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静
狐狸这一形象经常出现在各国的文学作品里,儿童文学尤为常见。在日本也有很多作家喜欢写狐狸的故事,安房直子、滨田广介等人都曾以狐狸为主角创作出了不少名篇佳作。新美南吉更是其中出色的一位,他被誉为“日本的安徒生”。他的代表作“狐狸三部曲”(《小狐狸买手套》《小狐狸阿权》《小狐狸》),每一篇都有独特的风格。这不仅是因为新美南吉对狐狸这一形象的偏爱,同时也与日本民间存在大量的与狐狸有关的传说有很大的关系。在日本文化中,狐狸相当于中国文化中的仙魔类的角色。
回到《小狐狸买手套》这篇童话故事上,该作品是“狐狸三部曲”中的巅峰之作。文章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小狐狸独自前往人类的镇子上买手套的经历,并得出“人一点都不可怕”的结论。和小狐狸相反的是狐狸妈妈的看法,狐狸妈妈认为“人是个可怕的东西”,以至于尽管她那么深爱自己的孩子,都不敢进入人类的领地替小狐狸买手套。为什么会这样呢?这也是源于狐狸妈妈与人类打交道的经历,是很不愉快的回忆。这里有人类的原因,从字里行间可以揣测出来,也有想偷鸭子的狐狸朋友受牵连的原因。而小狐狸呢,尽管在买手套的过程中,因为慌张伸错了手,但是店老板并没有如妈妈所言去抓它,小狐狸还是顺利地买到了手套。回来的路上还听到了人类母子的谈话,进一步感受到了人释放出的善意,进而觉得“人一点都不可怕”。故事暗示了每个人都应该满怀善意地看待自己暂时还不了解的事物,恪守边界地友好交往,才能和谐共处。
全文充满了浓郁、神奇的幻想色彩,还有狐狸妈妈与小狐狸之间的打动人心的母子情,与故事中人类母子的情感形成鲜明映照——不论是人还是兽,亲情都是一样的。
这些与新美南吉自身的经历有关。他四岁丧母,非常渴望母爱,故事里的小狐狸、人类宝宝实际都是他渴望母爱的投射。他的很多作品都充满了对母爱的赞美、憧憬和与人交往不被理解的忧伤。
故事中还穿插了不少雪景、灯光等环境描写,为故事的进一步展开铺垫了基础、烘托了氛围,也显示了新美南吉深厚的笔力。
四年级的学生对故事尤其是童话故事还是非常感兴趣的。他们初步具备了阅读童话故事的能力,但是能够走进去、读得懂也是很有难度的。学生可以读懂故事情节,但若想完整地表述、细致地表达自己的阅读收获,还需要教师悉心的指引。尤其是在中国文化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学生,看异域文化背景下的童话故事,
进而走近人物、走近作者,的确有难度。再加上故事本身很長,文字数量也给学生造成了一定的阅读困扰。
因此,在本课中,我设想两个支架来帮助学生完成阅读体验。一个是学画“鱼骨图”,一个是聊情节。画鱼骨图是为了明晰文章结构和故事内容,通过视觉思维,帮助学生完整清晰地在头脑中形成故事概况;聊情节是为了在一步步的讨论中,逐步走进故事人物的内心,通过字里行间的揣摩,接近作者的意图。当然,这个“意图”肯定有每个读者自身阅读经验的投射,带有不同的个人色彩,这些都是阅读中允许并提倡的。
1.尝试学用画鱼骨图的方法理清长文的脉络。
2.读懂故事,能读出自我感受,走进小狐狸、狐狸妈妈等角色的内心。
3.初步了解日本童话及新美南吉,拓展异域文化视野。
1.昨天我们拿到了一篇童话《小狐狸买手套》,你们喜欢这个故事吗?
(学生汇报各自的初读感受)
2.故事很长,如果让你用一两百个字介绍故事的梗概,你能行吗?
(学生谈真实想法)
【设计意图:由最初感受入手,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设置阅读挑战,为下一步支架的出现奠定基础。】
1.《小狐狸买手套》这个故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时间顺序,事情发展顺序。)
对于这样顺序的长文,我们通常用画鱼骨图的方法梳理文章脉络。
2.教师出示鱼骨图框架,讲解:“鱼头表示开头,鱼尾表示故事的结尾,中间的主干鱼刺就是故事发展的情节。”
师生共同完成两个“鱼刺”内容。
教师总结板书:是什么、怎么缩、如何摆。
同时建议:和狐狸妈妈一起的活动摆在“鱼刺”下面,小狐狸独自的行动摆在上面。
3.学生拿到鱼骨图草图版,根据故事添加“鱼刺”内容。
4.小组交流,完善。上台展示(实物投影),师生点评。
5.根据鱼骨图,用几句话(一段话)概说全文主要内容。
(同桌互说,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学会运用一定的阅读工具,可以帮助学生扫清阅读障碍。由于学生是初次接触鱼骨图,教师引导学生添加两根鱼刺内容,起到了示范的作用。借助完整的鱼骨图,能有效地起到支架作用,帮助学生顺利地概括主要内容。】
1.对照鱼骨图(继续实物投影),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个情节?(指名说)建议:再仔细地读一读,能向别人说出你的阅读感受。
2.小组内讨论交流。相同情节的,相互补充;不同情节的,互相提问,帮同伴思考、完善。
3.全班交流。预设点:
(1)玩雪部分:小狐狸的天真可爱、雪景的美丽。
(2)准备买手套部分:狐狸妈妈对小狐狸的疼爱。
买手套部分:聚焦狐狸妈妈“人真是可怕的东西”。原因:朋友偷鸭子差点被捉住,曾见过同类被关进笼子里(会失去自由),这是根据文字推测的。
表现:“再也走不动了”“再三叮嘱”等。
买手套部分:小狐狸与帽子店老板的互动。伸错手买手套,老板没抓它。(出示课件,补白互说、表演。)
听谈话部分:亲情推己及人,小狐狸进一步感受“人并不可怕”。小狐狸听见了人类妈妈温柔地唱童谣给孩子听、孩子关心问妈妈的情况。
(3)我们是从狐狸的视角看人,现在我们再从人的视角看狐狸。帽子店老板、鸭子的主人、人类母子俩对狐狸的看法为什么不一样呢?
找细节、说理由。
帽子店老板:担心狐狸骗他,用树叶当钱。原因:可能狐狸在人类认知中就是狡猾的,或者老板自己就曾经被树叶骗过。
鸭子的主人:狐狸是坏东西,因为曾有狐狸想偷自己的鸭子。
人类母子俩:满怀善意地看待狐狸。和狐狸母子多么相像,母爱是共通的。
4.教师总结:说明每个人留给他人的印象是由自己书写的,也说明每个人都应该满怀善意地看待自己暂时还不了解的事物,只有恪守边界地友好交往,才能和谐共处。
【设计意图:通过聊故事情节,捕捉情节的侧重点,深入角色内心世界,进而读懂故事。通过心理的补白,更加明晰非同类之间交流的艰辛和阻碍,为提炼主题做准备。】
四、 介绍日本童话及新美南吉
1.日本童话充满了想象和魔幻色彩,尤其是“狐貍”形象占据了半壁江山。类似于中国文化中对仙魔的情感。
2.新美南吉(1913~ 1943),日本爱知县人,童话作家,被誉为“日本的安徒生”。许多作品入选日本小学课本。代表作为著名的“狐狸三部曲”——《小狐狸买手套》《小狐狸阿权》《小狐狸》。他四岁丧母,渴望母爱。其作品充满了对母爱的赞美、憧憬,和与人交往不被理解的忧伤。
【设计意图:通过对日本文化的了解,逐步靠近故事内核;通过对作家生平的了解,逐步明晰角色蕴含的寓意。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激发起学生对外面世界的向往。】
推荐新美南吉的另外两部作品《小狐狸阿权》《小狐狸》,简述其内容。
【设计意图:由已经熟悉的形象、情节入手,进一步激发学生新的阅读期待,为下一步的拓展阅读奠定基础。】
(作者单位:江苏淮阴师范学院第一附属小学)
责任编辑 杨壮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