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面结合,构建品质课堂

2019-09-25 13:18顾耀章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9年15期
关键词:品质小学数学策略

顾耀章

【摘要】数学是小学课程的必修学科,在整个基础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对学生之后的升学有直接影响.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提高教学有效性是我们长期关注的问题.结合实际,考虑到学生的发展需求,我尝试着点面结合,把握教学中的导入点、重难点以及生成点展开正面、侧面引导,以此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落实能力培养目标.本文將结合实际具体阐述“点面结合”理念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的实际运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点面结合;策略;品质

品质课堂一直是教师教学的基本追求,在这一过程中,除了要落实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还要关注思维、能力的培养,以此促进素养发展,让学生获得突破性提升.将“点面结合”的理念运用到教学中,不仅能结合实际,强化引导,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还能突出重难点,在正面引导的基础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此提升课堂效率.

一、立足导入点,正面引导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有效的教学从导入开始,就应该牢牢吸引学生注意力,结合所学调动学生,充分激发其探知欲,借助导入点创设情境,以此开启教学,让学生在兴趣和问题的引导下积极探索,以此明确目标,提高收获.

在设计导入点时,我会适当预设,精心设计,合理安排,切实发挥其作用.具体实施时,会结合学生实际,积极引导,尽可能地为其营造一个科学高效的认知背景,并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进行探究.在教学“倒数”内容时,我就避开常规设计,像很多教师都会犯“望文生义”的错,在导入时,引导学生将“倒数”理解为“倒过来的数”,这虽然易于导入,但是不利于学生之后的思考,得不偿失.那么如何有效导入呢?联系学生已有经验,我会先让其写一写、说一说算式,以此提供自主体验的平台,让其深刻感知数学知识之间内在的联系.之后,我会组织观察,引导学生发现算式特点,借助讨论、交流认识倒数的基本意义和内涵,即“互为倒数的两个数字的乘积应该等于1”,由此我便顺利导入,在学生自主认知的基础上补充、完善.这样一来,就能充分借助导入做好铺垫,为学生之后的探究奠定基础,以此促进其思考、探究,达到发散思维的目的.

由此,便能为学生提供自主发现、体验的平台,让其在不断认知中理解倒数性质,进而开门见山,避免拐弯抹角的时间,提高课堂效率.在这一过程中,要加强引导,对思维出现偏差的学生及时引导,以此促进理解.

二、突出重难点,全面落实

想要提高教学效率,首先要把握教材内容,尤其是重难点内容,直接影响学生课堂效率.在设计教学时,要对教材进行深度分析,结合学生认知规律,将教学活动落实到重难点上,以此避免“一拳打空”的局面,由此深化学生感悟.

对重难点,不要将其看作是教学中的“拦路虎”,而是亮点,正是因为解决这些较难的问题,才能让学生获得成就感,促进教学相长,以此成就课堂精彩.在教学“认识分数”第二课时,针对其中重难点,我这样设计: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长方形,用两根虚线将长方形隔成对称的四块,之后提问学生:“每一个小长方形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吗?”学生马上回答:“14”,在这一基础上,我随即追问:“再思考一下:每一个小长方形可以代表什么?”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同桌交流,最后班级汇报,学生的答案很丰富,像“7根香蕉”“2罐可乐”“5个苹果”等.于是,我进一步启发:“根据以上探索,不难发现14可以表示不同的对象,数量还不一样,为什么?”这一问题难度较大,我引导多名学生交流,最终得出结论.由此,就结合实际,深化学生对分数含义的理解,在不断思考中突破难点,由已知过渡到未知,最终扎实掌握分数意义.

通过这样的设计,就能引导学生对单位“1”展开探究,提供学生自主思考空间,鼓励其联想、比较,以此突破重难点.在这一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学生思维,在难点处强化引导,提供帮助,以此促进突破,落实课堂目标.

三、捕捉生成点,多面突破

有效的教学不仅要关注目标,更要重视过程,作为教师,只有在思想上真正顾及学生的多面成长,才能设计多面性活动,以此提供学生多面发展的空间,在教学中发现生长点,以此带动学生思考,促进其思维与能力的全面发展.

具体实施时,我会从两方面着手,其一,我会及时介入,以“认识分数”为例,在结合实际引导时,我会抓住时机创设问题情境:“将6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可以分得几个?”学生随即回答:“3个”.随后,我马上追问:“如果两个小朋友要分一个蛋糕呢?应该怎么分?”这时,就有一名学生不假思索地回答:“用刀切开就好了!”原本,我是要联系低年级学生在表内除法中的均分经验的,但是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对此,我就要进一步引导:“那怎样分公平呢?”由此,便将学生带上“正轨”,找到正确的思考方向,活化问题探究,达到预期目标.其二,我会适时转化,在教学“可能性大小”内容时,我设计活动让学生体验,之后让其汇报结果,却出现了一个“意外”:布袋中有8个球,其中5个黄球,3个红球,结果学生摸到黄球的次数比红球多.因此,这一组的学生结合实践与理论“哪种颜色的球多,摸到该种颜色求得可能性就大”不一样.针对这一情况,一定要正面解决,否则就会让学生走进误区.于是,我适当转化,将这一“意外”转变为教学资源,充分运用,让这一组的学生二次体验,以此探寻规律,最终达成共识.

通过这样的设计,就能借助教学生成点启发学生,让其在不断探究、思考中实现思维、能力的突破,以此加深知识理解,获得素养提升.针对课堂上出现的问题,要积极面对,正面引导,在生成中展现学科魅力.

总之,“点面结合”理念的贯彻是促进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途径,不仅能突破传统,优化教法,还能活跃课堂,调动思维,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其在问题与兴趣的引领下积极思考,主动探究,以此突破难点,捕捉生成点,实现多面发展,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熊亚玲.点面结合 放飞课堂[J].四川教育,2008(10):38.

[2]李小英.合理利用课堂资源提升课堂互动品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J].数学大世界(下旬版),2017(7):53.

猜你喜欢
品质小学数学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氯化钙处理对鲜切萝卜生理与品质的影响
“鄞红”、“巨峰”、“红富士”葡萄及其杂交后代品质分析
浅谈民生新闻栏目特色的挖掘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