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李
你知道“四海为家”这个成语里的“四海”是指哪四海吗?
当然啦,既然是我们中国的成语,那肯定是指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啦!
先别那么肯定哟,让我们从本期的内容里找找答案吧!
含有“四海”二字的成语还真不少呢,让我们先从“四海为家”开始吧。
【四海为家】
成语释义:①指帝王占有全国,实现一统;②指漂泊在外,居无定所,到处都可以为家。
从成语释义不难发现,如果这里的“四海”指我国的渤海、黄海、东海、南海,那么有能力在这四海安家的就算不是龙王,至少也是虾兵蟹将,因为实在没听说过有住在海里的人类。
我们再来列举几类常见的成语。
【五湖四海】泛指四面八方,全国各地。
【四海三江】指整个中国。
【名扬四海】名声传遍天下,形容名声很大。
【眼空四海】看透世间的一切。形容眼界开阔。
【四海升平】指全国太平。
【四海一家】指国家一统。
观察这些成语的释义,有两个词的存在感是超高的,一个是“天下”,一个是“全国”。
【放之四海而皆准】指某种理论、学说具有普遍价值,无论在什么地方都正确、都适用。
【四海之内皆兄弟】指天下的人都亲如兄弟。
在古代,人们相信“天圆地方说”,觉得陆地就是个大平面,四周全是海,海的尽头便是世界尽头。
“东西南北”四个方位的尽头都是“海”,“四海”自然指的就是全世界。
儒家经典《礼记》中有这样一段话:“推而放诸东海而准,推而放诸西海而准,推而放诸南海而准,推而放诸北海而准。”大概是后人觉得这几句话实在太啰唆了,便总结出“放之四海而皆准”这个成语。
造句:个子高才适合打篮球,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
姑且不说究竟是不是只有高个子才适合打篮球,“放之四海而皆准”这个成语用在这句话中本身就不准确,因为该成语的表意范围是很大的,通常在表达“真理”时才会用到。
造句:马克思理论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理论。(√)
古人曾认为中国的疆土四面环海,因而将“四海”作为中国与外国的界线,于是在“四海”的基础上有了“内外”之分。
春秋时期,孔子的弟子司马牛向师兄子夏倾诉,觉得自己没有朋友,不能称为君子。子夏安慰道:“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四海之内皆兄弟”这个成语便由此而来,“四海之内”在后来也有了个简称——“海内”,就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海内”,也就是“全中国”的意思。相比之下,“海外”这个词在今天的使用频率更高一些,指中国以外的地区和国家。这里的“海”便是古人所说的“四海”。
四海的名字多淳朴呀——东海、西海、南海、北海。
东海、南海我懂,西海和北海又是哪里呀?
不不不,东海、南海你也未必都能理解对哟!
“四海”中的东海,指的是中国以东的海洋,这片海洋的具体范围人们并不清楚,只有一个很笼统的概念。
两千五百多年前,南海指的并不是大海,而是“最南边”的意思,说得更具体些,是“国土最南端,能到达海的地方”。到了汉代,司马迁在《史记》里提到,登上会稽山遥望南海。会稽山位于浙江省,很明显,连今天的东海沿岸地区在古代也是“南海”的一部分。
都说东海住着龙王,其实“北海”也有。《西游记》里师徒四人在狮驼城受难的时候,孙悟空就乘筋斗云去北海找了龙王帮忙。至于帮忙的内容,就很有北海的特点了——放冷气。汉代“苏武牧羊”的故事就发生在“北海”。但这个北海所指的并不是海,而是今天位于俄罗斯的贝加尔湖。
北海既然是湖,那么西海想必也不是海。
史书《后汉书》中记载了古丝绸之路上的见闻,提到了“海西国”。此外,汉代军事家班超曾经带领军队到达过“西海”地区。根据考证,那个地方是欧亚大陆的交界,海西国便是古代的罗马,班超所到的“西海”是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咸水湖——里海。
好吧,依然是湖。但因为面积大、水质接近海洋,所以全世界都把它称为“海”。
这些海不是海
“四海”中竟然有两个都与海无关,那么我们就来盘点一下明明带着“海”字却与海无关的成语吧。汉语中有一种最常见的修辞手法,那就是比喻,在成语的大家庭中,使用比喻手法造的词很多,比如这些:
【苦海无边】苦海:佛教指人世间的苦难和烦恼。人世间的苦难和烦恼没有尽头。
【人山人海】形容聚集的人非常多。
【韩潮苏海】韩:指唐代韓愈。苏:指宋代苏轼。韩文如潮,苏文如海。形容韩、苏二人诗词文章波澜壮阔,气势磅礴。
【宦海浮沉】宦海:旧指官场。官场的升迁贬黜,荣显沉沦。多指置身于浮沉不定的官场之中。
【陆海潘江】陆、潘:指晋代著名文学家陆机和潘岳。形容人很有文才或指有文才的人。
【血海深仇】血海:流血成海。指因亲人被杀害而引起的极深的仇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