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思政教育中的倾听艺术

2019-09-23 01:42宛昭
现代职业教育·中职中专 2019年7期
关键词:思政交流中职

宛昭

[摘           要]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快节奏化,所带来的社会问题之一就是传统道德体系的崩塌与重建,在这样的环境下,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其重要的地位越来越凸显。在思想政治教育实施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有效的倾听。倾听是人们交流的基础,也是教育实施的根本条件,在中职院校思想教育的过程中,对倾听艺术的发掘与利用不但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本身,也对学生的长远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关    键   词]  中职;思政教育;倾听艺术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0-0188-02

在中职院校中,思政教育与其他学科的教育迥然不同。它不是科学性教育,一加一等于二就是公理,往往有正确且唯一的答案,即便学生不能认同这种答案,但是只要掌握了其方法,一样可以在实际中进行应用;思政教育是更加偏向哲學方向的教育,这种教育需要学生极大的认同感,如果无法做到思想方面的高度认同,那么,思政教育是无法取得任何成果的。而思想认同的前提一定是有效的交流,因此,思政对教师和学生之间心与心的交流要求极高,这就需要教师和学生都掌握“倾听”的能力,有效运用倾听的艺术,从而促进思政教育的展开。本文就中职思政教育中的倾听艺术做出详细的分析和探讨。

一、倾听是思政教育的根本

(一)思政教育的本质是心与心的交流

思政教育的本质其实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心与心的交流,通过这种心灵交流的方式来完成思想的传递、讨论,最终达到思想认同,从而完成思政教育的目标。而在这种交流的过程中,倾听是必备的基础,倘若没有有效的倾听,就根本无从谈起了解他人的内心,自然也就无法完成心灵交流的过程。

世界上最好的交流一定是在倾听的过程中出现的,就如俞伯牙和钟子期一般。在二人高山流水遇知音的过程中,人们往往惊叹于俞伯牙精湛的琴艺与钟子期对音律本质的高度理解,但往往忽略了一点,那就是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前提是“伯牙善鼓琴,而钟子期善听”。俞伯牙的演奏水准自然是前提条件之一,但是另外一个前提条件却并非钟子期的乐理知识,而是他的“善听”。由此可见,早在几千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人们对于“倾听”的本质以及倾听在心灵沟通方面的重要性有了足够的了解和认知[1]。所以,倾听是中职院校思政教育的根本,这一点毋庸置疑。

(二)倾听能够让师生之间更加了解彼此

在思政教育工作中,倾听应该是双方面的,一方面,教师需要更多的倾听去关注学生内心深处真实的想法,了解学生真实的生活、学习和思想状态,从而进行针对性指导;另一方面,学生也需要更多的倾听,从而对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和感悟,从而建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完成对自身思想方面的洗礼和塑造。

(三)倾听是师生强烈愿望的满足

当前社会,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一部分人道德沦丧的问题,人们更多地注重金钱、地位、名利等物质方面的成就,对伦理道德、传统文化、思想建设等人文道德方面的重视程度明显不足。在如此繁重的生活压力之下,人们往往更加迫切地想要表达而不是倾听,于是就会出现人人急于表达而无人倾听的情况。但没有倾听的表达是没有灵魂的,在不存在倾听者的情况下,表达者的表达愿望是不能得到满足的,这样争相表达的结果就是人们更加空虚、更加渴望有质量、有回应的表达,从而陷入恶性循环。

具体到中职院校的思政教育工作中,教师往往迫切想要表达自己的教学理念、思想政治方面的理论实际、思想政治中蕴含的道理和规律,并希望学生迅速予以回应,从而满足自身表达的愿望;而学生同样渴望表达,他们希望能够表达出自己对思政教育过程中产生的不解、质疑的态度以及自我的独特想法。

在师生双方面都具有迫切的表达欲望的情况下,学生由于在教育中处于被动地位,往往无法得到表达的机会,表达的愿望得不到满足,这就使他们被迫寻找其他宣泄的途径,从而对思政教育产生抵触心理;由于学生的这种抵触使教师的表达欲望同样无法得到很好的满足,加之对教学成果的担忧,教师会变本加厉且更加积极主动、毫不停歇地完成表达过程,忽视倾听在教学中的作用,这就建立起思政教育中的恶性循环。

面对这样的情况,最好的解决办法是教师和学生双方给与对方更多的耐心和倾听,满足对方的表达愿望,使堆积于内心深处的迫切想法得到实现,从而真正地建立起有效的心灵沟通,共同努力,完成思政教育的工作[2]。

二、中职思政教育中倾听艺术的运用

根据前文所述,在中职院校思政教育中,倾听艺术的运用同样也应该是双方面的。

(一)教师的倾听艺术

教师的倾听艺术体现在对学生的尊重和认同上。在当前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采用宣讲式的教学模式,尤其是思政教育,教师往往苦口婆心地为学生讲述各种思想政治理论,希望能够通过这种谆谆教导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苦心并完成思想的灌输过程,实际上,这是对学生天性的一种不尊重和不认同。学生作为拥有独立思想的个体,天生具有表达的需求和欲望,他们对教师所讲授的理论,会产生思考、辨析、质疑、求证的一系列过程,最终才能达到认同的结果。一味地宣讲、灌输,而不去关注学生的思想变化以及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的不同想法、意见,这很显然是不利于思政教学的展开的。

教师应该重新定位自己在思政教育工作中的位置,不再以高高在上的知识拥有者、思想传递者的身份对学生进行俯视教育。而是应该处于一个平等的地位,作为一个平等的交流者、思想的讨论者与倾诉的倾听者身份,主动建立与学生之间的心灵沟通。需要取得学生更多的认同,深入到学生的思想世界中,善于发现学生的思想闪光点,并对其采取针对性的指导和引导,从而更好地完成思政教育。

(二)对学生倾听艺术的培养

除了自身做一名好的倾听者,教师还有义务和责任对学生进行倾听艺术方面的培养。要让学生懂得尊重是互相的,教师尊重学生的天性、个性以及差异性的想法,学生同样也要尊重教师的劳动成果以及艰辛付出。只有达到了这样的思想认同,彼此之间的心灵才能更好地建立起联系。

对学生倾听艺术的培养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最不可取的自然就是前面提到的宣讲式教育,那样的教育方式只能使学生昏昏欲睡,严重还可能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与厌烦情绪,对思政教育起到反作用[3]。

正确的方式应该是以学生兴趣为导向型的教学模式,通过多媒体教学、情景教学、分层合作教学等更加灵活和自主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能力方面的培养。以情景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在课堂中根据教材的内容,创设相应的情境,让学生以话剧演出、辩论比赛、思想接力等更加新颖和有趣的方式,去演绎、再现、辨析教学内容中的抽象理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出于自身兴趣,为了更好地完成表演、辩论以及游戏等有趣的教学过程,自然而然就会产生了解思政教育理论的欲望,从而主动去倾听、去了解,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同时,在这些趣味性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会对思政教育中模糊的概念与抽象的理论,做具象化的观察和感悟,从而在脑海中建立思维模型,逐步产生对思政教育理论的认同,从而很好地完成思政教育的学习。

三、倾听艺术的多样性体现

倾听之所以是一门艺术而非技术,是因为它具备了艺术的所有特点。倾听是一种创造性的、具有美和多样性的艺术,在具体的思政教育工作中,这种艺术性更多的体现在针对不同的学生个体,进行针对性思政教育。

思政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帮助学生建立科学合理的“三观”和具有正能量的思想道德素质,然而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是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的。我们不能期望同样的教学模式对不同的学生都能产生很好的教学效果,就像我们不能希望每一个人都能接受芹菜的独特香味一样。所以,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教师要运用倾听艺术,对每一名学生的实际特点进行深入了解,并展开针对性的教学工作。

以笔者的一次实际教学经历为例。学生A是一名传统意义上的后进生,他几乎具备一切后进生的缺点:不喜欢学习、调皮捣蛋、课堂上乱接话等,这样的学生很难得到任何教师的认同和喜爱。出于真正了解该学生状态的目的,笔者对该学生进行了一次家访。原来,该学生的性格特点主要是由于其独特的家庭环境所造成的。该学生早产(为此花費了家中全部积蓄)、父母离异且长期处于外地,其与年迈的祖父共同生活,祖父无论是经济能力还是教育能力都不足以为其提供像其他正常学生一样的学习环境,这是导致该学生表现为“坏孩子”的主要客观因素。

通过耐心、安静的倾听该学生的表达,笔者第一次深入到了该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了其生活的艰辛与困苦,并对其行为逻辑有了深入理解和认同。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笔者以该学生朋友的方式,经常与其一同做平等式的交流,给予诚恳的倾听,在这种平等的关系下,建立了心灵沟通的渠道。在一次交谈结束之后,该学生说了这样一句话:“老师,我以后也要像您一样,做一名老师,去帮助更多像我一样的孩子!”

当听到这句话时,笔者知道,对该学生的思政工作已经有效地完成了!这是一次倾听艺术针对性的教学实践,也是笔者教学工作中最宝贵的财富积累。

倾听是交流和沟通的基础,而交流与沟通又是思政教育的基础,只有通过倾听,才能互相了解其内心的想法,建立起有效的心灵沟通渠道,从而完成思想传递。在中职院校的思政教育中,教师应该更加注重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用更加有趣、更加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对每一个学生给予足够的耐心和倾听,从而更好地完成思政教育,培养出全面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铁芝荣.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艺术探微:基于人际传播视角[J].东南传播,2014(4):131-133.

[2]李宝连.主动倾听需求,构建学生诉求联动反馈机制[J]. 中国校外教育,2013(30):27,58.

[3]于跃进.从“灌输”走向“对话”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引入对话教学的思考[J].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3(3):37-40,68.

猜你喜欢
思政交流中职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下中职《基础会计》的教学改革
如此交流,太暖!
新疆中小学和中职学校全面开学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交流平台
多媒体技术助力中职美术教学
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