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爱红
[摘 要] 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以“五纵五横一平台”为框架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打下基础,而框架中,数据平台做为框架的基础,为诊改工作提供依据,从校本数据平台与国家状态数据平台的不同以及校本数据平台的搭建等方面介绍了目前数据平台建设中的问题及建设中的收获。
[关 键 词] 数据平台;数据分析;诊改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0-0064-02
依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教职成厅[2015]2号)《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教职成司函[2015]168号)及河南省诊断与改进工作实施方案等相关文件要求,鹤壁职业技术学院按照“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的工作方针,制定了诊改工作运行实施方案,在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和学生五个层面建立相对独立的质量目标、质量标准、管理制度和诊断与改进机制,形成全要素、网络化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
一、校本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平台的搭建
(一)校本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平台与国家状态数据平台的区别
教育部有关诊改工作的系列文件就如何开展学校诊改工作明确指出,要形成基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的诊改工作机制,保证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此处的“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是两个相互关联,但又各自成不同体系的两大数据系统,即以校园智能化(信息化)为基础的校本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平台——校本状态数据平台和以大数据应用为发展目标的全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与管理系统建设——国家状态数据平台[2]。这两个系统一直被很多院校混淆,认为做好每年国家的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与管理工作,“诊改”工作中的“平台建设”任务就完成了,因此,高校做诊改工作,首先是建立校本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平台(后简称校本状态数据平台)。
(二)校本状态数据平台建设现状
目前,我国信息化速度发展飞快,中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以教学质量提升工程为抓手,以智慧校园建设为统领,立项建设了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专业教学资源库、智慧课堂、VR实验室等,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在教学上。但是,在智慧校园建设中,数据的采集、分析、挖掘、应用、管理等方面却相对滞后。截至目前,从数据自动采集到数据直接支持“诊改”工作的学校却为数不多。高职校园基础数据不能全部采集,且数据不能共享,错误数据或漏项数据较多,核对数据工作量大,数据变化后不同职能部门不能同步更新,给学校管理工作加大难度。
(三)校本状态数据平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规划片面性,数据采集延时且重复性工作量大。由于没有统一规划,数据不能及时实时采集,造成后期采集数据准确性降低,又由于各部门各自为政,各部门按各自需要购置不同的系统,设置独立的账号和密码,各系统间独立运行管理。当不同职能部门需要同一项目数据信息时,需要数据源头多次采集,造成不必要的重复工作。
2.信息“孤岛”现象严重,数据难以整合。不同部门的不同平台,数据编码设置和采集标准各异,处于严重的信息“孤岛”状态,同一用户登录不同系统,分配的账号密码不同,身份认证重复,无法实现数据统一共享。
3.重硬件轻软件,产出低投入高。每逢谈到信息化建设,首先考虑到的就是购置先进的网络设施,但购入后,却缺少相应的应用软件系统和平台,致使闲置了许多硬件设施,造成严重浪费,对提高工作效率和改善工作环境未曾起到该有的作用,在诊改工作中,不能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四)校本状态数据平台建设与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关系
如前所述,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是以“五纵五横一平台”为基本框架,编制规划形成完整的目标链、标准链,形成完整的标准体系。目标链与标准链的实施均需要数据做支撑,校本状态数据平台建设的核心就是解决数据问题:实现从无数据到有数据,再从有数据到用好数据的根本性转变[3]。通过对校本状态数据的分析,可以为诊改工作打下基础,全面掌握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状况;用数据做依据的质量理念可以提高学校管理的现代化管理意识,提升工作标准与效率。
二、校本状态数据平台的建设思路与应用
(一)建立统一的数据交换平台——校本数据中心
針对前述数据平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鹤壁职业技术学院在不断学习和探索的基础上,设置统一数据标准建设规范,建设学校的信息标准,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化基础,通过完善与重构、有机整合与集成,融入质量目标体系和标准体系,搭建一个面向应用,安全可靠,规范统一,可扩展统一数据共享与交换,一个人人参与、处处覆盖、时时共享的具有诊断和预警功能的校本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与管理平台。该平台打通各应用系统之间的标准和编码壁垒,将覆盖校内人事、教学、学工、资产、招生就业、培训、顶岗实习、督导管理等多个部门的系统平台,实现公共数据统一标准,并单点登录数据中心,实现数据相互联通,达到共享,全面助力学校诊改信息化工作。
(二)校本状态数据采集与共享
针对诊改体系的“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五个层面,设置校本数据中心对接教师发展系统、专业发展系统、学生发展系统、教学过程管理系统等各业务系统,将业务系统数据共享至校本数据中心,数据来源于现场,并由数据的产生者人工采集或采用安装于现场的设备自动采集,而不是由某个职能部门代为填写。目前,鹤壁职业技术学院正在使用智慧课堂,全院范围内使用学习通APP进行授课,随时获取第一时间的课堂教学信息,如在线查阅考勤综合报表,在线巡课,课后师生互评报告等,真正做到数据源头采集,信息唯一。
(三)数据管理,实施内部诊改
1.数据整合
在高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数据来源于管理部门的方方面面,由于数据量大,标准不统一,数据模型管理混乱等原因,给数据的整合分析带来难度。依据诊改体系中的目标链与标准链,鹤壁职业技术学院采用联合开发的方式,在引进的校本数据管理平台上,自主开发部分功能,在共享数据中心快速整合状态数据,以表格或图像的形式进行呈现,数据可上下钻取,并从不同层面展示,使用数学统计及数据挖掘的计算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
2.数据分析
针对学校、专业、课程、师资、学生各层面的目标链和标准链,各职称部门(院部)完成计划的上报,审批,并根据实际工作逐层分解任务。通过数据管理模型的搭建、数据整合与加工、数据分析与计算、数据展示等功能,在五个层面的系统中形成画像,实现面向学生个人、教师个人、职能部门、学校领导不同角色的数据统计与展示。对达到预警的自动发出预警信号,为管理人员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3.改进纠错
通过对教学相关指标按照不同维度进行全方位展现,各相关部门如教学、科研、学生、人事、图书、宿舍、招生、就业、数据预警等方面均在画像系统形成各自数据分析图表,按以上数据分析结果,通过对目标和标准的分析,根据预警信号对需改进的项目进行分析,由责任部门查找原因,采取纠偏措施,进行实施纠正。
4.反馈评价
工作过程随时对目标、标准、计划、任务等工作按照评议要求发起评议,并将形成的评议结果作为考核的依据;通过收集过程考核、年终考核、工作评议、领导考核、加分项、减分项等数据,纠正效率及效果进行分析反馈,对考核对象(学校、部门、院系、老师等)进行统一考核,汇总相关评价结果,形成部门、人员的业绩考核,减少年终考核与评先评优的工作量,实现激励机制的量化管理。
三、状态数据平台建设中的收获
(一)学校信息化基础提高
平台建设解决了各业务系统间诊改数据的共享难、没有系统支撑、数据零散、数据上报时人工汇总的烦琐和低效性等问题,为智慧校园的建设打下了基础。
(二)基于数据平台的质量管控机制稳步建立
建立健全平台信息采集责任制和平台信息采集督促制度,形成基于人才培养状态数据分析的质量监控、分析与反馈机制,实现全方位、全过程的数据采集、监控预警、统计分析。实时监控、适时预警,为学校内部教学质量保证系统的公共信息服务、工作动态分析、行政决策和监控预警提供数据支撑。
(三)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化
通过智慧课堂建设,把教学过程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开展基于以教学资源库、在线开放课程为学习平台进行的线上自学、网上辅导和线下组织课堂教学相结合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式。线上线下辅导丰富了课堂互动形式,为师生互动提供信息途径,激发了学生的自主积极性,实现精准指导、精准诊改,提高了教学效率。
(四)学校质量监控能力快速提升
在平台使用过程中,诊改数据的分析系统(画像系统)能快速进行画像比对,全方位展示个体、群体的数据及差异,使学校管理者及时准确获取个体全面数据,对个体或群体进行数据分析,实现主体观测点的实时监控,数据的实时采集,提升学校自主发现问题的能力以及对问题改进的跟踪能力,质量监控能力大幅提升。
综上,高等职业院校的校本数据平台建设是一项基础且易出错的工作,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诊断与改进工作与数据平台的有机互动,将大力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和提高数据實时应用水平;大部分学校“校本状态数据平台”的建成将加快“国家状态数据平台”数据实时化的步伐。通过数据分析判断发展变化趋势,及时为高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改进与完善提供可靠的数据统计信息和科学、系统的决策建议,以形成现代化的教育管理与监测体系,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高。
参考文献:
[1]樊至光.服务“诊改”的数据平台规划与建设思考[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8).
[2]樊至光.试点院校调研及信息化问卷调查数据分析[J].中国教育学刊,20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