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艳
【摘要】淳美语文去浮华,求真淳,关注学生语言、文化和人格素养的提升。立足语文、指向学生、着眼活动,这是淳美语文的特质。目标淳美、内容淳美、形式淳美,这是淳美语文的教学建构。孕育情感、习得知识、掌握方法、砥砺能力,这是淳美语文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淳美语文;特质;建构;策略
课程改革以来,语文课程先后经历了从“知识中心”到“素养中心”的转变,这种转变背后的深层动因是对语文淳美之味的追寻。语文教学要体现三个方面的价值:一是文本的原生价值,即文本所承载的言语之美、意象之美等;二是语文的课程价值,即语文教师要明确语文课程目标,把握语文课程内容;三是教材的教学价值,即教材所承载的道德教化、智慧启迪、情感陶冶等价值。显然,在语文教学中,这三个方面的价值是交融在一起的。淳美语文不仅关注教师教什么,更关注学生学什么以及怎样学。淳美语文去浮华,求真淳,既不执拗于语文教学内容过知识化,也不固执于表现语文教学过情感化,而是沉入语言深处、文本根处,去关注学生语言、文化和人格素养的提升。
一、淳美语文教学特质
1. 立足语文
淳美语文从语文视角观赏语文,探寻学生语文思维的敏感区域,引导学生品得、悟得语文“三昧”。淳美语文,无论是语文课堂教学目标、内容还是形式都要基于语文,立足于语文,切合语文学科本体特质,富有语文味。每一次淳美语文教学都是无与伦比的文品咀嚼与精神修省。比如,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黄河的主人》一课,教师就必须围绕文本中的意象,如“波涛汹涌的黄河”“黄河上的羊皮筏子”“羊皮筏子上的艄公”展开教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意象对文本中的语言进行品析。学生在意象建构中,咀嚼语言,习得语言,用多种元素(言、意、法)酿成淳美语文的醇味。
2. 指向学生
淳美即是淳真、和美,淳美语文的本质在于“真”和“实”,不做假,不弄虚,引发学生真情实感。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有兴趣,学得开心,这就是淳美课堂。因此,淳美教学不是走过程、跑流程,而是学生潜思体会、切己体察,对语文文本所蕴含的情感、意义和价值真切体认。比如,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鸟语》一课,为了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文本解读中来,我给学生提供深度表达的语境,如考试考砸了、对爸妈撒谎了、周六日睡懒觉等,让学生作为鸟的知音,走进鸟儿的内心世界。这里,学生不再是文本的冷眼旁觀者,而是将自己融入文本中,学生成为文本的体验者和创造者。
3. 着眼活动
著名语文教育专家李海林先生认为,语文课堂基本教学形态是活动, 教师应从文本出发,设计一系列活动, 让学生在活动中读懂课文,掌握知识,形成能力。淳美语文就是在语文活动中开展的,这种活动应该具有如下特性:首先具有综合性,即淳美语文要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其次具有交往性,是师生、文本、编者等多个潜在主体立体交往的过程;再次具有实践性, 是学生对文本的主动建构。比如,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我和祖父的园子》,文中连续用了6个愿意,对倭瓜、黄瓜、玉米等赋予情感。为了深化学生的意象体验,我让学生用“愿意 就 ”进行补白活动。学生的学习不再是单向度接受,而是学生与文本进行积极的互动。
二、淳美语文教学建构
1. 目标:导向淳美
淳,淳朴、淳厚、淳真、淳古;美,美好、完美;淳美,有淳厚完美、纯朴美好的意思。淳美语文首先是目标淳美,也就是语文教学要体现学科特质,以培育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为旨归。语文不应是个筐,什么东西都往里面装;语文更不能沦落为其他学科的跑马场,而应以培养学生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等为根本。目标淳美,才能克服语文教学的盲目性、随意性,克服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现象。一篇淳美文本非要发掘出思想道德教化功能,其结果自然是学生“苟且接受”。庄子说:“文灭质,博溺心。”文本教学价值的过渡承载,自然成了文本的“不能承受之重”。只有味感淳正的教学目标,才能将语文教学导向淳美境界。比如,苏教版二年级下册《咏柳》,教师当然可以运用“读诗歌—解诗意”的方式进行教学。但如果教师只停留于解诗意上,学生就无法体验到古诗的意境。教学目标更应该定位于悟诗情,引导学生抓形品象,激活学生的想象,让学生赋予诗歌中的“春风”以情感、智慧,如“风婆婆”“春天的使者”等。因此,淳美语文呼吁教师从备课开始,就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考量:学生已有基础是什么?需要提升什么?学生感兴趣的是什么?等等。只有目标淳正,才能上出淳美的语文好课。
2.内容:品尝淳美
淳美语文的言语形式和言语内容是统一的。在语言文字审美体验过程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语文意识,寻找学生语文思维的敏感区域。语文教学内容众多,教师不可能面面俱到,必须选择那些言意兼得的淳美内容,供学生咀嚼、品味、涵咏。只有凸显语文教学内容的淳美,才能彰显淳美语文的教学价值。比如,我校一位教师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走,我们去植树》,对于文本中这样的内容“锨镐叮叮当当,奏响植树歌谣”,将其淳美化,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锨镐叮叮当当的声音,怎么会是歌谣呢?”引导学生体验队员们的愉悦心情。这样的教学,不再停留于文本表层,而是潜入文字背后,揣摩字里行间体现的写作手法和意蕴表达。在淳美语文中,学生语用能力和审美情趣是一个双边、同向的系统, 只有在开放中才能不断进行能量、信息的交换,从而帮助学生的文本理解从低阶走向高阶,从无序走向有序,促使学生语文素养的真正提升。
3.形式: 蕴含淳美
淳美语文教学要依据文本特质与学生具体学情,建构行之有效的课堂结构,让语文教学取“韵”、返“质”、养“气”、顺“道”、入“境”,努力实现语文教学效果最优化。比如,可以用主题方式进行整合式教学,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弹性化教学,还可以畅通交流形式,进行互动式教学,等等。比如,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江雪》,教师在学生理解诗意后,可以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文本所描绘的场景内容,用绘画将诗意表达出来。绘画不要求学生画得有多美、有多像,更多是将学生的诗歌欣赏感悟、体验表达出来。这样的形式,能够让学生触摸到古诗所描绘的意境,调动了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提升了学生的语文审美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三、淳美语文教学策略
淳美语文面对的是有血有肉、充滿活力、富有情感的儿童,淳美语文应该给学生一种鲜活的语言,一种快乐的体验,一种灵动的实践,从而彰显其淳厚、淳香、淳真、淳味和淳和。淳美语文要用语文本体所蕴含的思想、情感等来酝酿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给学生一种思想的启迪、心灵的激荡和精神的陶冶。
1.涵育情感,品尝语文之淳味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学生在语文教学中获得的不是冷冰冰知识,而是一种情感的体验、心灵的激荡和精神的陶冶。情感需要孵育,在淳美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唤醒学生热爱文字、热爱母语、热爱祖国语言文化的情感。比如,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二泉映月》,我引导学生品读文本重点段落,补充阿炳的相关生平资料,让学生聆听二胡《二泉映月》。通过“观二泉映月景”“近二泉映月人”“读二泉映月文”“听二泉映月曲”“悟二泉映月魂”,引导学生走进阿炳的内心世界,体会阿炳所遭受的苦难,感受阿炳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阿炳对命运不公的抗争。学生穿越时空,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这样的体验有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文本表达的主题。
2.习得知识,感受语文之淳厚
语文知识是学生语文素养形成的必要条件。对于语文知识教学,教师要善于取舍,精准发力。习得语文知识,有助于学生体验淳美语文的淳厚。在淳美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遴选一些精当的、富有生长力的语文知识,助推学生自主性语文学习,让这些语文知识转化为能力,变化为智慧,积淀为素养。比如,学习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这篇课文,教师必然要让学生理解、掌握“借物喻人”这一写作知识。但并不是要将这一知识简单地告知学生,让学生记住冰冷而抽象的概念,而是要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所呈现出的语言现象,感受、体验借物喻人的意蕴。如对事物特点与人物特点的比拟,对事物特点的重点描写,将人物特点寓于事物特点之中,等等。这样的写作知识的获得,能够积淀、形成为学生的阅读智慧与表达智慧。
3.掌握方法,酿造语文之淳真
法国著名思想家笛卡尔认为,方法比知识更重要。指向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淳美语文,应该关注学生学习方法的获得。著名语文教育专家王荣生在他的著作《语文科课程论基础》中鉴别语文教材选文类型的“定篇”“例文”“样本”“用件”和“引子”。基于方法的语文教学就是将语文教材文本作为例文,学习教材文本所体现的词法、句法、章法等共同的法则和共通的样式。比如对于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的《山谷中的谜底》,一般教师会衍生拓展出“韩信胯下之辱”“卧薪尝胆”等事例。但有一位教师在教学中却反其道而行之,别出心裁地融入绘本《我的幸运一天》(庆子·凯萨兹著),让学生分别从狐狸和小猪的角度畅谈读后感。如此,既渗透了叙事加议论的写法知识,又训练了学生的口语表达力,更为重要的是培育了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这样的教学,能够让学生品尝淳美语文的淳真。
4.砥砺能力,体验语文之淳和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的实践中砥砺能力,是淳美语文教学的应有之义。砥砺能力,能够让学生体验语文的淳和。在亲历语文实践的过程中,学生会将学习经历升华为学习体验,积淀为语文经验,形成一听就明、一说就懂、一读就通、一写就顺的语文能力。以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为例,学生需要理解“发愤”的含义,需要理解司马迁受酷刑后悲愤交加的心情,需要厘清司马迁写《史记》的真正原因,深层次感悟司马迁发愤著书的精神,等等。砥砺学生的语文能力, 要擦亮学生的审美之眼,开启学生的思维之窗,从而能够理性地去阅读各种书籍和报刊。
淳美语文教学过程是师生“生命·实践”活动的旅程。淳美课堂弥漫着一种淳淳的、美美的、缓缓的、温馨的韵致。从策略选择视角看,淳美语文表现得清简而智慧;从教学行为视角看,淳美语文表现得自然而飘逸;从人格映射视角看,淳美语文表现得温和而优雅。情感、知识、方法和能力,共同交织成充实而空灵、执着而超越的审美形态。这里,有师生主体间的对话,有彼此个性的飞扬,有自我心智与心灵的放飞。在淳美语文课堂上,学生习得语言,养成能力,升华情感。
【参考文献】
[1] 叶燕芬. 课堂地域个性和乡土特色培育例析[J]. 上海教育科研,2017(10).
[2]彭玉华. 语文课堂活动的预设路径和生成策略[J] . 中小学教师培训,2017(3).
[3]李冲锋. 站在语文课程的高度教语文[J]. 江苏教育(小学教学),2017(7).
[4]潘文斌. 指向核心素养的语文教学[J]. 中小学教师培训,2017(7).
[5]薛海兵. 淳美、空灵与超越:探寻苏派教学之美[J]. 中小学管理,2016(6) .
[6]鲍管琴. 生命在场:本真语文课堂的原点诉求[J]. 江苏教育(小学教学),20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