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浩 王方杰
摘要:目前诸多高职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开展了相关研究,但是从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建设视角,对具体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和教学改革研究还不多见。本文研究了高职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的建设与实践,将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建设与专业教学进行有效融合。对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研究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职教学改革进行实证分析。研究成果应用于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学院人才培养方案研究与课程建设,取得了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效果。
关键词:创新创业;实践平台;融合;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9)19-0098-02
Abstract:At present, many vocational colleges have carried out the related research o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bu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practice platform, research on innovation,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nd teaching reform of specific majors is still rare. This paper studies the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e of the practice platform of the vocational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nd effectively integrates the construction of the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practice platform with professional teaching. To establish an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practice platform, and to study th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to the vocational teaching reform for empirical analysis. The research results are applied to the research and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of the talent cultivation programs in the School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nd have achieved the good results in th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Key word: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practice platform; integration; teaching reform
随着大数据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国际上已基本形成创新创业型人才是第一战略资源的共识。以美、德、日为代表的国外高等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已经发展成熟,各个院校各自有自己的特色,各成一套体系,效果良好。其研究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研究,如以“创新创业课程”闻名的美国百森商学院模式等;二是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如以“产学研一体化”为特色的斯坦福大学模式[1][2]。
信息产业一直是国家优先发展的重点行业,也是国内外人才需求量最大的行业之一。人才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关系着信息行业能否适应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更高的要求。目前各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还是游离在专业教学以外,仍然是以理论课程教育为主,忽视创新专业能力培养与专业教学的融合,忽视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3][4]。那么在当前背景下,如何实现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学的有效融合?如何搭建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学一体化的实践平台?对于这些问题的研究,有助于高职院校有效提高才培养质量,实现学生专业技能水平和创新创业能力同步提升。
1 高职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的建设
为了我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在学校创新创業教育学院和各二级学院的共同支持下,建立了创新创业实践平台,该平台的组成框图如图1所示。平台以学生自愿组建的创新创业团队为核心,以在创新创业活动中心、学校实训中心、学院科研研发中心、工作室以及校企合作基地基础上,以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模式和教学体系为支撑,完成创新创业实验、实训、实践项目。平台总体建设目标如下:
1)根据“资源共享与信息互通”的构建思路,构建校内外硬件资源的总体规划与系统建设,构建创新创业的分层全开放式综合硬件平台。
2)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加强课程建设,提供创新创业系列选修课程,构建“层次分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工程创新与创业实践相结合”的创新与创业实践平台人才培养体系。
3)探索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教学过程和方法,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创建“学科交叉,课堂实验,课外实践,校企合作,知识转移,能力发展和价值塑造”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人才培养模式。
4)建立具有合理年龄和职称的创新型校内外的教师和教师队伍,以及相对固定的企业教师,形成一个具有“学科互补,师生合作,动态优化”的师资队伍。
5)以创新人才和创业人才培养目标为指导,建立多元化,全方位的创新型企业人才培养评估体系。
2 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的实践研究
为响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和“互联网+”行动计划,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意见》的精神,我们将协调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优质资源,充分发挥其团队合作作用和整体协同作用,进一步促进了学院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入发展。 2018年1月,学校创新与创业学院成立,设立院长和副院长各一名,每个二级学院也建立了各自的创新创业工作组和工作室[5-6]。
依托学校大学科技园,积极引进“互联网+”企业等创新创业人才质量标准,校企合作共同制定具有服务地方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立足学校“对接化工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服务的先行者、跟随战略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领头羊、引领淮海经济区高职教育创新发展的排头兵”的办学定位和服务方向。增加创业实践课程学时学分比例,强化学生创业职业素养、能力培养,将创业教育贯穿于专业教育的全过程,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学校在课程设置上下功夫,加强专业课教学与创业教育融合培养力度,探索“二元”融合的课程体系。从“观念、技能、能力、心理”四个层面设置《大学生创业与就业指导》《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创新方法训练》必修课3门、选修课25门。与此同时,线上课程与中国超星尔雅教育平台合作,引入了《创新思维训练》《大学生创业指导》等4门优秀通识课程。具体来说,《大学生创业与就业指导》等课程以必修课的形式,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覆盖全体在校学生;《技术创新思维训练》等课程以限选课的形式,深化对不同专业学生的创业理论知识的培训;《赚钱法则》等课程则以公选课的形式,拓展有意创业学生的知识深度。此外,学校有丰富的活动课程予以补充。创新创业训练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SYB培训,精英人才培养计划,并开设专题讲座,主题沙龙等实践教学。通过改进供给侧的实践教学,满足不同类型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需求,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实施以来,参与学生覆盖率达80%以上。学校设计多级创新创业管理空间。
1)创新创业学院,创新创业学院办公室位于学校B18大楼12层,总面积800平方米。它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引导学生创新创业,整合和利用校内外的各种资源,进行创业指导和创业培训。
2)众创空间,通过创建一个低成本,便利和配置全面的创新型孵化器,并以“健康互联网”为载体,以开拓性园区为载体,创造教育,文化,科技和资本整合的创意空间,努力为健康的企业家创造一片幸福的土地作为产业背景。
3)项目孵化器,学校与专业孵化器公司合作创建了多个项目孵化器,使孵化器成为大学创业的摇篮。
4)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学校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大学创新创业中心,统一规划了约2千平方米的空间,统一规划,统一装修,统一设计,更重要的是,三年免租。
5)大学科技园,为了全面推进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更好地满足徐州地方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的需要,与徐州市鼓楼区政府合作,利用黄河老校区,共建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科技园、淮海文化科技产业园、大学生创业园,形成“三园一体化”发展模式,逐步实现“以研促产,以产助教以教带创,产学研创结合,协同发展”的战略目标。
6)创新创业竞赛,2018年是创新和创业竞赛的一年。从全国比赛,省级比赛,城市比赛到区域比赛,学院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全国技能大赛,积极组织多个团队项目参加比赛,并获得多项一等奖二等奖的成绩,完成历史性突破。
结合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的硬件资源条件和人才培养体系,建立了知识转移,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如图2所示。
统筹设计实践教学体系,开发实践教学项目,设计评价标准与方法,并在学院及园区交替实施。按照“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循环提升的原则,推动在校园内专业教师主导的理论—实训循环、在科技园内企业专家主导的理论—顶岗循环、在院园之间混编团队主导的理论—实习循环,将理论学习、技能训练、创新思维与社会实践结合在一起,做到了产教融合、知行合一。在该育人模式中,学校、政府、行业、企业在人才供需链上均是主体,但角色各不相同。围绕培养产业发展需要的高品德高素质高技能人才而交叉、协同作用,促进人才质量螺旋提升,显著提高了实践育人质量。
3 总结
经过2年多的建设与实践,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与专业建设融合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学校获得了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基地称号,组织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项目100余项,获得挑战杯-彩虹人生职业学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一等奖,“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学一等奖等奖项。通过创新创业项目的培养,加强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和创業精神。同时,在实践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该平台将继续加强软硬件资源的建设,优化和管理,为培养创新型企业人才提供更广阔的实践平台。
参考文献:
[1] 田朝辉.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实证研究——以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为例[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7(7):69-73.
[2] 吴彬瑛, 倪锋. “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应用研究[J]. 职教论坛, 2017(2):30-34.
[3] 连伟利, 郭光亮.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探究[J]. 教育与职业, 2017(22).
[4] 胡烨丹. 构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机制的探索与实践[J]. 职教论坛, 2017(8):26-29.
[5] 陈正江.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适切性研究与实践[J]. 现代教育管理, 2018(1):87-91.
[6] 黄萧萧. 基于效果导向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8(1):45-49.
【通联编辑:唐一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