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罗肖仪 张思敏 李正海
为了满足人们不断提高的生活水平,越来越多的纺织品被赋予功能性,其中防沾水性能就是一个重要分支。随着含氟有机聚合物的使用限制,环保型无氟防水整理的开发逐渐成为新的研究热点并成为一种趋势。但是无氟防水整理织物在日常的第三方实验室检测中经常出现洗后防水等级不同程度下降的情况,无氟防水整理织物防水效果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了使用的次数、选用的洗涤剂、洗涤后干燥方式以及洗涤次数。本文就洗涤后干燥方式以及洗涤次数对无氟防水整理织物防沾水效果的影响进行研究。
聚酯纤维陪洗布,ECE标准洗涤剂98,三级水。
国际标准洗衣机,国际标准烘干机,喷淋式拒水性测试仪。
随机选取不同颜色、不同结构,但有经过无氟防水整理的试样10块。
防沾水测试采用GB/T 4745—2012《纺织品 防水性能的检测和评价 沾水法》标准。从织物的不同部位裁取3块有代表性的试样,试验调湿后,用夹持器夹紧试样,放在支座上,试验时试样正面朝上。将250mL的三级水迅速而平稳地倒入漏斗,持续喷淋25s~30s。喷淋停止后,立即将夹有试样的夹持器拿开,使织物正面向下几乎成水平,然后对着一个固体硬物轻轻敲打一下夹持器,水平旋转夹持器180°后再次轻轻敲打夹持器一下。敲打结束后对试样正面润湿程度进行评级。
试验一:试样未经洗涤;
试验二:试样经GB/T 8629—2017标准4N程序洗涤3次并且悬挂晾干;
试验三:试样经GB/T 8629—2017标准4N程序洗涤3次并且使用50℃翻转烘干;
试验四:试样经GB/T 8629—2017标准4N程序洗涤3次并且使用70℃翻转烘干;
试验五:试样经GB/T 8629—2017标准4N程序洗涤3次并且使用80℃翻转烘干。
试验六:试样经GB/T 8629—2017标准4N程序洗涤3次、10次、20次、30次后采用70℃翻滚烘干。
由表1数据可知,10块试样在洗涤前均具有较好的防沾水拒油性能。经GB/T 8629—2017标准4N程序洗涤3次并且悬挂晾干后,试样的防沾水级别急剧下降至原有性能的50%及其以下。洗涤后采用翻转烘干方式干燥后样品防沾水级别得到部分恢复,且随着温度的升高恢复的程度越好,烘干温度达到70℃后级别变化不再明显。
出现以上情况的原因是由于织物经整理后,防沾水整理剂分子在纤维表面上的分布整齐有序,所以防沾水效果好。经过洗涤后,织物表面有些整理剂分子呈弯曲状,甚至倒伏在纤维表面,以至于某些亲水性极性基暴露出来,织物表面能升高,防沾水效果下降。洗涤后织物采用翻转烘干的方式进行干燥,高温令其表面的有机高分子在纤维表面重新整齐有序地排序,因而能基本恢复洗涤前的防沾水效果。因此防沾水拒油织物洗涤后干燥方式对织物整理后效果的保持显得非常重要。
把上述10块无氟防水整理织物按照试验六进行测试,试验数据结果如表2所示。
表1 防沾水测试结果
表2 耐多次洗涤测试结果
由表2数据可知,随着洗涤次数的增加,样品的防沾水性能级别逐步下降,经过20次洗涤后,20%的样品防沾水性能变差,80%的样品几乎失去了防沾水功能。经过30次洗涤后,100%的样品完全失去了防沾水功能。这是由于织物表面整理剂随着洗涤次数的增加而逐渐脱落或消解,耐水洗性差,从而影响其防沾水性能。
洗涤后干燥方式以及洗涤次数对无氟防水整理织物防沾水效果有重要的影响。织物经过自然晾干后其剩余防沾水能力下降50%或以上,经过烘干后的织物,其剩余防沾水性能基本能保持原有性能,且随着烘燥温度的升高,恢复的程度越好,烘干温度达到70℃后级别变化不再明显。多次洗涤对织物防沾水性能的影响是不可逆的,洗涤30次后织物基本失去了防沾水性能。耐水洗性差是后整理防沾水织物的一个痛点,提高无氟防水剂的耐洗性,将是未来防水整理剂的发展趋势。在日常的使用过程中,为了恢复服装的防沾水性,建议水洗后把服装外翻70℃中温烘干。为了保护服装的防沾水效果,建议低频率清洗,清洗时选用中性洗涤液,对于局部的污渍可用湿布擦拭表面去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