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倩
摘 要: 唐诗中生活化的语言尤其受到人们的喜爱,自初唐四杰起,诗人们注意关注社会生活,诗歌语言开始平易明快。本文试从唐诗生活化的语言入手,简要分析唐诗生活化语言的取材,以及生活化语言的特点。
关键词:唐诗;生活化语言;语言特点
文章编号:978-7-80736-771-0(2019)04-146-02
林庚在《唐诗综论》谈到“唐诗语言是高度诗化的,又是日常生活的;这种语言的更深的基础,则是唐人的现实生活。”[1]唐诗是汉民族最珍贵的文化遗产,唐代被视为中国各朝代旧诗最丰富的朝代,《全唐诗》中收录唐诗四万八千九百多首。中国古代诗歌自《诗经》开始,诗歌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而唐诗最为广为流传,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便是唐诗中很多都是生活化、大众化的语言。唐诗在语言上取得的成就也是任何一个朝代都无法与之比拟的。唐诗中的语言多取材于生活,读来朗朗上口,意味十足。
一、唐诗中生活化语言的取材——生活化语言所反映的社会生活
中国知网百科引用《文艺知识创作词典》中对“生活化”的解释:“在文艺创作中,坚持从生活出发,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真实地反映生活,使作品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生活情趣,象生活那样丰富多彩、错综复杂。它要求作家、艺术家熟悉生活。但生活化并不等于照搬生活,决不能把它和典型化对立起来。”唐诗的语言中很多都是从生活出发,生发出诗意的句子。这些生活化的语言片段也是取自生活,唐代诗人热爱生活,对现实生活特别关注,他们的诗歌大部分都是对现实生活的认识和感受。唐诗中很多内容都是取材于现实生活中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等。而唐诗中生活化的语言更是直接取材于日常生活行动,休闲娱乐,生活见闻,生活感受等。
(一) 取材于日常生活行动
诗意和灵感是来源于生活的,又需要提炼升华使之高于生活。日常生活活动包括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刘昚虚《阙题》“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幽映每日白,清辉照衣裳。”随着诗人的目光,我们看到小路尽头白云飘飘,春意盎然的溪水缓缓流淌,溪流载着落花的香气飘荡而来。出门朝向山上的小路,柳树成荫尽头的学堂里想必是书声琅琅吧。春日和煦的阳光洒在诗人的衣裳上,温暖也就紧紧包裹着诗人。可能这些就是诗人一天中的一个日常生活片段,充满着生活化的气息。
(二) 取材于生活感受
自建安以来,文人们便在语言中追求诗化的过程,而唐代诗人能够将生活化的语言驾轻就熟,可见唐诗语言在从生活化转换到诗化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地。唐人把生活融入诗中,从某种角度来看唐诗是生活化的诗,生活是诗化的生活。通过以上生活化词语在唐诗中的运用的论述可以看出唐诗中生活化的语言非常普遍,并且这种生活化的语言在唐诗主体的表达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唐诗中生活化的语言从不同侧面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也反映了唐人丰富多彩的生活面貌。林庚先生说:“唐诗的语言不过是唐代文化生活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已,它是诗的,也是生活的,其不同于一般语言的,只是它更深入于形象的领域。”[1]生活化语言也能够反映出丰富的社会生活与精神生活,充分体现唐人的生活世界与精神追求,唐诗一直以来受到人們的追捧,与唐诗语言所能够呈现的当时社会风貌以及诗人的真实生活感受是分不开的。
二、生活化语言的特点
(一)名词组合与叙事语言的结合
名词是生活中最常见的语言组成部分,唐诗中名词的组合是生活化语言的最直观呈现方式而叙事语言又是比较平易易懂的语言形式。这种结合方式也成为唐诗中生活化语言的最常用的表达方式。
王绩《野望》“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树树”、“山山”都是名词的叠字组合,具有很强的节奏感,并且这样的叠字组合能够达到很强的视觉效果,很容易让读者体会到整片树林,座座山峦都是这样景象,这样的语言读起来让人感觉视角开阔,意境悠远。在这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只是平淡的叙事语言,加上“驱”、“返”、“带”、“归”这样简单的动词,能够将之前的静景增加一抹动态感,也使得整首诗充满牧歌式的田园气氛。“树”“山”“牧羊人”“羊犊”“猎马”都是生活中常见的名词,而将它们组合在一起,俨然是一幅优美和谐的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洋溢着生活美的气息。
像这样的名词与叙述语言的表述,在唐诗中大量存在。比如,王翰《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王湾《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等等。名词组合方式的叙事语言给人直观简洁的感受,一句诗读下来,所有的物象都能呈现在眼前,简单明了,也使得唐诗散发着浓厚的生活气息。
(二)第一人称叙事语言
第一人称叙事是指创作者以作品中人物身份出现,以“我”自称的叙事方法。第一人称是一种直接的表达方式,所叙述的内容都像是本人亲身经历或是亲眼看到、亲眼听到的事情。唐诗中的语言有很多这样用第一人称叙事的诗句。像李白《月下独酌》“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孟浩然《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等直接在诗句中出现第一人称“我”的表述。
还有一些诗句是以第一人称叙事的口吻来写,但为了对仗工整省略了“我”。例如,贺知章《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这里没有晦涩的典故,不用复杂的修辞,只是简单的第一人称叙述,(我)少小离家(我老大回),(我)乡音无改,(我)鬓毛衰,交代了自己漂泊一生的境遇,重回故土,有欣喜、有无奈、有落寞,然而迎接自己的依然是一个天真无邪的笑脸。这种第一人称自述式的语言能够更加真切地反映诗人当下的内心感受。这种语言的唐诗也使得后人读起来产生一种真实、亲切的感觉。
唐诗中诗人不仅用第一人称来表达日常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抒发自己独特的情感,诗人也放开自己的眼界,将自己置身于宇宙世界,感叹时光流逝,感悟人生的道理。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刘希夷《代悲白头翁》“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这些诗句没有明显的第一人称表述,但是这样的诗句是诗人将自己置身宇宙万物之上的感悟,也是“我”的真实感受。
名词组合与叙事语言的结合和第一人称叙事语言,都是用生活化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生活状态、生活感受。这些诗句在语言表述上力求质朴,在用字上却也十分讲究,唐诗语言以质朴生活化语言为基础,经过提炼、修饰形成特定的诗歌语言,它比同时代散文的语言相对易懂,更贴近百姓。诗歌语言的质朴平实、生活化,使唐诗具备了大众化的特点,对语言进行提炼以增强感染力,又使唐诗具有艺术性特点。大众化、艺术化是唐诗历经千载仍具魅力的根本原因。
结语
唐诗语言历代以来备受人们追捧,历代文人争相模仿。唐诗中有大量用生活化语言写出的经典名句,唐诗伴随着国人走过了十几个世纪,一直深受大家的喜爱,唐诗中所特有的生活化语言正是源于唐诗中所反映的真实的社会生活与诗人真切的感受。诗人用或平易简单或或慷慨激昂或的文字还原了一个色彩斑斓、大气磅礴、集万千景象的唐朝。
参考文献:
[1]林庚.唐诗综论[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
[2]袁世硕主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