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晓峰
中图分类号:D64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9)7-084-01
摘 要 以践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讲好中国故事,加强对外合作与交流,增进互利互信,增强民族自信心,树牢党员干部理想信念。
关键词 党的思想政治理论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中国故事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华夏文明是世界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习近平指出“讲故事,是国际传播的最佳方式。要讲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讲好中国梦的故事,讲好中国人的故事,讲好中华优秀文化的故事,讲好中国和平发展的故事”。由当代中国人讲好中国故事,既是时代需要,更是实现二十一世纪中国梦的需要。
一、讲好中国故事是新时代党的思想政治理论建设需要
故事以理论为支撑,理论以思想为源泉。在马克思主义诞生的170多年里,因时代变迁、社会发展而被不同解读。中国共产党历来就把思想政治理论作为党的建设的奠基石,习近平指出“理论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神圣职责。从建党之初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高理想和奋斗目标,新中国成立后完成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到改革开放后把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当代实际有机结合,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再到十九大报告决定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进党章,中国共产党对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认识一次次提高,一次次升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面临新矛盾,解决新问题的理论武装。讲中国故事离不开思想、绕不过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回答了为什么讲中国故事,讲什么样的中国故事,怎样讲好中国故事,用中国故事去彰显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鲜活生命力。
二、讲好中国故事是新的历史阶段加强对外合作的需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新世纪以来,中国已从世界多极化中的重要一极走到了今天“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中心”的位置,世界需要了解中国,中国同样需要世界各国的理解,讲中国故事无疑是国际传播的最佳方式。以“礼之用、和为贵”传递友好,用“物之不济、物之情也”创文化互通,用“万里尚为邻”寻互利合作。文化差异、历史底蕴、思维方式、风俗习惯的不同,就需要把“陈情”和“说理”结合起来,把“自己讲”和“别人讲”结合起来。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的声音,如同一把沟通心灵、融通中外的“金钥匙”,可以拉近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和地区人民之间的距离,引发出许多思考和共鸣,在互利互信、互通互惠的潜移默化中,提高威信力,增强话语权。
三、讲好中国故事是新时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文化自信”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讲中国人自己的故事,通俗生动的人和物向人民群众传递正能量,用老百姓身边的故事鼓舞人、感染人,用中华民族的力量凝民心、聚民力,用中国故事诠释“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让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新的历史时期共画同心圆,共同为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四、讲好中国故事是新形势下党员干部修身治心的需要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精神,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宣言。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上强调“党的领导干部必须讲觉悟、有觉悟。有了觉悟,觉悟高了,就能找到自己行为的准星”。中国自古就有许多廉吏佳话,对党员讲好中国故事,尤其是讲好“廉不言贫、勤不道苦”的廉政故事,就是教育广大党员干部修其身、治其心,不断加强自身素质修养、勤于學习、敢于担当,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持做到“两个维护”。在廉洁自律方面以史为鉴、以人为鉴,切实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推向深入。
善讲故事是古今中外许多思想家、政治家、革命家的共同特点,中共七大闭幕式上,毛泽东同志用“愚公移山”的故事生动描绘了中国人民只有依靠自己才能挖掉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这两座大山。2013年五四青年节,习近平用自己插队时放羊、下田仍然坚持看书的故事来激励广大青年不忘学习。2014年出席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他把中国这头沉睡几千年的狮子形容为“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意在表明中国希望与世界人民一起共享和平的愿望。故事折射文化、故事彰显思想,讲好中国故事,就是传递新世纪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最强音。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摘要.2016年2月19日.
[2] 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摘要.2018年5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