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梦清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需要教师们在教学中更加注重因材施教,由此延伸出了分层教育这一理念。分层教学模式主要是根据学生的个性、能力、知识水平的差异进行分层,为他们制定不同的学习计划和目标,让学生能够在相对适应的环境下学习。将该模式应用于中学数学课堂上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中学;数学课堂;分层;教学
1 分层教学方法的意义
将分层教学的方法应用于数学教学课堂上能够尊重学生的个体化差异,并基于学生的差异,最大化发挥分层教学的优势,从而促进数学教学效率的提高,达成既定的教学目标。然而,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时刻关心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问题,要进行深度的认知和掌控,进而开展更为有效的分层次教学工作。分层次的过程中,应当对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为每位学生都能设立针对性的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明确教学体系,利用合适的教学方式更好地将分层教学的优势体现在学生身上,促进综合型应用人才的养成。分层教学法还能够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更好地体现其指导人才的能力。
2 中学数学课堂上分层次教学方法的应用
2.1 对学生进行分组
在进行分层教学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做的是对学生进行分层,这样才能够进行更为针对性的教学,学生也能够从自身的学习基础出发提高对课程知识的接受能力。对此,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了解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能力、态度并根据这些内容进行进一步的分层。通常情况下,可以将学生们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的学生对初中数学的基础知识掌握较好,学习能力强。具有主动学习的能力;第二层次的学生学习态度较好,能够掌握基本的知识,但是缺乏知识体系的构建,无法灵活运用知识;第三层次的学生学习能力和基础都比较差,需要教师的管束才能够进行进一步的提高。
2.2 教学内容进行分层
在实际分层次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应当针对三层主体的不同,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对教学内容进行分层,做到由表及里,由易到难。如,在学习《实数的概念以及分类》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归纳设问的方式,让学生总结解题的技巧和方法,启发学生形成逆向思维。再如,在学习《四边形性质》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新课导入环节的设计,利用一些有趣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教师可以利用诊断性提问的方式,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他们所掌握基本知识的情况进行掌握,从而分析他们的学习态度以及基本能力是否存在不足之处,为他们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对于低层次的学生来说,只需要让他们回答知识性的问题即可,不需要纠结是否回答正确。教师主要是利用问题来对他们进行引导和点拨,帮助他们纠正错误,从而引导他们形成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对于答对的学生,教师也应当给予肯定和表扬,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保持愉悦的学习心情。对于中等层次的学生来说,教师可以利用知识性问题设问的方式,对于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适当的延伸,从而帮助他们提高知识运用能力。对于高层次的学生,教师对他们的教学应当偏向于难点的讲解,从而促进他们不断探索新的数学知识。这样一来。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针对性的学习到在他们能力范围之内的数学知识,从而不断提高自己,主动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
2.3 分层作业以及评价方式
在分层设计作业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来进行。例如,在学习《锐角三角函数》的过程中,主要是围绕正弦、余弦、正切这三个内容展开。在布置作业的过程中,对于低层次的学生能够在直角三角形中学会使用正弦、余弦、正切来表示各边比的关系即可;对于中等层次学生需要使用正弦、余弦、正切进行简单的计算;对于能力较强的需要他们解答相应的例题。学生们在做完分层作业之后,教师们对作业的批改过程也应当进行分层。批改作业的过程中,教师针对第三层学生,应当以鼓励为主,学生如果能够定时地、保质保量地完成作业内容,教师就可以给予鼓励和表扬。而针对第二层的学生,教师需要注重学生们应用知识的能力,批改过程中观察学生的解题思路,进一步地引导学生创新思路。针对第一层次的学生,教师应当引导他们进行知识的拓展,注重知识的迁移。
总而言之,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开展分层教学的方式是現阶段一种新的教学尝试,能够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学生们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基础和能力来达到针对性的提升。在分层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对学生本身、讲课特点、作业的分层,以此来帮助学生培养学习自信心,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
参考文献
[1]李瑞杰.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探微[J].甘肃教育,2014.
[2]连冬勇,浅析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分层教学课堂实践[J],新课程学习,2013.
[3]王荣杰,初中数学教学的分层教学课堂实践研究[J].文理导航,2019.
[4]阙东平.初中数学分层次教学探微[J].读与写,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