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津慧 吴庆堂 文/图
乘船穿行于福安市下白石镇宁海村、北斗都村、藟尾村等海域,五颜六色的连片新型环保塑胶渔排直映眼帘。远处,海天一色、桅杆隐隐,龙须菜养殖区分布着数不清的蓝色环保塑胶浮球,随着轻波荡漾起伏,宛若一个个音符在欢快跳动,弹奏着这片海上田园的崭新乐章。
而几个月前,这片海湾却是另一番模样:龙须菜密布海面,抬望眼尽是养殖所用的白色泡沫浮球和花花绿绿的饮料瓶,拥堵而杂乱。随着海上养殖综合整治工作的强力推进,密集养殖区清退、改造、升级,海面干净了、视野开阔了、航道通畅了,碧海蓝天日渐显现。
变化,翻天覆地。这背后,是福安市委、市政府守护碧海银滩的决心与信心,是广大干群的担当与作为。
从下白石镇区出发,驱车约40 分钟,记者来到福安南部沿海的宁海村,只见村口的码头一角堆放着花花绿绿的塑料瓶子;靠泊在码头的一艘渔船上,装载着大小形状不一、千疮百孔的泡沫浮球……随行的村干部告诉记者,这些都是废旧渔排和藻类养殖区清理出来的海漂垃圾。以前,用木板、泡沫浮球组成的渔排在台风面前显得十分脆弱,经过长时间的风吹日晒,一块块白色的泡沫四处飘散,成了海漂垃圾,而且不易清理,对海洋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2018 年6 月,福安市委托省水产研究所编制了《福安市水域滩涂养殖规划2018-2030年》养殖规划,对养殖区、限制养殖区和禁止养殖区进行了科学划定,市里成立了海上养殖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由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成员由市直相关部门及沿海乡镇主要负责人组成,通过定目标、明职责、下任务、督进度,吹响了海上养殖综合整治的号角。
自2018年7月以来,该市相关部门利用广播、电视、标语和新媒体等宣传工具,通过发布相关通告、发放宣传资料、组织宣传车宣传、召开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到乡镇、渔村、养殖渔排上、养殖户家中,广泛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鼓励和发动渔民对可养区、限养区的渔具进行改造升级。
为了摸清海上养殖的底数,福安市海洋与渔业局还租用无人机对辖区海域的养殖渔排、藻类养殖布局进行现场拍摄,固定图斑。在推进传统渔排渔具升级改造的同时,该市按照“及时沟通、相互协调、统一部署、整体行动、属地负责”原则,全面展开联合执法行动。截至目前,共开展专项联合执法53 次,出动执法人员1049 人次,共清理禁养区内渔排网箱3823口,藻类养殖设施339 公顷,限养区、养殖区内空置渔排网箱8880 口。为彻底清理因“玛莉亚”台风损毁的渔排,该市还给沿海乡镇下拨了海漂垃圾治理经费100 万元,对整理上岸的废旧渔排进行分类清理,共清理处置海漂垃圾350多吨。
为了规范海上渔排、贝藻类养殖设施升级改造,福安市出台了相关实施方案,明确了通过淘汰老旧木质渔排、养殖泡沫浮球等容易破坏海洋生态环境的渔业设施设备,对新建的深水抗风浪网箱、全塑胶养殖渔排、贝藻类养殖塑胶浮球等新型环保养殖设施设备建设项目进行补助。同时,对改造海区域、补助对象、补助标准、养殖证发放以及改造模式、规格、技术要求等进行细化规定。
然而,对于养殖设施的升级改造,不少养殖户一开始就抱着消极和观望态度。“渔村的群众,从黑发到白发,几十年就只会这一种谋生方式,海上养殖是唯一的经济来源,他们对升级改造的担心,我们表示理解。”下白石镇党委副书记陈兴说,去年鱼市波动大,养殖的效益并不高,而替换养殖设施的过程又会让鱼受伤,这是导致部分养殖户渔排改造积极性不高的主要原因。
为了消除养殖户的顾虑,下白石镇积极组织干部挨家挨户做群众的思想工作,趁春天气温低,有利于鱼的伤口愈合,尽早将传统渔排进行改造。同时,帮助他们联系客商,提高鱼的销量。
据了解,从2018年6月起,下白石镇对包括北斗都村在内的6 个重点村的传统木质结构养殖网箱进行改造升级,替换为新型环保型塑胶养殖网箱。截至目前,该镇已下水塑胶渔排5787 口(含深水网箱31 口)、藻类下水11010 亩。今年上半年,全镇2 万多口渔排可望完成66%的升级改造任务。
为防止新增违规养殖反弹和非法租借海域现象发生,下白石镇聘请6 名当地有船的村民担任海上巡视员,全方位、常态化、无死角,一天一巡查,针对巡查发现的问题及时报告、及时确认、及时处置。
“市里政策好,虽然塑胶渔排造价大概是原来的1.5 倍,我们群众在各方的帮助下也能出得起。”五十多岁的翁友龄是福安市溪尾镇的老渔民,身为村干部的他,对市里政策、优惠措施能够第一时间了解,对于塑胶渔排这样的新事物,也能快速接受,带头改造。在镇政府的帮助下,他向邮政储蓄银行贷款17 万元,完成50 口网箱的改造,待验收之后,就能收到补助资金。
去年以来,为了让养殖户充分了解并参与到海上养殖综合整治工作中来,溪尾镇多次邀请塑胶渔排制造公司、贷款银行等和养殖户代表一起召开座谈会,组织养殖户代表到金贝尔、力霸、一洲等塑胶渔排生产公司实地参观考察,联合塑胶渔排公司用样品向养殖户证明新型塑胶渔排的优势,讲解市政府补助政策。
“目前省里的3600 万元补助资金已经到账,我们会根据各户改造模式的不同,验收后给予不同的补助资金。”福安市海洋渔业局局长刘智勇说,接下来要用两个星期的时间组织验收,确保3 月底前完成2018 年已下水的6886 口渔排、7730 亩藻类养殖设施、24 口深水抗风浪网箱的验收工作,把钱款拨付到位。
同时,福安市积极探索多渠道融资方式,主动对接邮储、兴业等金融机构,形成从协议签订到完成贷款至交付货款最后验收投产的一套工作流程,协助养殖户与塑胶渔排制造公司、贷款银行等的业务沟通,保障升级改造资金需求。刘智勇说,目前已和银行签订了3000 多万元贷款,并和福安市农垦集团融资合作,填补资金缺口。
记者从宁海村的码头登船出海,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村前刚建成的连片新型深海抗风浪塑胶渔排,黄色的栏杆、橙色或黑色的栏柱、绿色或黄色的踏板,俨然一座色彩斑斓的“海上浮城”,在蓝天碧海的映衬下,显得格外醒目。
乘船穿行在宁海村及紧邻的藟尾村海域,只见这里4000多亩的蓝色藻类养殖浮球随波跳动。据了解,藟尾村百分之九十的养殖户都养龙须菜,龙须菜产量稳定,一亩造价大约1700元,且改造设施相比较渔排改造较为简易,群众都能接受,目前已完成三分之二的改造。
“美观,环保,耐用!”藟尾村的黄成玉从事龙须菜养殖已有20 多年,他向记者盘点着新设施的诸多好处,让他最为满意的是,塑胶浮球浮力好,吊养的龙须菜不易下沉,生长过程又光照充足,经过前一段时间的试用,他估计产量将比以往的养殖方式增加两成以上。
来到北斗都村前海域的连片崭新塑胶渔排,养殖户陈锦正在给网箱里的黄瓜鱼苗投放饲料。“空气清新、海面干净、渔排规整有序,我在海上养殖这么多年了,这样的景象真是今非昔比。”陈锦在海上养殖黄瓜鱼二十余年,共有48 口,算是村里渔排面积较大的养殖户了,看到自己养殖区域的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他有很多话要说。
“从藻类改造时的不理解到现在自己要做,从渔排的无序养殖到现在依法有序养殖,群众的转变、水质的提高、环境的提升,让我们觉得一切辛苦都值得。”回想一开始工作的不易,到现在慢慢被群众接受,下白石镇镇长林光深有感触。他表示,下白石镇将继续以坚定的态度、有力的措施,加快海上养殖设施升级改造,不断净化海洋生态环境。
截至目前,福安市禁养区内渔排全部清理整治到位,共签订渔排合同23421 口(含抗风浪网箱102 口)、藻类升级改造协议27230 亩,已完成渔排升级改造下水9273 口(含深水网箱31 口)、藻类养殖设施改造下水14280 亩,海上养殖物整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下一步,该市将继续全力推进海上养殖设施升级改造工作。同时,组织干部进村入户深入了解养殖户对升级改造塑胶网箱的意向和存在的困难,力争在2019 年底前全面完成宁德市政府下达的28071 口渔排和45622 亩藻类养殖、71 口深水抗风浪网箱升级改造下水任务数,并建立海上养殖网络管理平台。“通过这个平台了解养殖户的基本信息,定位渔排,随时监督,还具备技术指导、食品溯源等功能,实现有效监管。”刘智勇说。
海上渔排成片,浮球点点,与蓝天白云相映成辉。白鹭在这里戏水、翱翔,怡然自得……经过改造的福安沿海乡镇吸引了许多摄影爱好者前来采风拍照。
“我们这里海鲜多,风景优美,还能欣赏到日出与日落,有的摄影爱好者一待就是两三天。”林光说,海上养殖综合整治工作完成后,海洋环境面貌将彻底改观,届时可以延伸发展海上垂钓、餐饮、住宿等休闲渔业,把渔民文化与旅游结合、美丽乡村建设与产业发展结合,把传统的渔业文化打造成旅游项目,增加渔民就业,提高渔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