导弹核潜艇远海轮换的实现奠定了基础[12~13]。
远海护航行动使远洋舰船保障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保障模式、保障制度建设也取得了进展,保障条件得到了改善。借鉴国外先进的远洋潜艇保障经验、技术,立足保障装备现状,通过研究、论证和实践,不断创新远海保障模式,发展潜艇远海保障力量,进行潜艇远海轮换的尝试和完善,战略导弹核潜艇远海轮换可以实现[14~15]。
战略导弹核潜艇远海轮换的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4.3.1 装备保养、维修
远海轮换时,核潜艇已经在海上载弹巡航一段较长的时间,装备经长期运行会开始出现故障或故障隐患,对装备深入细致的维护保养和故障隐患排查、故障排除是关系到下一轮值班任务能否完成的重要保证。这需要依托保障船只的维修力量,并在艇员的协助下在海上完成。
4.3.2 人员轮换
装备经过保养和维修可持续正常工作很长时间,但潜艇长期出海时,艇员的身心会面临巨大的挑战,所以远海轮换的重点是进行人员的远海轮换,用随远海保障船只搭载的另一套艇员替换长时间在海上值班的艇员,并交接各自战位情况,任务情况和敌情、我情、海情等,而且主要岗位应磨合适应,尽快使接班的艇员掌握各种情况,顺利进入战斗值班状态。
4.3.3 设备交接
设备交接是各个战位执掌的设备交给接班艇员,包括武器设备使用情况、性能变化状况、故障维修情况、备品备件情况和设备运行的记录、武器引信等火工品要件、各种密码和控制密钥等。设备交接应规范细致,交接双方应开机操作确认状态,必要时共同演练使用,使接班人员能尽量熟悉接手装备性能状态,掌握情况。
4.3.4 物资补给
物资补给主要是补足消耗性物资,值班潜艇经过一段时间的航行,油料、食品等物资基本消耗殆尽,这就需要保障船只进行补给。物资补给包括燃料、润滑油脂、保养器材、食品、淡水和办公消耗用品、设备的备品备件等,这些物资的补给是远海轮换后设备能正常运行和人员能正常工作的基本需求。
战略导弹核潜艇远海轮换比基地轮换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挑战和困难更多,因此在轮换中需要注意的有:一是轮换难度大,需要潜艇并靠进行,物资接收条件非常有限,因此需要做好周全计划并演练潜艇海上维修、补给等保障科目;二是远海轮换的前提是潜艇不能出现海上无法排除的,影响潜艇继续值班的故障。这就需要潜艇在海上坚持做好维护保养、隐患排查。保障力量做好维修训练,备齐维修器材;三是轮换地点的选择,需要在核作战海区附近进行,需要兼顾海区海况、敌情,确保安全和潜艇的隐蔽性,可借助水面舰艇战斗编队进行;四是信息保障要可靠、有效,为了保持潜艇的隐蔽性,通常情况下潜艇通信是只收不发,但远海轮换时需要较多沟通,应加快蓝绿激光、中微子、量子通信等隐蔽通信技术的应用[16]。
战略导弹核潜艇远海轮换是将远海保障与人员轮换相结合的一种新尝试,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借鉴,但海基核力量处于敌方各种兵力层层围堵的环境中,而且因导弹射程等因素的影响,核作战海区选择受限,进行战略导弹核潜艇远海轮换可大大提高海基核力量的海上存在率,增强核威慑的有效性和提高核反击作战的效果,通过不断地实践,这将是快速提升海基核力量海上存在能力的一种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