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度测评研究

2019-09-23 05:40郑戎睿余雷
山西农经 2019年6期
关键词:测评合肥市农村

郑戎睿 余雷

摘 要:采用熵值法从产业链延伸、多功能性发挥、农业服务业融合、农民增收就业和城乡一体化5个层面,测度了合肥市2017年农村产业的融合度。结果表明:从单个指标来看,合肥市农村产业融合在5个方面融合存在发展不平衡;从空间上来看,合肥市农村产业融合效果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从总体水平来看,合肥市农村综合融合度水平较低。因此,政府需要政策上加大激励,财政需要加大转移支付力度;主体在模式上需要创新,开发市场潜力,提升合肥市农村产业融合的整体效果。

关键词:合肥市;农村;三产;融合度;测评

文章编号:1004-7026(2019)06-0019-04         中国图书分类号:F320.3        文献标志码:A

近年来,合肥市积极推进农村产业融合,效果显著,三次产业结构由2016年的4.3∶50.7∶45.0,调整为2017年的3.8∶50.5∶45.7。其中,第三产业占GDP比重比上年上升0.7个百分点;2017年第一产业就业减少4.0万人,第二产业就业增加2.2万人,第三产业就业增加9.6万人[1]。截至2017年,市级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发展到96家,新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 550家;2016年庐江县入选全国首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县,2017年又获批首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2]。

在新时期,中国农业一方面面临发达国家高技术农业的竞争;另一方面农产品消费在快速升级,市场供给和需求出现结构性失衡,在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中国农业也需要转型升级,其中农村产业融合是农业发展的最优路径之一。因此,急需对合肥市农村融合进行全面评价,制定发展对策。本文采用熵值法对合肥市农村产业融合进行综合测评,以期发现合肥市在农村产业融合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为政府决策提供支持。

1  文献综述

农业产业融合的概念起源于日本“六次产业化”的实践,是指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要素、技术、资本、市场,通过新技术、新业态、新商业模式进行相互融合重组,实現产业链延伸、产业范围拓展、产业功能升级(姜长云,2015)[3]。自国务院提出农村产业融合指导意见以来,学者们在融合模式、融合路径机制、融合度评价等方面开展了相关研究。

关于农村产业融合的模式研究,芦千文(2016)认为主要有农业产业链延伸、三次产业集聚集群发展、农业农村功能拓展、种养业重组主导的循环经济等几种融合模式[4]。李爱军(2018)认为农村产业融合有纵向融合型、横向融合型、内部融合型和技术渗透型[5]。

关于农村产业融合路径机制研究,戴春(2016)提出从降低交易成本、创新及二者结合,为农村产业融合提供动力[6];姜长云(2016)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主要路径归结为,按顺向向销售方向延伸产业链,按照逆向向生产方向延伸产业链,农业产业化集聚型融合、农业功能拓展型融合和服务业引领型融合等5条路径[7];王兴国(2016)提出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基本思路: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利用农村现有组织资源,合理引导工商资本进入农业,着力开拓乡村旅游、休闲农业[8]。

关于农村产业融合度的测评,关浩杰(2016)提出了创新指标、协调指标、绿色指标、开放指标、共享指标,但并没有提出细化指标[9];冯伟等(2016)根据层次分析法构建农业产业链延伸、农业多功能性发挥、农业服务业融合发展、农民增收与就业促进、城乡体化发展5个农村产业融合评价的一级指标,并筛选了20个二级指标[10];王玲(2017)根据这5个指标,对江苏省的农村产业融合度进行了测算,发现江苏省市域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差异较大,整体呈现由苏南、苏中向苏北梯次递减的区域特征;苏南地区的南京和苏州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最高,苏北地区的宿迁农村产业融合水平最低[11]。

综合目前的文献来看,对农村产业融合研究以定性分析居多,定量测评融合程度的文献较少,但是要了解农村产业融合到底融合到什么程度,必须要对产业融合度进行科学测评。

2  测评方法

关于农村产业融合度测评,可以采取因子分析法、主成分法及熵值法等,综合各种方法的优缺点,采取熵值法对合肥市农村产业融合度进行测评。熵值法计算步骤为:

(1)原始数据标准化:

由于在熵值法中运用到了对数,标准化后的数值不能直接使用。为了合理解决负数造成的影响,对标准化后的数值进行平移:

(2)将各指标同度量化,计算第j项指标下,第i城市占该指标比重(Pij):

(3)计算第j项指标熵值(ej):

(4)计算第j项指标的差异系数(gj):

gj=1-ej                                   (6)

(5)计算对差异化系数归一化,计算第j项指标的权重(wj):

综合以上学者提出的农村产业融合度测评指标构建原则和体系,本文将从农业产业链延伸(以农业为依托,前延后伸,将农业种植养殖与农产品加工、农产品销售、农资生产销售、农业科研服务等有机结合起来)、农业多功能性发挥(将农业生产与休闲旅游、文化传承、资源环境保护等有机结合起来)、农业服务业融合发展(农业与为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环节提供中间服务的农业服务之间的融合互动与协调发展)、农民增收与就业促进(通过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城乡一体化发展(通过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差距不断缩小,推动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水平)5个方面对合肥是农村产业融合度进行综合测评,并相应设置18个细分指标,具体见表1。

本研究数据来源于安徽省第三次农业普查、《安徽省统计年鉴——2017年》和《合肥市2017—2018年统计年鉴》及《合肥市各县区统计公报和政府工作报告》。

4  测评结果分析

因高新区、经开区、新站区及巢湖经开区没有农业人口,数据上也没有对农业产业融合的相关指标进行统计,这4个区域不作为本次农业产业融合测算的研究对象。运用嫡值法对整理的数据进行处理,计算2017年合肥市瑶海区、庐阳区、蜀山区、包河区、长丰县、肥东县、肥西县、庐江县、巢湖市9个区域的5个方面农业产业融合指标得分及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综合得分(见表2)。

第一,农业产业链延伸融合分析。在合肥市的9个区域中,农业产业链延伸水平较高的是包河区、庐阳区、瑶海区和庐江县,农业产业链延伸是农业产业链的双向延伸,是农业转型升级和价值提升的重要手段,合肥市区的3个区域资源丰富、市场广大,已基本消除传统农业,农业工业化和现代化水平高,农业链延伸水平较高可以理解;另外比较突出的是庐江县得分超过了蜀山区,也远远高于其他县市。

第二,农业多功能发挥融合分析。农业多功能发挥受到资源和市场的限制,如观光农业、体验农业必须要靠近人口密集的市场。在市场方面,合肥市的4个区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包河区、庐阳区、瑶海区在农业多功能发挥方面得分也比较高,比较典型的有包河区的大圩农业示范区。但是农业多功能发挥也受到资源的限制,如果有独特的资源或人工开发独特的资源,也可以有较好发展,比如庐江汤池的温泉、半汤的郁金香高地等。因此,庐江县和巢湖市在利用自然资源的基础上,发挥创造力方面也较好地实现了农业多功能发挥。

第三,农业服务业融合发展分析。农业服务业是一方面为农业生产提供配套服务,另外也是农业产业化的高级形态,是农业劳动力转移的重要领域,决定着一个地区农业的发展水平。从得分来看,处于前列的是位于合肥市区的4个区和庐江县,服务业本身的水平决定了农业服务业融合;从区位来看,越是经济发达的地区服务业越是繁荣,合肥市的各区农业服务业融合发展较高也在情理之中;其他县市,庐江县表现一枝独秀,主要原因之一是庐江县被列为农村产业融合示范县,投入大量资源,农业服务业融合发展取得较快发展。

第四,农民增收与就业融合分析。该指标体系反映了农村产业融合的收入效果和带动效应。从得分来看,处在前4名的是合肥市区的包河区、庐阳区、蜀山区和瑶海区,这些区域本身从事传统农业生产的人口很少,更多的人从事现代农业生产和非农产业,所以农民的收入增加较快。其他县市传统农业人口多,增收相对难度较大,所以得分明显低于合肥市的几个区。

第五,城乡一体化融合分析。城乡一体化促进农村产业融合,也是反映农村产业的融合效果的主要指标之一,越是靠近大城市,城乡一体化的水平越高,从实际得分来看,也符合这个规律,合肥市区的4个区城乡一体化水平明显高于其他4县1市。

从综合得分来看,得分在1以上的有合肥市区的4个区,其他4县1市得分都在1以下,其中包河区为第一名,这反映了包河区在农村产业融合综合水平要高于其他县区,在四县一市中庐江县的表现比较突出,达到了0.916分,说明庐江县在农村产业融合取得较大进步,符合庐江县作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示范县的标准。

5  结论与建议

通过熵值法,从农业产业链延伸、农业多功能性发挥、农业服务业融合发展、农民增收与就业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5个方面,采用18个细分指标,对合肥市农村产业融合单个效果及综合融合效果进行了测度,根据测度结果得出以下几点结论和建议。

首先,从单个指标来看,融合效果不平衡。融合水平相对均衡的农业产业链延伸融合和农业多功能发挥融合,其中农业产业链延伸各地区得分都在0.1以上,说明以上都得到较快发展,农业产业链延伸整体水平较高;农业服务业融合各地区差异不大,发达区域在该指标上优势不大,说明该指标整体层次比较低。融合水平差距比较大的是农业多功能发挥、农民增收与就业和城乡一体化,其中发展最不平衡的是农民增收与就业,其次是农业多功能发挥。因此,为了提升合肥市农村产业融合效果,应该继续加大资源投入,保持和提升农业产业链延伸融合和农业服务业融合质量,加快农业多功能发挥,促进农民增收与就业和城乡一体化融合的发展。

其次,从空间上来看,融合效果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合肥市的4个区要明显优于长丰、肥东、肥西和巢湖市,这些区域农村产业融合相对落后,究其原因是这4个区位于合肥市区,传统农业少,拥有资源优势和市场优势。比较突出的是庐江县在5个指标中,农业多功能发挥和农业服务业融合排名第2,农业产业延伸排名第4,明显优于其他几个县,主要原因还是庐江县作为农村产业融合示范县,在农业产业融合方面投入较多的资源,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因此,融合较好的区域要继续发挥优势,补足短板;融合程度较低的长丰、肥西、肥东和巢湖市要加大资源投入,创新融合模式,选择合适的项目,以龙头企业带动产业融合。

再次,从综合融合效果来看,总体水平较低。排在前4位的分别是包河区、庐阳区、瑶海区和蜀山区,前4名得分都在1以上,最高分1.224。其他几个县市得分都在1以下,最高分是庐江县,只有0.916,最低分为长丰县,得分为0.794,说明合肥市的农村产业融合的总体水平较低。因此,政府需要政策上加大激励,财政需要在资金上加大转移支付力度,主体在模式上要创新,企业在市场上要加大开发力度,提升合肥市农村产业融合的整体效果。

参考文献:

[1]合肥统计局.2017年合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B/OL].[2018-04-04].http://tjj.hefei.gov.

cn/8670/.

[2]合肥市人民政府.2018年合肥是政府工作报告[DB/OL].[2018-01-10].http://www.hefei.gov.cn/xxgk/.

[3]姜长云.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题应有新解法[J].中国发展观察,2015(2):18-22.

[4]芦千文,姜长云.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分析与思考—基于对湖北省宜昌市的调查[J].江淮论坛,2016(1):12-16.

[5]李爱军,王成文.皖江城市带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研究机制、路径与对策[J].铜陵学院学报,2018(2):68-73.

[6]戴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动力机制、融合模式与实现路径研究——以安徽省合肥市为例[J].赤峰学院学报,  2016(3):40-43.

[7]姜长云.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和着力点[J].中州学刊,2016(5):43-49.

[8]王興国.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路与政策研究[J].东岳论丛,2016(2):30-37.

[9]关浩杰.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如何构建[J].人民论坛,2016(7):52-54.

[10]冯伟,石汝娟,夏虹,等.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6(11):5 697-5 701.

[11]王玲.江苏省农村产业融合水平测度与区域差异分析[J].农业经济,2017(6):21-22.

猜你喜欢
测评合肥市农村
合肥市美术教师作品选登
合肥市包河区语文老师书法作品选登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测评一款LED成像灯
西藏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中的公民参与度测评研究
合肥市美术教师优秀作品选登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 新一辈
合肥市雕塑院雕塑作品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