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思想,“以评促教”

2019-09-22 12:05孟笑
学校教育研究 2019年2期
关键词:表现性课程目标工具

孟笑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核心素养的提出,小学舞蹈教学改革的进程不断推进。从重视课程目标的构建、课程内容的完善、课程实施的有效性到对课程评价的重视,小学舞蹈教学改革一直在路上。在此背景下,本文对小学舞蹈课程评价进行了研究探讨,提出转变教学观念,“以评促教”是小学舞蹈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并针对表现性评价引入小学舞蹈教学进行了梳理与反思,为小学舞蹈教学改革中的课程评价方面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与实践依据。

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核心素养的提出,小学舞蹈教学改革的进程不断推进。目前,北京市小学舞蹈课程的课程性质并不统一,一部分学校的舞蹈课程属于国家课程中的音乐课程,一部分学校的舞蹈课程属于国家课程中的体育课程,一部分学校的舞蹈课程属于地方课程,还有一部分学校的舞蹈课程属于校本课程。在课程性质不统一的背景下,课程构建以及课程评价的科学、系统还需不断完善。事实上,小学舞蹈课程与其他课程相区别的重要一点是其以肢体为载体的重要特性。这一特性使得舞蹈课程的评价体系决不能单一运用传统的纸笔测验,那么何种评价方式更加适合小学舞蹈课程呢?通过不断的课堂实践以及深入的研究、思考,综合舞蹈课程的特点,发现表现性评价是较适合小学舞蹈课程的评价方式。

一、表现性评价的内涵与意义

表现性评价,最初是由美国国会技术评价办公室1992年为其提出的一个描述性的定义: 要求学生创造出答案或产品以展示其知识或技能的测验。 表现性评价是一种基于学生外部行为表现的评价,通过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观察学生的行为表现,以评价学生的内在能力或倾向的评价方式。基于此,结合舞蹈学科特性,提出舞蹈学科表现性评价的定义为:通过构建真实的、可迁移的、可监测的、适合学生认知并符合学生发展的舞蹈学习情境,观察学生内在情感驱动下的外在舞蹈表现,以评价学生内在或潜在的舞蹈能力的一种评价方式。基于此,表现性评价应用于小学舞蹈教育有以下几点意义:首先,完善小学舞蹈课程体系,促进小学舞蹈教育发展。其次,实时、适时对小学舞蹈教育的实施进行诊断、分析、监控与调节,促进小学舞蹈课程实施科学化、系统化。第三,多角度评价学生,为学生提高舞蹈素养提供了有效途径。

二、表现性评价在小学舞蹈教学中的实践

表现性评价应用于小学舞蹈教学实践最初是由海淀区小学舞蹈教研组提出,并于2017年9月组建了表现性评价工作坊,至今,表现性评价在小学舞蹈教学中的实践已经开展了一年多,经过理论学习、提出实施构想、实际操作、专题研讨以及修改完善评价工具等步骤表使表现性评价在小学舞蹈教学的应用中操作性和实践性更强。

事实上,表现性评价若想在小学舞蹈教学中实施,就必须明确以下三个问题,即“谁来评”、“评什么”、“怎么评”。在表现性评中,主要采用师评生、生生互评、自主评价三种方式。评价内容一般为课例所对应的能力维度,例如基本能力、模仿能力、表现能力、创造能力等等。评价工具主要由表现性任务与评价规则两方面组成。下面就以小学二年级舞蹈课《草原小雄鹰》为例阐述表现性评价在小学舞蹈教学的实践。

舞蹈《草原小雄鹰》为例:舞蹈《草原小雄鹰》是一个蒙古族舞蹈,主要通过提腕、压腕等蒙族舞蹈特色动作,训练学生手部肌肉的控制能力、身体协调性等舞蹈基本能力,同时通过民族舞蹈表演,提升学生的舞蹈表现能力。

因此,舞蹈《草原小雄鹰》的表现性评价内容主要应为舞蹈基本能力以及舞蹈表现能力。表1、表2呈现了这节课例的评价量表。

三、 表现性评价实践中的反思

在表现性评价应用的实践过程中,我们采取实践、反思、研讨的形式进行,针对实施形式、评价工具等方面进行了专题研讨,总结出以下表现性评价在实践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四个方面。

(一)注意结合课程目标,科学、系统的评价

课程评价具体评什么要依据课程目标来制定,表现性评价也不例外。因此,表现性评价在实施的过程中要注意与课程目标的紧密结合。课程目标是课程实施的基础与导向,将表现性评价与课程目标相结合有利于保证评价内容贴近学科,评价体系科学、系统。

(二)注意评价主体的多元化,避免造成学生缺位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对于课程评价来说,学生既是主体,又是客体。传统的评价体系很容易忽视学生在評价中的主体地位,从而导致课程评价主体单一、课程评价模式单向等问题。因此,在实施表现性评价时,应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不仅要发挥教师作为评价主体的作用,更要发挥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采用师评生、生生互评、自我评价等多种方式,确保表现性评价在实施过程中主体的多元化。

(三)评价内容要明确,避免出现内容繁杂、无法整合的状况

在表现性评价实施过程中,要明确评价内容,分维度、分角度的整合评价内容,避免出现内容繁杂、无法整合的状况。这就需要在运用表现性评价时根据课程目标制定表现性评价内容,根据课程目标的维度与角度设定表现性评价内容的维度与角度,争取做到内容明确,表述清晰。

(四)评价工具要科学,符合学生身心发展

表现性评价有适合其特点的评价工具,主要由表现性任务和评价规则两部分组成。如何制定科学、有效的评价工具,主要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首先是评价工具的选择与设定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与年龄特征,因人制定科学的评价工具。其次,是评价工具的选择需根据课程目标维度进行调节、把控,充分发挥课程目标的导向作用。第三,评价工具的选择需要体现学科特色,基于学科特色进行工具选择。最后,评价工具的评分机制与使用规则要表述清晰、明确,便于教师理解与使用,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评价工具的作用,使表现性评价体系更加科学、系统。

猜你喜欢
表现性课程目标工具
走向学科育人
《计算方法》课程的“面向产出”评价改革实践
高中说理性文言文表现性评价案例设计
波比的工具
波比的工具
一种将课程目标关联到毕业要求的评估方法
“表现性”语文课堂风景——建瓯市东峰中学课改观摩侧记
准备工具:步骤:
“巧用”工具
论体育教学中学生的表现性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