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闽榕
[摘 要] 高职高专的教学体系是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的,因此,在课程设计与考核上均要体现出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的目标。KOMET模型能很好地体现这一教学要求,对学生职业能力进行有效的测评。有鉴于此,在高职高专报关实务课程的考核中应用了KOMET测评模型,从测评题库的准备、建设开始,然后进行第一次测评,接着进行教学调整,再一次测评。每个学习单元都按这个模式进行。最后测评的结果发现学生对应知应会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职业技巧得到了强化。
[关 键 词] KOMET模型;报关实务;测评考核;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0-0054-02
KOMET模型是对职业能力和职业认同感进行测评的评价模式,在高职高专教学测评方面的应用较多。许多高职高专的学生职业能力测评使用了KOMET模型,例如,唐小艳(2017)对环保类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测评就使用了此模型,认为其是最科学的测评模型;杨小燕、秦兴顺等(2015)基于KOMET理论,以高职院校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学生为对象,通过问卷测量的方式,对学生的职业能力进行测评和分析,为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改革政策的制定提供了依据。除此之外,在课程开发与课程改革上,一些高职院校也应用了此模型。例如,郭学东、杨玉琦等(2018)在军事职业教育课程的开发上使用了KOMET模型,探讨构建军事职业教育岗位能力模型以及课程开发的实现路径,提出了课程开发的思路与举措;邓子龙、程芳等(2015)从工作室教学模式和KOMET职业能力测评為出发点,对Photoshop平面设计课程的工作室建立、教学模式、教学考核进行了教学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成效。KOMET模型在高职高专教学上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其引入报关实务课程的考核过程中,也应有效地改善课程考核,有益于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KOMET模型在课程考核中的应用
基于对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专业需求、职业要求等方面的综合考虑,高职高专报关实务课程在考核上力求能更好地贴近高职高专学生的实际职业要求,为此,就要从职业能力的测评角度出发,引入KOMET模型,设计好测评方案,对测评题目进行组合,才能有效地进行测评考核。
基于KOMET模型的课程考核实施的思路是先确定报关实务课程的测评题目,因此要进行测评题库的建设;接着按照课程教学的需要进行相关内容的考核,考核分两次进行,第一次测评的目的是为了调整教学,第二次测评是检验学生是否掌握了报关实务教学内容,该课程所要求掌握的职业能力和技巧是否得到巩固和强化;最后分析学生考核的效果,对题库进行调整和组合,以方便下一届学生使用,如此循环操作,报关实务每一个章节的知识点都可以进行这样的考核,以最终实现报关实务课程教学的职业素养和技能培养的目标。具体实施的方案如下图所示。
进行课程考核测评时要有准确的题库,所以,首先要准备好测评题库。在备题人员的选择上为了效果好,特别结合了企业人员和往届学生,他们都具有报关实务的知识,企业人员的报关知识更偏向于职业操作技巧,而往届学生都通过了报关实务课程的学习,具备了该课程的知识基础,但还没有毕业,因此职业操作技巧上可能会偏弱。对上述人员进行备题测评之后,再对结果进行分析,两类人员测评的结果取平均权数,然后进行难度评定,准确率90%~100%定为1级难度,准确率80%~89%定为2级难度,准确率60%~79%定为3级难度,准确率40%~59%定为4级,准确率40%以下定为5级难度。将定级好的题目进行考核题库的组合准备。接着,对正在授课的学生,即方案中提到的本届生进行第一次测评,然后对结果进行分析,若发现学生的测评准确率与备题人员的准确率相差超过5%,对此类题目所考核的知识点在教学中要进行调整和强化,例如,商品归类题,“船舶发动机”的归类,综合了企业人员与往届生的测评结果,它的难度是3级,但在第一次测评中所授课班级学生的评测准确率51%,与备题人员的平均准确率相差超过了5%,所以,在教学中要加强此类商品归类技巧的学习与训练。在教学强化的基础上,可以进行第二次测评,对结果进行分析,再调整考核题库中题目的难度级数,为下一届学生的测评做好题库准备,周而复始,课程中所有的知识点都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调整,突出学生对应学应会知识的掌握,强化职业技巧。
二、应用效果分析
在此次报关实务课程的测评考核中,为了更好地了解KOMET模型的应用效果,特别选择了两个本届生班级,一个为测评实验班,一个是对比班级,进行相同题目的测评,对于第一次测评,两个班级的结果差别不大,但对比班级并没有根据测评结果进行教学上的调整,所以在第二次测评时,结果差别就非常明显。第二次测评时,有针对性地选择了第一次测评的知识弱点,在题目难度的控制上设定为5级难度的题目占总分的10%,4级难度的题目占总分的20%,3级难度的题目占总分的50%,2级和1级难度的题目各占总分的10%。最后,考核的结果显示,进行教学调整的测评实验班在考核结果明显优于对比班级,各题准确率的贴合度很高,也就是说,经过教学调整后,学生对应学应会知识和职业技巧的掌握程度与备题人员平均水平相似,但对比班级的学生则差距很大。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
由上表可知,对两个班级进行测评时,有完全按照KOMET测评模型进行教学调整和强化的班级,在平均分、贴合度、区分度等方面均优于对比班级。KOMET测评模型在报关实务课程考核中的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三、总结
在高职高专报关实务课程中使用KOMET模型进行课程的题库建设,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课程考核,不仅能对测评题库进行有效的动态调整,而且能提高学生对应知应会知识的掌握程度,强化学生的职业技巧。
为了很好地反映测评的效果,按照KOMET模型的测评思路拟好测评方案,备好测评的题库,才能有效地进行测评。同时,在测评中应注意的是课程考核的目的不是为了让测评题目能难倒学生,而是有效地检测学生对应知应会知识与技巧的掌握程度,并将结果应用于教学,即有针对性地调整课堂教学,从而让学生有效和牢固地掌握职业技能,并在后面的测评中反映出其学习的成效。所以说,基于KOMET模型的课程考核方式有益于报关实务课程的考核优化,能有针对性地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能有效地提升报关实务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唐小艳.基于KOMET技术的高职环保类专业学生职业能力测评模型分析[J].中国市场,2017(9).
[2]杨小燕,秦兴顺,魏会超.KOMET职业能力测评的实证研究:基于对高职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学生的测评[J].交通职业教育,2015(6).
[3]郭学东,杨玉琦,于晨,等.基于KOMET模型的军事职业教育课程开发[J].军事交通学院学报,2018(7).
[4]邓子龙,程芳,宋江淘.基于工作室与KOMET混合模式的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以《Photoshop平面设计》为例[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