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筝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拥有人数众多的学生和教师。根据《中国教育概况——2017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情况》,中国有义务教育学生1.45亿、义务教育教师949万,以及高中阶段学生3971万和高中阶段教师261万。这对中国的教育改革提出了更大更高的要求,某个单方面的改变都很难实现教育质量的极大提高。尽管如此,我们依然尽力促成教育改革,在小的积累中寻找大的突破。
2017年发布的《义务教育初中科学课程标准》中,把科学课程与数学、物理、化学一起并列为核心课程,并将科学课程整合到不同的学科当中,让教师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
《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要求,在小学1年级开始就设置科学课程。同一个科学内容,让不同年级的学生分层次、逐渐进阶学习,比如1年级学生从较为浅显地认识科学概念开始学习,2年级学生进行相对有深度的学习,通过这种循序渐进的方式,让知识学习有更大的拓展和延伸。
校外学习是科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博物馆和科技馆的数量越来越多,目前有4873家博物馆、473家科技馆。大部分博物馆都是对公众免费开放的,由国家财政专项经费提供支持。这些博物馆和科技馆也会定期开展一些科学教育活动,学生、家长和教师都能够参与其中。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成立于1958年,是中国最大的非政府机构,科学技术工作人员在这里工作。中国科协大部分工作都与科学相关联,还包括很多科学教育项目。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是中国科协所属社会公益性机构,向青少年和社会公众传播科学,开展示范性、导向性科学普及活动,组织青少年科技竞赛工作,其宗旨是发挥机构网络优势,联合科学家与教育部门,发现和培养拔尖创新后备人才,让有才华的青少年参加一些科学活动,激发青少年科学兴趣,提升科学素养,推动校内外科技教师专业发展。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是为青少年科技爱好者设立的,是一项具有30多年历史的全国性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和科学探究项目的综合性科技竞赛,有13个学科类别,在中国青年科学家当中也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每年有500多名学生和200多名教师参与终评比赛,展示他们自己的项目。创新大赛中有一些奖项是针对国际项目而设立的。2019年,第34届创新大赛最高奖项“中国科协主席奖”首次增加了国际奖项,来自瑞典的Charles Alexander Maddock荣获该奖项。
中学生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计划(又称“英才计划”),由中国科协和教育部于2013年起在全国部分重点高校开展试点工作。这项工作旨在吸引一批品学兼优、具有创新潜质的学生,特别是对数学、物理、生物、化学、计算机科学这5个基础学科有兴趣的学生,在中学阶段走人大学,在科学家的指导下,参加科学研究和实践,促进国家科技创新后备人才的培养。
世界青少年机器人邀请赛,是一项集知识积累、技能培养、探究性学习为一体的普及性科技活动。青少年在参加比赛过程中能够学习科学技能,提升科学素质,为未来迎接挑战储备力量。2019年,来自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31个国家和地区共113支队伍、319名学生参加了邀请赛。
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科普活动由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共同主办,面向广大青少年、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机构和科技教师,向广大青少年普及推广人工智能相关科普知识和技能,提高青少年对人工智能的认知和初步应用能力。目前已有1000多家示范学校,并向教师提供线上线下课程学习培训。其中的全国青少年创意编程与智能设计大赛,面向全国所有中小学生开展。
全国青少年科学影像节,目标是让学生能够观察科学方面的一些现象,运用多媒体技术记录和展示他们的科学探究过程。这个活动已经持续了10年,累计有500多个由青少年拍摄的科技视频获奖并在网络传播。
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是一项面向全国中小学生开展的群众性、基础性科普活动,鼓励青少年像科学家一样思考和工作。该活动以团队为单位进行,包括能源资源、生态环境、安全健康、创新创意4个主题,有丰富的线上线下资源。
“一带一路”青少年创客营与教师研讨活动,今年在广西南宁召开。这是一场来自不同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青少年科技爱好者和科技教育工作者的交流盛会,促进了经验交流和互鉴。
我们也关注科技辅导员的专业发展,包括學校里的教师,以及校外的教师,如来自博物馆和科技中心等机构的教师。我们与高校科研机构、科技馆、基金会、企业等共同开发科技教育资源,包括书籍、杂志、在线课程等,还有一些以生活技能为基础的校外教育课程等;组织科学教育师范生素质大赛等科技教育交流活动;开展教师培训,每年有4万多名教师参与其中;提供专业水平认证,帮助教师获得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