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亚铃
韩媒7月24日报道,6岁韩国YouTube博主李宝蓝在首尔江南区购买了价值人民币5000万元的房产,一份文件显示房产通过其父母创立的宝蓝家族公司购买。
李宝蓝在YouTube上有两个频道,拥有3000万粉丝。美国分析网站Social Blade称她的广告收益每个月高达31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2130万元)。赚的多,在江南那样的富人区买房子也很正常,旁人看了顶多竖起大拇指赞小朋友厉害。但是,她的父母曾被指控虐童。
2017年9月,韩国儿童权益组织起诉李宝蓝的父母,指控他们冒着给孩子制造精神压力的风险,要求孩子表演偷钱包、装怀孕等行为。当时,首尔法庭要求李宝蓝父母完成一门预防虐待儿童的咨询课程,并下架相关视频,李宝蓝的父母也向公众道了歉。
你们向公众道歉,有给孩子道歉吗?为了吸引关注,让孩子表演偷钱包、装怀孕,后来还辩解为只是在和孩子互动玩耍,想过会给孩子带来怎样的影响吗?被利益迷了心窍,忘了使命的父母,多么面目可憎!
随着网络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个人频道进入了人们的视线,其中“儿童频道”数量庞大。据统计,在韩国15个最赚钱的视频流量王中,有10个频道与孩子相关。去年,福布斯发布 YouTube上最赚钱的博主就是一名美国的7岁男孩Ryan,他在2018年的收入大约是2 200万美元。
熙熙攘攘,皆为利来利往。在如此大的诱惑之下,有多少父母拽着自己的孩子进入其中,开启自己的圈钱之路。
其中,最可怜的应该就是那些沦为“摇钱树”的孩子们。可能会有人说,要是这孩子也愿意呢?孩子喜欢表演展现自己,多锻炼锻炼不好吗?那是你不懂孩子,也不了解网红。
孩子爱玩爱闹、好奇心强、情绪化,自我控制力不强。可能一开始他们对于表演很有兴趣,但在无数次的重复拍摄之后,表演对他是否还具有吸引力呢?
当孩子做不到、任务没有完成,他们的父母又会怎么做呢?首先会开导鼓励,然后会是威胁,而当话语不管用时,接着可能就是武力压制。这样的推理并不是空穴来风,杭州童模妞妞被她妈妈一脚踢得站不稳时,脸上是木然冷漠,这便是童心被碾压的铁证。
而对于网红,大家了解并不多,在很多时候低估了他们。最大误解就是,认为网红挣钱很容易,仿佛就是旅旅游、拍拍照的事情。
事实并不是这样,网红也有客户。他们的创作以及最后的作品为了客户的满意,也会不断修改直至客户满意;作品发布之后又有准确的数据来检验他们的成果,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总之,他们被要求作品好、表演有水平。小网红们也被同样要求,年龄并不会让他们受到优待,这是资本市场的现实。欲戴王冠,必承其重。但是这些压力是孩子们自己选择的吗?不,他们只是在为大人的欲望买单。
孩子们辛苦劳累自是不必说,就拿童模来说。他们一天换200多套衣服(没有清洗过的),1分钟摆十几个造型,经常拍到晚上11、12点才收工,旺季则是凌晨1、2点。这样强度的工作,很多大人都熬不过来,却被安排在小孩头上,有些讽刺可笑。
原本应该在幼儿园、小学里,读书玩闹的年纪,却整日奔波颠沛赶场子;原本白嫩细滑的苹果肌,却在化妆品的侵蚀下日渐粗糙暗沉;不仅仅是工作多、压力大,童模、童星、小网红们提前进入社会,见过形形色色的人和事,会渐渐失了童真,变得圆滑、世故。
无意批判圆滑、世故,只是觉得人生短短几十春秋,最无忧无虑的便是童年,没了,人生或许会留下遗憾。
童模、童星普遍早熟,从言谈举止中都可以看出来。曾经看到一个采访“织里”童模的视频,里面11岁的小男孩,自如地谈起自己的年收入,“我年收入高一点八十多万,低一点五六十万”,大谈“富裕的生活,将来能讨个漂亮的老婆”,“有个富裕的生活,然后找一个好看一点的老婆,迪丽热巴那种,你瞳的。”
另一个小男孩则是懂事得让人心疼,他小小年纪扛起赚钱养家的担子,原因是“给家人赚钱,家人不用辛苦了,我自己来赚好了。”当被问及拍摄冷不冷,他说不冷,习惯了。
孩子们有想法、有目标、体贴家人,原本是件令人高兴的事。但是,看着他们眼睛,我却笑不出来。不知道他们未来会怎样,只愿他们能够达成自己的梦想,不辜负丢失的童年。
都说“父母爱孩子是天性”“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但是利益面前,一些父母的行为完全看不出来爱孩子,只让人觉得魔幻。
《小鬼当家》里的主演麦考利·卡尔金,1980年出生于纽约的曼哈顿。1990年,十岁的卡尔金在200多名候选人中被导演克里斯·哥伦布一眼相中,成为喜剧影片《小鬼当家》的男主角。最终影片大获成功,让10岁的卡尔金成为全球知名小童星,在美国VH1的“100位最伟大童星”中排行第3。
年少成名带来了巨大的财富和名气,也养大了他极品父母的胃口。他们一边沾着儿子的光,过着不劳而获的日子,一边仗着孩子的人气在好莱坞圈子里耀武扬威,败光了人品。
后来,夫妻俩为了争夺卡尔金赚的巨额钱财而交战不休、闹上法庭。母亲帕特里夏向最高法院控告她的丈夫基特“对她不忠”,甚至报警说基特毒打她,把她拖到20层楼的阳台上,威胁要把她推下去。
在这样恶劣的家庭关系之下,卡尔金没有感受过家庭的温暖。不仅如此,他被迫去演戏赚钱,几乎没有过过正常孩子的生活,直到13岁父母离异他才有退出的机会。
在《艾伦秀》上,他这样形容自己的童星生涯:“说实话,我感到十分厌倦,我在6年里拍了14部电影。很多时候我都不能回家,我也没有时间上学。我需要的是其他东西,息影8年是我一生中作出的最棒决定之一。”
应该被保护、关爱的孩子,却被套上盔甲,进入成人的世界打拼。而父母,把自己的责任推脱得一干二净,肆无忌惮地吸着孩子的血,把孩子壓榨个彻底。这样的家长,不配为人父母!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养育孩子,不是简单的吃饱穿暖、有钱花、有书读,而是父母的陪伴和正确的引导、教育。但在群体觉醒的背后,仍然有一些被金钱“绑架”的父母。
他们无视孩子的成长,让孩子早早地担上赚钱荞家的责任,让孩子变得“懂事”“成熟”。最终,把孩子变成了挣钱的工具。
虽然做父母不用考试,但是好歹对生命负点责任。在替孩子们做选择之前,请父母们考虑。下孩子的感受;或是想清楚自己养育孩子的初衷,是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而不是成功“变现”。不要被眼前的利益所蒙蔽,而忽略了孩子的未来。
——摘自微信公众号“家人亲子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