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什么垃圾?”成为近期上海人的常用語,荣登社交话题榜首。自7月1日起,上海正式实施《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住建部要求,到2020年底,46个重点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
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城市生活垃圾每年超1.5亿吨,并以每年8%~10%的速度递增。全国2/3的大中城市正遭遇垃圾问题,城市每年因垃圾造成的资源损失价值在250亿~300亿元。
垃圾分类像一块突然掷入平静湖面的石头,正在引起各方面的反应。
6月以来,垃圾分类掀起狂热。微信指数达到数百万至千万级别,创造了近4 300万的高值。垃圾分类的百度指数也开始上升,资讯指数最高峰值达到920万。
股市上,投资者闻风而动。据Wind数据显示,6月以来至7月3日收盘,17只垃圾分类概念股中16只录得上涨,其中12只涨幅均在10%以上。更有误被拉进垃圾分类圈子的“一拖股份”,连续7个交易日涨停,累计涨幅94.5%,不得不发声明澄清:“我们是做拖拉机的,不是做垃圾的。”
上海开始推进垃圾分类回收后,相关注册公司数量亦激增,企查查数据显示,单6月份注册成立的相关公司就有135家。2018年,我国新增8 233家垃圾处理企业,越来越多除一线城市以外的其他城市,开始大量落实垃圾处理业务,相关企业不断落地。
支付宝、微信先后上线垃圾分类小程序,饿了么推出垃圾代收服务……逐渐增长的需求背后,能否催生新的风口,出现下一个独角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