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又没杀别人,我杀的是我妈!”

2019-09-24 02:01赵刚李学义
婚姻与家庭·性情读本 2019年9期
关键词:祖辈亲子心理

赵刚 李学义

近几年,少年弑母案频发:2019年3月16日,江苏盐城13岁少年小邵因为和母亲发生争吵,用菜刀将其砍死。2018年12月2日,湖南益阳12岁少年吴冬因为在家抽烟被母亲用皮带抽打。他从厨房拿出菜刀向母亲连砍20余刀,导致其母当场死亡。弑母后,吴冬没有丝毫悔意,甚至理直气壮地说:“我又没杀别人,我杀的是我妈。”2017年12月5日,四川大竹县13岁少年袁夏因为不满母亲管教的严格粗暴,持刀将其杀害……

这些少年弒母案引起舆论的广泛关注,那么,这些悲剧是如何发生的呢?

寄养导致安全型亲子依恋感的缺失

小邵的父亲一直在外打工,常年在家庭中缺席,母亲对他管教严格,而他一直不服从她的管教;吴冬两岁时,母亲外出打工,他是由爷爷奶奶抚养长大的,爷爷奶奶娇惯溺爱孙子;袁夏出生后,父母就外出打工了,过年才回一次家,他由爷爷奶奶带大。

如果探索一下这几名弑母少年的成长经历,就会发现其实是有共性的:他们都是留守儿童,从小缺少父母(一方或双方)的陪伴;在成长过程中没有与母亲建立深厚的感情,母亲又管教严格,母子关系紧张;孩子内心缺爱,心理不正常,人格扭曲,缺少法律意识。

很多中国父母以为小孩只要身边有人看着,没有生命危险就好,这是一种糊涂的认识。孩子从小寄养在祖辈家里(别人家更不好),这对孩子来说就等于被父母遗弃,这是第一次遗弃;等到长大了,他被接到父母家中,这等于被祖辈遗弃,又造成第二次遗弃。由于从小没有产生亲子依恋感和安全感,孩子容易产生情感障碍和心理问题。

宝宝6个月至一岁半期间,是他与妈妈形成安全型依恋关系的关键期和敏感期。安全型的依恋关系,是一种最好的依恋关系。早期依恋缺损,会因埋下怨恨而对妈妈产生敌视、对抗心理。因为安全型依恋的缺损,是一种爱的缺损,而在爱的缺损中长大的孩子,从小缺乏爱心,到青春期时更会产生仇亲的心理,滋生出敌意、对抗等攻击行为。在幼年期,和父母有过长期分离或不被父母关注的孩子,长大后更容易出现心理、性格、适应社会、工作、婚姻等问题,成为问题孩子,导致青春期或者成年后犯罪。事实证明,凡是有寄养史的孩子,都会给家庭教育和以后的学校教育带来困难。

溺爱型隔代教育,造成孩子心理和情感障碍

一般来说,隔代教育有利有弊。由祖辈带大的孩子,有些是比较优秀的,而有些则是被宠坏的。在放纵溺爱中长大的孩子,他们的心中只有自己,不尊重父母,轻视别人,也会无视法律和伦理道德,肆意而为。

留守儿童是一群“情感饥饿”的孩子,情感缺乏是留守儿童最严重、最根本、最棘手的问题。没有亲情的教育是残缺的教育,而父母的关爱是其他任何亲情都无法替代的。没有父母指引,再加上祖辈溺爱,致使许多留守儿童存在心理障碍,行为习惯不良,学习成绩不好。由于亲情缺乏,留守儿童更渴望友情,容易出现交友不慎、青春期更为叛逆等问题。

心理健康是留守儿童面临的最大问题,父母外出打工的年限越长,孩子的心理问题就越严重。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主要有:自卑心理障碍、孤独抑郁心理、逆反心理、委屈心理、焦虑心理、怨恨父母心理。这些心理问题是叠加的,不是单一存在的,如果得不到有效疏导,就会成为导火索,引爆是迟早的事。

负责抚养和教育留守儿童的祖辈,需要加强学习,更新旧的教育观念,采用科学的教育方式方法,给孩子立规矩。不要事事包办,要训练孩子的自立能力,让孩子做家务,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自信心,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鼓励孩子与小伙伴交朋友,多给孩子说说父母的故事。

父母则需要学会爱孩子。在中国,大多数父母认为爱孩子不用天天挂在嘴上,他们把对孩子的爱都埋藏在心底。但是,孩子非常需要父母总是通过语言或行为告诉他,你是爱他的。因为,当你批评或责备孩子时,他就会怀疑你对他是否有爱。特别是当孩子不争气时,父母埋藏在心底的爱就会变成表面的“恨”。由于父母恨铁不成钢,唠叨、训斥,甚至打骂孩子在所难免,这样,孩子不但感受不到父母的爱,还会产生“恨”。这两“恨”交锋就会酿成悲剧,比如吴冬和他的妈妈。

另外,无论多忙多辛苦,父母一定要想办法多陪伴孩子。长期与父母不在一起生活,会使亲子关系逐渐淡化、生疏。孩子缺失父母的陪伴,亲子没有互动、没有交流,会产生被抛弃的感觉,失去安全感,在他内心深处留下阴影,而安全感是心理健康的基础。父母自己不带孩子,孩子迟早是要出问题的。

所以,孩子最好是由父母自己抚养教育,如果条件不允许,必须由祖辈照顾孩子,父母也一定要及时关注孩子的成长,常回家看看,多与祖辈沟通,多与孩子交流。

留守儿童父母的沟通攻略

许多留守儿童父母回到家后,一发现孩子的毛病就忍不住批评,甚至拳脚相加,这就会使本来就不够亲密的亲子关系雪上加霜。鉴于此,特别提示留守儿童的父母,一旦发现孩子有毛病,千万不要着急。特别是父母刚回家时,千万不要批评孩子,一定要先把自己对孩子的爱意表达出来,比如,抱抱孩子,赞美鼓励他,陪他游戏,送给他礼物,等等。

见面就批评是留守儿童父母教育孩子最大的忌讳。父母发现孩子有毛病可以先说出自己的感受(不喜欢这种行为),接着提出问题,启发孩子进行换位思考,然后进行适当的说理,最后是激励。这种做法比直接批评的效果不知要好多少倍。

想取得亲子沟通的良好效果,家长必须走出以下误区:一是单纯的说教和唠叨,二是以权威自居,三是不恰当的比较,四是有错就要当场认错,五是沟通就是提要求,六是喜欢问孩子的学习成绩。

亲子沟通要掌握一些技巧:一是从轻松的话题入手,二是学会与孩子平行交谈,三是把要说的话写下来,四是不要无所不问,五是主动分享自己的感受,六是注意语调和语气,七是多赞美少批评,八是与孩子共同商讨问题,九是改变命令式等语言模式,十是恰当使用肢体语言。

留守儿童父母也需要注意与老师沟通。研究发现,存在以下4种情况时,家长要和老师及时沟通:一是孩子在学校有知识不会时,二是当孩子有些想法时,三是与老师有误会时,四是当学校有活动时。家长与老师最好是主动沟通,定期沟通。如果不方便当面沟通,可辅以电话、微信、电子邮箱及QQ等沟通方式。

留守儿童父母还要与老人耐心沟通。在隔代育儿中,作为承上启下的父母怎么跟老人沟通,才能让他们听得进自己的意见呢?不妨试试下面几种办法:一是有话亲切地说,二是有重点地说,三是找“权威”说,四是在适当场合说,五是让第三代说,六是借自己的缺点说。

希望留守儿童父母都能给孩子更多的爱、理解和陪伴,不要再制造这种悲剧。

(为保护未成年人,文中人物皆为化名)

猜你喜欢
祖辈亲子心理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父辈和祖辈的情感故事,分外美丽
祖辈学堂:幼儿园隔代开展家庭教育的实践建构
调查
助教带动“夕阳”之爱
心理小测试
亲子脸
亲子脸
亲子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