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中华儒教的破题之作

2019-09-25 18:46范咏戈
时代报告·中国报告文学 2019年9期
关键词:儒教破题报告文学

范咏戈

报告文学《习习儒风孔子潮》有两个鲜明的品性,一个是它的时代性,一个是它的宏大性。作品的主要事件是习总书记五年多前到曲阜视察,发出要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号召,并在与孔子研究院研究人员座谈会时发表重要讲话:“世界儒学传播,中国要保持充分话语权。孔子研究院承担国际学术交流的职责,要引导人们全面客观地认识历史的中国,当代的中国。结合对孔子儒学的传播,要搞好四个讲清楚:一是讲清楚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二是讲清楚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三是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四是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植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像孔夫子一样,因材施教要讲好中国的故事。”在总书记在孔子家乡向社会传递了重视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信息后,《习习儒风孔子潮》这部报告文学以新闻的敏感和文学的思考立即跟进,以习总书记视察曲阜和此后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暨国际儒联大会的重要讲话作主线,对一个重新评价孔子思想遗产、大力推进中华儒教的宏大思想运动破题,充分体现出报告文学作为文学轻骑兵的品格和社会担当。这个珍贵的报告文学文本,其思想、文献价值无可替代。

在新时代,在新的世界格局下增强中国的软实力,是中华民族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基,是实现伟大民族复兴艰巨的任务。《习习儒风孔子潮》首先从“道”的层面正本清源,澄清了许多对孔学的误读。孔子及其儒家思想在中国几千年中反复被评价,而经历过“文革”后,在中国大地又一次被“连根拔起”。其实,这绝非共产党的初衷。毛泽东一生两去曲阜。在延安他同斯諾的谈话里讲,他从小就读孔。1938年又发表了一段著名的讲话,即:我们共产党就是要把从孔夫子到孙中山,一切优秀的都继承下来。这代表了中国共产党对孔子和儒学的基本态度:批判继承。此后历史一度被扭曲,新时代亟需正本清源。《习习儒风孔子潮》回答了儒家精神是中华民族自立于民族世界民族之林的一个基本立足点。提出不强调这一点,中华民族在东亚文化圈里就没有话语权。作品列举出日本、韩国等国近年来自认是儒家正统的国家行为。孔子的儒家学说发端在孔子,经孟子、董仲舒等丰富完善。它代表的是中国精神,具有民族价值性、社会基础性、精神主导性、持续继承性和时代演进性的特点,是衡量我们国家软实力的一个重要尺度。作品除历数孔学的精华如天下大同,和为贵,以民为本,忧道不忧贫等,更针对为人诟病的“惟女子与小人难养”、“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为孔子作了有力的辨诬。西周春秋时,“小人”一般指地位低下的人,周初有“小人难保”的观念,与孔子说的“小人难养”一致,都是周初以来“敬德保民”的传统观念。关于第二句,正确的标点方法应该是“民可使,由之;而不可使,知之”。

《习习儒风孔子潮》不仅有“道”也有“器”的层面的书写。这部作品除了通过议论,通过专家研究成果正本清源,还有乡村调查,像当年梁漱溟的乡村建设一样,建立儒家学堂、村恢复中华道统步履艰难。上至国家领导人许嘉璐,以及孔子研究专家王学典院长、杨朝明、赵发生、刘示范、顾炳罡,章丘三德范,寿光,青州的松林学院,民山圣源书院上下合力推进中华儒教,甚至还有河南弯柳村扶贫干部宋瑞。作品立体地反映了这一任重道远的任务,中华儒教本质上来说一个是探索的实践的问题。但经由报告文学作家破题后相信会引爆连锁反应,作者大声疾呼重要的是不光炒热还要把它做热。中华传统文化现代化转换的路还很长。这部作品不啻也是一个发令枪。“器”的层面也就是物质、制度的层面,如孔子学院、各种研究院、书院、祠堂等。在传统与继承的艰难选择中,哲学家冯友兰先生曾提出过著名的抽象继承法。他把中国传统文化分为具体意义和抽象意义。就具体意义而言,大多数和封建思想有关,要抛弃,如缠脚、炮烙、烈女等;就抽象意义而言,大多和封建思想无关,应该继承。比如忠孝荣辱、礼义廉耻及以人为本,和而不同,协和万邦,小康社会,实事求是等。《习习儒风孔子潮》启示人们弘扬儒学绝不是简单的复古,需要是从中国文化和历史传承中吸取那些能够穿越时空持久生辉的伟大精神。在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实现创新性转变,并大力实践和弘扬这些精神。——《习习儒风孔子潮》从“道”和“器”两个维度破题,显示出作者独有的思考和对“高难”题材的驾驭能力。

猜你喜欢
儒教破题报告文学
推断题的破题思路
充实中国报告文学的理论一翼
朝鲜朝对巫俗信仰的社会认知和二重文化信仰结构的形成
破题“获得感” 演绎“最优解”
潮涌汉江“两新”红
中国青年报告文学作家创作会举行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导入的几种方法
当代日本学界对“儒学日本化”问题的考察
从《舞姬》看立身出世主义的影响
首届青年报告文学评论家研讨会在京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