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江华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 广西 南宁 530021)
胸腹部创伤为急诊科常见创伤类型,延误诊断或漏诊、误诊均可能对患者生命健康造成威胁。因此,实现急诊胸腹部创伤的早期准确诊断十分必要。DR和螺旋CT均为现阶段我国临床诊断胸腹部创伤应用的放射性检查方法。为指导急诊科合理选择胸腹部创伤的诊断方法,实现疾病的早期确诊,本研究对上述两种放射性检查方法的临床诊断价值进行评价。
研究对象为我院急诊科2018年9月—12月收治的160例胸腹部创伤患者,排除未成年患者和休克患者。本组患者中,男96例,女54例,年龄23~71岁,平均(45.20±5.33)岁。本研究在获取患者家属知情、同意后进行。
160例患者均接受DR检查和螺旋CT检查。
DR检查:X线光机品牌为:西门子Axiom Aristos MX和西门子Axiom Aristos VX,检查参数设置:电流500mA,电压50~85kV,根据诊断需要拍摄胸腹部正位片、侧位片。
螺旋CT检查:螺旋CT扫描仪品牌为Brilliance iCT,扫描参数设置:电流200~250mA,电压120kV,层厚5mm,层距5mm,扫描范围为胸廓入口至尺骨联合。
最终所获得的影像学资料由我院放射科两名阅片经验丰富的医师共同阅片,出具报告。
本研究评价和对比DR检查和螺旋CT检查的成像质量及各种胸腹部损伤检出情况。
成像质量评价标准:根据血管显示情况、伪影情况进行Ⅰ级、Ⅱ级、Ⅲ级三级评价。Ⅰ级:成像效果好,可清晰观察到血管边缘,无阶梯状伪影;Ⅱ级:成像效果较好,可见血管边缘,但稍模糊,未出现断层显像,有少许伪影;Ⅲ级:成像效果差,血管显示较模糊,有明显的阶梯状伪影,难以进行鉴别诊断。
软件版本:SPSS25.0,计数资料采用n(%)描述,资料差异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DR检查、螺旋CT检查的成像质量Ⅰ级率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螺旋CT较DR高,见表1。
表1 DR检查、螺旋CT检查的成像质量比较[n(%)]
DR检查和螺旋CT检查的气胸、血胸、肋骨骨折检出率比较均显示P>0.05,无统计学意义,隐匿性骨折、肋软骨骨折、肺组织损伤的检出率比较均显示P<0.05,有统计学意义,螺旋CT均较DR高,见表2。
表2 DR检查、螺旋CT检查的各种胸腹部损伤检出情况比较[n(%)]
胸腹部创伤常见于暴力性事故,多合并软组织、血管、脏器损伤及骨折,临床诊断以放射诊断为主[1]。早期放射诊断技术不发达,临床常用DR对患者实施诊断,现阶段螺旋CT也在该类型创伤的临床诊断中得到应用[2]。本研究评价上述两种放射诊断方法在急诊胸腹部创伤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发现,螺旋CT检查的成像质量明显优于DR。观察两种诊断方式的各类型损伤检出情况发现,多层螺旋CT的隐匿性骨折、肋软骨骨折、肺组织损伤的检出率明显高于DR。由此得出,螺旋CT是更适用于急诊胸腹部创伤的临床诊断方式。
分析原因可能为:DR和螺旋CT的成像原理不同,螺旋CT为X线球管围绕人体做连续旋转扫描,故成像质量更高[3]。DR因在摄像方向和分辨率上有明显的限制,因此,难以较清晰地显示一些隐匿性损伤[4]。此外,螺旋CT获得的影像学资料可进行后处理,实现三维重建,故可获得的诊断信息更多,不易发生漏诊和误诊。
综上所述,本研究得出,DR和螺旋CT在急诊胸腹部创伤临床诊断中均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但相较于前者,后者的成像质量更高,能够为医师提供的诊断信息更多,更具有推广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