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潘志超
耐摩擦色牢度分为干摩擦和湿摩擦,主要是考核织物上染料抵抗物理机械摩擦的能力。一般织物表面附着的过饱和染料是造成摩擦色牢度较差的主要原因,对于一些表面粗糙或起毛的织物,其表面摩擦阻力较大,吸附在纤维上的过饱和染料极易转移到摩擦布上,再加上纤维断裂形成的有色微粒附着在摩擦布上也可能会进一步降低摩擦色牢度[1]。此外,染色织物耐摩擦色牢度与染色的深度也有很大关系,深色织物使用的染料浓度都比较高,使得部分染料分子没法进入纤维内部,而不能和纤维有效结合,只能吸附在织物表面形成浮色,从而影响了织物的耐摩擦色牢度[2]。此外还有织物成分、结构形态、使用染料种类、后整理等因素也都可能会影响耐摩擦色牢度的结果。
在日常检验中,笔者发现有些织物湿摩擦色牢度比干摩擦色牢度好,与人们通常认为的干摩擦色牢度好于湿摩擦色牢度形成了反差,本文针对日常检验中的这种反差,通过试验研究两种深色织物耐摩擦色牢度,简要分析影响干湿摩擦色牢度差异的几个因素。
试验选取棉织物14块(包含红色、黑色、深蓝色、藏青色、灰色、迷彩色、绿色,每块布样针织和机织各一组),涤纶织物12块(包含红色、黑色、深蓝色、藏青色、迷彩色,每块布样针织和机织各一组)作为测试试样,试样为日常检验中色牢度较差的深色织物。将每块织物裁剪分成两块,每块织物尺寸不小于50mm×140mm,分别用于干摩擦和湿摩擦试验。
棉摩擦布:符合GB/T 7568.2的规定,剪成50mm×50mm的大小用于摩擦试验。
耐水细砂纸规格为600目氧化铝。评定沾色用灰卡,符合GB/T 251。
Y(B)571Ⅱ型预置式色牢度摩擦仪,摩擦头由一个直径为16mm的圆柱体构成,施以向下的压力为9N,直线往复动程为104mm,每秒一个摩擦循环,共进行10个摩擦循环。
(1)干摩擦:将摩擦布与试样置于标准大气中调湿4小时,然后将摩擦布与试样固定在摩擦色牢度仪上进行摩擦。试验完成后取下摩擦布,并去除摩擦布表面可能影响评级的游离纤维。
(2)湿摩擦:将摩擦布与试样置于标准大气中调湿4小时,然后将调湿后的摩擦布浸入蒸馏水中,通过轧液装置调节使得摩擦布的含水率达到98%,然后将摩擦布与试样固定在摩擦色牢度仪上进行摩擦。试验完成后取下摩擦布,将湿摩擦布自然晾干,并去除摩擦布表面可能影响评级的游离纤维[3]。
最后将试验后的干湿摩擦棉布置于适宜光源下评定摩擦布的沾色级数,试验结果详见表1和表2。
表1 棉布耐摩擦色牢度
表1中所有织物干摩擦色牢度结果比湿摩擦色牢度结果好,而表2中1#、6#织物湿摩擦色牢度结果比干摩擦色牢度结果好,其他织物干摩擦色牢度结果比湿摩擦色牢度结果好。
棉布织物干摩擦色牢度结果好于湿摩擦色牢度结果,而有部分涤纶织物湿摩擦色牢度结果好于干摩擦色牢度结果,是因为在进行湿摩擦色牢度试验时,棉纤维吸湿性较好,在湿态条件下发生了膨润,导致其摩擦阻力增大,同时湿润条件下棉纤维强力有所下降,造成部分有色纤维在物理机械作用下发生断裂和染料的转移,从而会降低棉布织物的摩擦色牢度结果,所以棉布织物湿摩擦色牢度结果比干摩擦色牢度结果差[4]。而涤纶织物在进行湿摩擦时,情况则与棉布织物有所不同,由于涤纶纤维的吸湿性极低,使得水无法渗透到纤维内部,所以水的膨润效应不明显,而此时游离在表面的水分反而起到了促进润滑的作用,这使得涤纶织物耐湿摩擦色牢度结果可能会好于耐干摩擦色牢度结果[5]。特别是一些未固着染料清洗得很干净、纤维比较脆弱的织物,其摩擦下来的颜色主要是断裂的纤维微粒或纤维表层的原纤。在湿摩擦条件下由于有水的润滑作用,摩擦布和有色布样之间的摩擦阻力减少,断裂下来的纤维微粒减少,呈现的摩擦牢度就反而提高了[6]。因此,对一些低吸湿性的织物而言,其耐湿摩擦色牢度结果的确可能会好于耐干摩擦色牢度结果。
表2 涤纶耐摩擦色牢度
一般影响摩擦色牢度的主要原因是摩擦时的物理机械作用导致的染料转移和摩擦过程中纤维断裂形成的有色纤维颗粒附着在摩擦布表面。一般染色织物在摩擦时,发生转移的是仅靠范德华力吸附在织物上的染料,而与纤维以共价键结合的染料并不会发生转移[7],一般只要经过充分的洗涤,就可以去除吸附在织物表面未反应及水解的过饱和染料,这样就能显著提升织物的摩擦色牢度。
当然,摩擦色牢度的问题看似简单,但是所涉及的因素却相当复杂。虽然人们针对提升织物摩擦色牢度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许多的成果,但是随着各种新染料和新工艺的不断涌现,仍然还存在许多问题有待于我们去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