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经贸合作发展的新机遇、新挑战

2019-09-25 06:30余欣
对外经贸实务 2019年9期
关键词:跨境德国贸易

余欣

关键字:中德;经贸合作;机遇;国际贸易

自2002起,中国取代日本成为德国最大的亚洲贸易合作伙伴之后,中德贸易规模快速增长,其中德国从中国进口增速逐渐超过出口增速。在2008年金融危机背景下,世界各国市场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低迷现象,给中德双边贸易带来巨大影响。2015年欧债危机之后,德国社会经济增速放缓,在到达谷底后缓慢反弹。所以,加强同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经贸合作力度,有助于缓解德国目前的经济困境。就中国而言,加强中德两国的经济贸易往来,对有效化解贸易摩擦,保持对欧盟地区出口贸易的稳定增长有着积极的作用。

一、中国与德国的贸易现状

(一)中德贸易总量分析

2018年中德贸易规模为1996.6亿欧元,同比增长11.2%,2015年以来,中德贸易总额保持三年连续递增。2018年中德双边贸易中,德国对中国出口1106.2亿美元,增长12%,占其总出口额的6.7%;进口规模达到608.3亿美元,增长5.4%,占其当年进口总规模7.1%,继续保持贸易顺差达107.7亿美元,增长120.4%。中国已成为德国第三大出口市场和第二大进口来源地。

(二)中德贸易结构分析

中德两国贸易结构互补性较强,在贸易规模上有着较大的增长空间。德国出口到中国的产品结构中,机电类产品位居进口产品首位,2018年进口规模为421.1亿美元,同比增加14.7%;运输设备类产品居于进口产品次位,2018年进口额为346.7亿美元,增长12.2%;光学钟表医疗设备类位居进口产品位居第三,2018进口额93.5亿美元,增长13.9%。前三大类产品占德国对中国出口的近八成。2018年中国是德国出口增长最快的主要市场之一,德国对中国出口增长12%。

中国销往德国的产品类别里,机电类、纺织类、家居玩具类等产品占据主要地位,2018年合计出口额达到596.82亿美元,占中国出口德国总额的67%。另外,化工类产品、贱金属类制品等的出口也占据5%左右的比重。总体来看,与对中国出口不同,德国自中国进口虽然也保持增长,但进口增幅低于其对中国出口增幅近十个百分点,部分进口大类产品如纺织品、运输设备等甚至出现幅度不等的下降。德国进口增长较快市场集中于俄罗斯及荷兰、西班牙等欧盟部分成员国。

(三)中德贸易投资情况

2018年,德国对华投资依旧保持稳定,与其他欧洲国家对华投资大幅下降形成了明显的对比,德中关系仍然坚挺。2018年受德国内阁修改对外贸易法案影响,中国对德国投资急剧减少,对德国企业收购比例由25%降至10%,从而造成包括中国在内的海外资本撤离德国市场。

如何更好地开放本国市场,接纳对方投资,正越来越成为中德经济关系的核心议题。随着全球价值链变得愈加复杂,投资流动对于贸易往来有着直接影响,也间接影响高科技行业的竞争力。收购高科技企业是提升单个企业乃至整个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战略。

二、中国与德国经济贸易的新机遇

(一)“丝路经济带”新欧铁路

渝新欧国际铁路是联通东西方经济带的欧亚大陆新通道。自中国的重庆出发、经西安、新疆、中亚及欧洲多个国家,直达德国杜伊斯堡。截止2018年底,全年经由渝新欧铁路发出的国际铁路班列总量已经超过700列,已经成为沿线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和多边贸易往来的运输大动脉。在渝新欧铁路未开通之前,中欧水路运输通常需要四十天左右,如今经由国际铁路运输后的时间则减少到十六天。随着通关便利化程度的提高,企业经重庆认证免检后,其产品出口在国际铁路沿线海关都自动获得免检待遇,这极大的推动了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的贸易便利。作为渝新欧铁路的两个端口,中国与德国的贸易联系更加紧密,德国成为中国陆路运输商品销往欧洲的集散地,而欧盟的贸易自由流通又为其良性循环提供了环境。

(二) 德国本国经济贸易的良好发展

20世纪九十年代期间,德国经济的发展速度在欧盟国家中处于平均水准之下,国内失业率高企,制造加工业开工不足。在对外出口产品方面,仅有大众与西门子尚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但仍存在贸易逆差等问题。在此期间,德国正处于东西德融合的关键时期,而其国家货币也面临升值压力。欧元正式投入使用之后的两年,德国经济仍处于滞涨状态,但在困境之中却萌发着再次崛起的可能。自2009年以来,德国进出口贸易总额总体呈现稳定增长趋势,年均增长率约3.4%。2018年,德国进出口总额28463.8亿美元,实现贸易顺差2751.6亿美元。同时,欧洲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也为中德关系奠定了重要基础,欧盟的统一税率为中国的出口增势提供了契机,

(三)跨境电商的迅猛覆盖刺激中德贸易新高潮

目前,以阿里巴巴速卖通/亚马逊/网易考拉等为代表的闭环模式正在逐渐取代传统贸易成为进出口主流方式。根据公开数据统计,2018年中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达9万亿,2019年,整体交易规模预计将达到10.8万亿元。中国出台一系列政策,加大政策及资金支持力度,支持跨境电商企业提升技术水平、加快跨境物流体系建设、加强服务模式创新等。

而德国方面,自2013年起,德国电商交易规模增速稳定,虽自2015起增速略有回落,但2018年的交易总额仍超过930亿欧元,依然保持着9.03%的同比增长速度。根有关研究机构预测,2020年德国电商交易规模将超过1200亿欧元,将占到国家零售行业规模的20%左右。由此可见,中国本身具备的跨境电商数量和规模优势,为中德两国之间在跨境电商方面的合作提供了较大的想象空间。

三、中國与德国经济贸易的新挑战

(一)贸易壁垒高墙仍存

为自身经济利益,确保成员国或部分行业利益不受冲击,欧盟委员会常采用各种措施来进行贸易保护,限制欧盟以外国家产品进入欧盟成员国市场。德国随欧盟的一系列成文法规, 对进口中国产品进行严苛的限制。欧盟通过配额制对来自中国的轻纺等传统出口产品进行限制,这种贸易保护手段使中国优化产品结构,实现增效提质等措施难以为继。我国对德出口产品多属敏感商品,如纺织品、鞋类等传统优势产品受到越来越多的限制,市场增长空间有限,想要单靠这些产品进一步扩大出口是很困难的。同时,在中国出口德国的产品中,有许多要经香港转运,中转环节的增多造成销售成本和运输时间的增加,甚至因此而造成交期延迟等问题,以致于造成索赔、弃货等贸易纠纷,不利于中国产品出口规模的提升。

近些年来,针对中国出口产品,欧盟多次采取反倾销方式进行进口限制,并对我国出口商品征收相应的惩罚性关税等,造成这些商品的出口额出现大幅度下降,有些商品甚至已滞销。例如,2012年,欧盟发起对中国光伏組件的反倾销调查,这使得中国光伏企业产品出口欧盟受到致命打击,涉及金额高达200亿美元,造成中国光伏产业丧失竞争优势,多家光伏企业被迫停产停业。如今,反倾销调查等贸易保护措施的实施,已成为中国和欧盟国家,特别是中国和德国之间经贸往来的最大阻碍。

(二)欧债危机的波及

欧债危机造成欧盟多个国家出现严重赤字。欧债危机的主要借债方是欧洲银行,而主要承债方则是德国,因此德国一举成为了欧洲现阶段最大的债权国,令德国的经济承载着巨大压力。欧债危机以来,欧元持续贬值,跌幅达到12.5%,这给以欧元为贸易结算单位的中国外贸企业带来严重打击。首先,欧元的持续贬值,造成中国外贸企业成本压力上升,产品出口欧盟地区的价格也因汇率问题而被迫上升,以致于造成中国对欧盟出口产品竞争优势下降,市场份额出现严重下滑。其次,以欧盟地区为主要出口目标的部分中国外贸企业,实际营收效益的降低,不利于企业正常经营和发展。

(三)贸易不平衡

德国的产品素来以高端耐用著称,有名的企业也席卷中国市场。中德两国之间一直存在较大的贸易逆差,据中国海关统计,2016年中德贸易逆差为208亿美元。德国也是欧盟中,唯一对华保持贸易顺着的国家,这是由双方的制造业水平所驱使的。中国劳动力密集与中低端的产品对德国吸引力弱,而德国质量上乘的家电汽车、机械、零售、化工、乳制品等对中国来讲不可或缺。由于两国的经济环境不同,受国内外各种因素印象,这种状况或将在未来的一定时间内持续,而改变起来尤为困难。

四、扩大深化中德国经济贸易的对策

(一)优化合作环境,推动跨境电商的发展

1.管理政策层面

根据中国外汇管理体系规定,首先要明确跨境电商交易范围及开放次序。在中国跨境电商发展过程中,可按照货物、服务、虚拟交易等贸易方式逐次开展,可先集中于跨境出口业务然后再跨境进口;跨境支付企业业务范围应先集中于中国境内企业,谨慎对待境外企业,以便对货物、服务等贸易方式的跨境外汇收支进行范围的限制;对于经常性转移与资本项目而言,应暂时禁止其通过跨境电子支付跨境进出,要做好对跨境支付企业的监管工作。

对于跨境电商经营主体资质和跨境支付企业经营牌照问题,应建立备案登记和准入制度,首先,经营跨境业务的境内企业必须在外管局登记相关资质信息,然后才能开展相关业务;其次,按照银行结售汇相关规定,对从事跨境支付业务的企业严格执行市场准入机制,对符合业务准入标准的支付企业,方可授予其经营相关业务。按照外汇监管相关政策,外管局可将部分代位监管职责赋予跨境支付企业执行,并构建跨境支付企业同银行的协同机制,共担责任并相互监督的新格局。

面对跨境电商及跨境支付业务的迅速发展,应在现有政策规定的前提下,根据行业发展实际适时出台和更新管理办法及规定,以便做好跨境电子汇兑业务的监督和管理。要对跨境电商企业资质、跨境支付业务性质及真实性、跨境支付数据管理等作出明确规定。

2.业务操作层面

根据国家外汇监管规定,采取分类管理的方式,对跨境电商及支付机构进行监管,并由过去的行为式监管转变为主体式监管。

一是要对跨境电商支付数据做好统计和监测工作。境内经营跨境电商业务的机构,不管其跨境电商交易行为是否经由第三方支付平台收支结算,办理跨境外汇相关业务时必须要开设经常项目外汇账户。同时,要使用特殊标志来标注跨境电商本币及外币收支数据,以便于对跨境交易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和监测。另外,当跨境支付机构未能事先缺德个人结售汇系统接口时,可先购结汇然后再补全相关信息。外管局要加强对跨境支付相关数据的统计和监管,要定期现场检查对跨境支付机构经营情况,以便实现线上和线下的同步监管。

二是要对国际收支申报主体及其方式做明确限制。首先,在跨境电商业务中,当其交易主体为境内法人机构,进行国际收支统计申报时应当将其限定为法人机构,跨境支付收支日即为申报时间。法人机构应主动到指定业务行办理申报业务;其次,当境内交易主体为个人,应汇总相关收支数据,统一向指定银行办理申报业务,将将相关交易数据资料备档待查。

三是要做好外汇备付金的监管和规范工作。跨境支付平台在处理外汇备付金业务时应专户专用,并严格按照外管局的相关规定,将专户收支数据系统接入非现场监管系统,并按照资本项下对其进行管理。跨境支付机构经营外汇备汇金业务时,应定期上报收支数据给外管局,并将其列入银行外债指标范畴。

3.强化对德国(欧盟)方向的出口退税与进口关税

通过增加减免税的范围,与对欧盟的集中出口退税,提升出口产品竞争水平,提升出口创汇规模。同时强化管制,杜绝骗税漏税等乱象。从欧盟进口的诸多奢侈品,如手工豪车/饰品/香水等,有着高额的进口关税,例如原价205欧的耳机,退税之后172.27欧,加上包装和快递 EUR 30.72,再加上中国进口关税 EUR 28.9,总共要 EUR 231.93,这就给广大购买力水平有限的普通中国群众带来困扰。因此中国应当采取相应措施,增加免税店,降低高品质商品进口税率,简化操作流程,刺激消费。

(二)调整贸易合作产业布局

1.产业布局的调整

我国对德出口主要集中于第二产业,产品以塑料、纺织、金属、家具、玻璃为代表的低端制造与原材料,位于产业链条的上游部分,因此中国与德国的竞争主要集中于工业制造的竞争,要扭转贸易逆差首先要调整产业布局,一是集中发展高新技术品牌,与德国势均力敌的抗衡;二是国内机电汽车等领域的升级换代,淘汰落后产业,向高端精致靠拢,打造一批世界知名品牌;三是借助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贯彻落实,西北省份自然资源丰富,地域广阔,又依托渝新欧铁路,要转变基础劣势为资源地理位置优势,制造企业大量置地西北,引进高端人才,同时改善绿化环境,与推广滴灌农业技术,大力发展教科研事业,协调统筹“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让西北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2.发展第三产业

发展第三产业的重点是服务贸易。据最新数据可知,2018中国服务贸易规模达52402亿元,增长11.5%,其中逆差额为17086亿元。德国服务业比重大于70%,是德国的支柱性产业,而中国的服务业比重仅不到50%,第三产业是进入信息时代的发展趋势,具有一、二产业不可比拟的优势,而我国的服务行业乱象频发,集中于小型粗放型服务模式,缺乏优质的服务品牌与配套完整的服务流程。德国的经验是我们要借鉴的。对于中国自身服务贸易的情况来讲,应当加大开放力度,提升服务供给质量,提升进口消费品及服务的品质,完善服务贸易法律体系等,同时,国家应当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与稳中有放的货币政策,利用减税等杠杆措施释放实际利率降低后引起的私人投资与消费增加的挤出效应,帮助中高端第三产业的成熟化与规模化。发挥比较优势与要素禀赋论发挥自身的特点,服务于文化产业。

参考文献:

[1] 李秋娟.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经贸合作面临的新机遇与新挑战[J]. 对外经贸实务, 2018, 356(9):31-34.

[2] 竺彩华.中国对美直接投资:新发展、新机遇和新挑战[J]. 国际经济合作, 2018(2):51-60.

[3] 孙媛. 新形势下我国中小企业对外贸易面临的新机遇与新挑战[J]. 对外经贸实务, 2017(9):28- 31.

[4] 王维. 蓬勃发展的中德经贸合作[J].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1995(4):8-11.

[5] 姚铃. 中德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经贸合作的发展方向[J]. 对外经贸实务, 2018(1):4-8.

[6] 戴沅均  . “一带一路”视角下我国自贸区发展态势与策略[J]. 商业经济研究, 2018(4):145-147.

[7] 陈亚温. 中德经贸关系的回顾与前瞻[J]. 世界经济研究, 1993(2):51-55.

猜你喜欢
跨境德国贸易
The Wolf and the Seven Little Goats
德国豹2号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跨境支付两大主流渠道对比谈
我们在德国怎么扔垃圾
在跨境支付中打造银企直联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关于促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的几点思考
德国弃煤的烦恼
贸易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