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松
对于当前的区域经济发展形势要进一步分析,深入理解,充分认识到,要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就要掌握当前经济发展的特点,对其阶段性发展中所具备的特点持有正确的态度,能够正确的认识,对于经济发展中产生的各种新元素要从新常态的角度出發准确把握,要坚持总体的发展路线,使得各项工作平稳发展,不断的开辟新天地,为区域经济快速创造良好的条件。在具体的工作中,要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统一思想,充满自信心,促进团结,充分发挥凝聚力和创造力,做好区域经济工作,对于中国的整体发展而言而这些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中国正处于经济新常态下,区域经济工作中面临各种困难,任务非常艰巨。在具体的工作中,要把思想和行动按照国家的指导思想展开,对于区域经济发展要统一规划,使得区域经济发展工作能够很好地适应新常态,还要从工作实际出发不断地挖掘新动能,在区域范围内打造新亮点,不仅对区域经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对社会的平稳运行也非常有帮助。中国正处于进一步深化改革发展阶段,做到区域经济发展的稳中求进,为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一、经济新常态下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
其一,经济新常态下,要积极适应当前的新常态发展形式,就必须认清形势,做到经济发展中趋利避害,将自身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对于不利要规避。新常态下,出现了“三期”叠加的现象。所谓的“三期叠加”,就是中国的经济发展处于增长速度的换档期,这些是由于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使然,是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区域经济发展中需要直接面对;经济结构进入到调整阶段,且处于阵痛期,此时正式加快经济发展的阶段,发展的方式发生了转变,就需要主动选择,而不能被动反应;前期市场经济发展创造了基础条件,当前区域经济发展正处于刺激政策的消化期,这也是化解多年来积累的深层次矛盾的阶段,也是必经阶段,是需要充分适应的。
处于这样的经济发展环境中,经济增速必然区域缓慢,当然,这种状态不会持久,因此不会无限期地处于下降的态势。经济结构调整进入到阵痛阶段,就必须采取措施跨过这道门槛;早期的政策消化是非常必要的,不是不可以解决,通过有效的指导,采取相应的措施,就可以减轻各种风险带来的负面影响。从当前的区域发展情况来看,中国经济增速已由高速转向中高速,经济增长结构也已经从低端转向高端,发展动力也发生了转向,从传统增长方式转向了新的增长方式。无论是经济如何变动,只要波动时刻处于合理的范围内,而且能够保持正常的状态,就是正常的经济运行方式。对于这种经济变化,我们不必大惊小怪。所以,面对各种经济变化的时候,我们需要调整我们的想法,深入理解。对于这些经济变化理解到位的时候,采用相应的方法,就是在做正确的事情,经济发展工作中就可以做到最好。
其二,要积极适应新常态,就要充分认识到发展这个硬道理,利用好当前形势对区域经济发展进行合理规划。在新常态,区域经济发展也就进入到新的发展阶段,此时要认识到,发展仍然是第一要务。新常态没有改变中国发展,区域经济发展仍然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规划的时候对此要做出正确的判断。改变的是这一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基本内容,也是基本条件。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方面没有改变,改变的是经济发展方式和结构。虽然增速有所放缓,但发展机遇依然不少。中国经济有韧性、有潜力、回旋余地。这将为明年和今后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利条件。我们要抓住新机遇,培育新增长点,聚焦常态发展。
其三,要适应新常态,必须主动出击,改变被动的局面。新常态是发展水平的飞跃。中国经济正朝着更加先进的形式、更加复杂的分工和更加合理的结构发展。新常态下,发展必须是高质量、高效、可持续的,必须以充分就业、提高效益、优化结构为支撑。能否适应新常态,取决于深化改革和结构调整的力度。我们将继续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率,促进进一步深化改革,做好重组工作,增加我们的意识和主动性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模式,加强改革,注重创新发展,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同时降低限速中等水平。
二、经济新常态下稳中求进的困境
(一)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问题
在新的正常经济形势下,必须调整相应的发展战略,努力缩小区域经济差距,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根据区域经济发展趋势和发展理论分析,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表现是中西部地区在经济总量增长中所占的比重逐渐增大,发展已成为重要的国民经济增长的一部分。虽然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重点仍在东部地区,但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东部地区在总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将逐步下降。中西部地区将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支柱,这是一种趋势。
(二)以出口为导向的发展战略不适应当前的形式
长期以来,我们实施出口导向发展战略,成功融入世界经济国际产业分工,实现经济快速增长。随着世界经济结构的变化,这种外向型发展战略也面临着新的挑战。我们应该看到,如果经济过于依赖出口,就会有巨大的风险。特别是对企业来说,出口和创新都需要投入成本。然而,国家政策支持和巨大的国际市场需求使企业更倾向于选择低附加值产品的出口,而忽视了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使中国经济的转型和发展缺乏创新支持。
(三)经济发展受到环境资源影响
中国经济一直在高速增长,但环境和资源承载能力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也日益明显。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土地供应减少、能源供应不足等问题。随着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化,现有的发展模式亟待转变。在环境和资源保护问题上,我们既面临国际压力,也面临国内压力。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生产性服务业和文化产业,满足高技术含量、低资源消耗的要求。这对优化区域经济发展结构和转变模式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三、经济新常态下稳中求进的有效方法
(一)对于国内外经济形势要积极面对
对于当前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党中央、国务院紧紧把握发展大势,全面深化改革,创新宏观调控思路,采取新的方法。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尽管中国经济存在一定的韧性,有巨大的潜力和回旋余地,但未来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仍有许多有利条件,这些条件是需要创造的。新常态不仅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也带来新的矛盾和问题。
国家有关部门针对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面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金融体系必须从概念上适应新常态,正确认识新常态,采取正确的方法,有效运行。的基础上的科学理解现状及未来趋势的准确评估,我们将牢牢把握明年经济工作的核心需求,坚持寻求改善稳定,主动适应经济发展的新标准,并努力促进持续健康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二)将稳定模型建立起来
继续寻求改善稳定模型和适应新的正常的经济发展,我们必须集中精力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保证区域经济发展的效率,给更大的优先转变增长模式,调整经济结构。新常态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从规模和速度为基础的粗放型增长转向质量和效益为基础的集约型增长。同时,发展必须是科学的、可持续的,而且具有一定的包容性,必须符合当前的经济发展规律和社会规律。在这样的发展理念下,适应经济新常态环境,必须坚持稳中求进、调整经济结构的平衡,注重创新驱动发展,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我们要加大支持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新产业发展的力度,为中国经济发展创造新的动力。只有这样,中国经济才能保持在合理区间,通过结构优化,推动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
(三)做好稳中求进工作
坚持穩中求进,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必须加快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坚定不移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深化金融领域。适应新常态就需要人身对待这些问题,关键在于推动全面深化改革 。我们必须有勇气面对一切,涉过各种险滩,解决长期存在的问题。我们将继续优先发展和改革金融体系的保持问题导向,并加速改革措施,积极引入有利于长期和年度制度安排,确保区域经济稳定增长,使得经济结构优化,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从而刺激市场的内在动力。同时,面对对外开放的新特点,我们必须更加积极地促进国内外需求平衡,逐步实现国际收支基本平衡,构建开放型区域经济发展体系。
(四)对经济发展新常态要主动适应
坚持稳中求进,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必须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以及稳定性,按照相关的指导思想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策略和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区域经济平稳对增长,实现稳定中不断地增长,还要不断地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出发调节结构,保证结构的平衡,因此,需要稳定有效的政策环境。
所以,中央经济工作中要充分研究相关的问题,提出宏观政策要稳定策略,区域经济发展的微观政策要灵活,社会政策要不断地做出调整,要有底线支撑。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有力度,货币政策要做好适当的调整工作,适度紧缩,既考虑到当前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又符合积极适应新常态的客观现实。积极主动的财政政策,就是继续实行结构性减税,还可以适度地赤字。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意味着货币政策取向没有确立正确的变化。我们将继续坚持总量稳定的发展趋势,对于区域经济结构进行优化,按照这个方针为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创造适度中性的货币金融环境。
四、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金融体系要充分理解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把我们的思想认识与中央政府对经济形势的分析判断统一起来。(作者单位:中共重庆市潼南区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