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东
当前,我国农业正在从偏重规模和数量的 “吃饭农业”,向更加倚重质量和效益的 “品牌农业”迈进。但农业品牌多小散弱、“劣币驱逐良币”等问题普遍存在,如何转化优势、怎样打造品牌?
市场上的农产品琳琅满目,有些卖得好,有些就很一般,这当中的区别是什么呢?经过这些年的探索,相信大家也能感觉到,品牌是影响销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前几年,经常能够看到有农产品滞销的消息,出现这种情况,有一个因素就是一些质量合格的农产品大家并不知道。而要让大家知道,就得有一个说得出叫得响的名字,这就是品牌的作用。
品牌,给农产品注入了新的活力,许多知名品牌,都是在网络上一炮而红,一下就有了自己的名号,这样响当当的品牌,不仅拓宽了产品的销路,而且还提升了产品的附加值和单价。
生活中,用EMS发送快件的人不在少数,可用EMS封皮做产品营销的农业品牌还真不多见。山西万荣果业协会和邮政部门开展合作,印制了万荣果业EMS形象封,推送给更多消费者;山东省农业农村厅打造“空中博览馆”,利用山东航空公司飞机餐桌板广告位,宣传全省12个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海南每年设立1亿元品牌农业发展专项资金,奖励品牌农产品经营主体……种种做法表明,各地的农业品牌意识正在逐渐觉醒。
在吉林,玉米的 “黄金名片”、大米的“白金名片”、杂粮杂豆的“彩金名片”等新三件宝正在叫响。青海将品牌建设与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发展生态畜牧业相结合,打造安全绿色农产品品牌。让市场来说话,让品牌讲故事,河北制定了“区域、企业、产品”三位一体品牌发展战略。目前,国家认定了62个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了13个全国性农产品产地市场,洛川苹果、赣南脐橙、定西马铃薯等强势品牌脱颖而出。
没有产不出的产品,只有卖不出的商品。农业农村部“百乡万户”调查普遍反映,农民不论是搞种植,还是搞养殖,收入都不是很稳定。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品牌效应,产品市场认可度不高。可以说,做好品牌建设就能牵住现代农业的 “牛鼻子”,攥住农民增收的钱袋子,把好农企增强竞争力的“油门子”。
参谋有话说
走好品牌农业新路子
一个响亮的名字、一个独特的商标,能让曾经“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农产品有更广阔的推广渠道、吸引更多城乡居民的眼球,成为购物篮中的“新宠”。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施质量兴农战略,要求深入推进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打好品牌农业这张牌,已成为农村经济转型、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更成为越来越多农业经营者的共识。
近年来,一大批农业品牌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然而,不容忽视的是,农业品牌“杂而不亮”的问题仍然突出。当前,农业品牌培育正处在“从无到有”的阶段,未来,还应在市场的主导下,发挥各类主体的优势,实现农业品牌“从有到优”的跨越。
打造更多在全国叫得响、消费者信得过的品牌,还需久久为功。依托品牌建设与质量控制的双管齐下,品牌农业的转型升级之路一定会越走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