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凯利
幼儿园日常工作繁琐而具体,而幼儿园班级是幼儿园进行保教活动的基本单位,班级管理有序,不仅便于教师组织教学,而且有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以及学习习惯。
一、 搭建“今天我当家“的平台,让孩子“想当家”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社会领域指出:尽量放手让幼儿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即使做得不够好,也应鼓励给予一定的指导,让他们在做事中树立自尊和自信。幼儿园班级管理不仅仅由教师来进行,可以让幼儿参与进行,让他们担当班级管理的主人,学习自我管理。让幼儿有相对自由选择的权利,从而强化幼儿的主人翁意识。幼儿既是被管理者,又是管理者,这样既提高自律能力,又利于他们的发展。现今多数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培养其从小树立责任感和劳动意识尤为重要,我们从孩子年龄特点出发创设“今天我当家”平台,激发幼儿想当家的欲望。开展”今天我当家”活动之前,我们组织幼儿讨论:“什么是当家?”“今天当家可以做哪些事?”“当家时应该怎样做事?”“怎样让大家知道谁是当家”,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说一说,谈一谈,通过谈话,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并在幼儿讨论的基础上,结合制定的当家工作内容,明确告诉小朋友当家应共同完成的事情和怎样分工,让小朋友明确每个当家的任务及要求。教师与幼儿共同设计“今天我当家”标志,创设版地,让每个孩子都有参与当家的机会,萌发其参与活动的热情和兴趣。
二、 共建“今天我当家”的模式,让孩子“爱当家”
经过讨论研究后,我们将全班幼儿分成5组,每组每周轮流当家
一天,在班级的墙面上设立“今天我当家”环境创设栏,用5间房子图案代表周一—周五,然后分别把幼儿的名字按组贴好。让每个幼儿很清楚的知道自己是星期几的当家。我们把班级当家分成七类:生活管理小当家、饮水管理小当家、餐具管理小当家、床铺管理小当家、盥洗管理小当家、班级管理小当家、区域管理小当家,还规定了每类小当家的管理职责和当选条件:有较强的自律意识,能自觉遵守班级公约,并愿意劝阻同伴的不良言行。每天当家的小组成员,可以根据自己想当家管理的内容,选择相应的管理“小当家”挂牌,来执行“小当家”的管理权。例如:在饮水环节,有些幼儿喝水没有排队,或杯中的水未喝干净就把水杯甩来甩去等,这时饮水管理小当家就会主动去提醒没有按公约要求做的幼儿,提醒他们要排好队装水,装好水要远离水缸再喝水,杯中的水要喝干净后再放进茶杯柜里。如果幼儿喝水时不注意,地面上湿了,容易滑倒。并且教室里到处都是黑黑的脚印,这时生活管理小当家就会随时观察后,主动拿拖把及时把地面拖干净,保持地面的干燥与干净。
三、 给予适当的指导,让孩子“乐当家”
当家这工作看似简单,但对幼儿来说每一项都是一个重要的学习
内容,为此,我们可根据当家的内容专门安排集体活动时间让幼儿学习和练习操作方法,如餐具管理小当家分餐具环节,教师和保育员先示范,讲解。幼儿观察学习后再分别来练习。指导餐具管理小当家怎样调动其他当天的当家配合开展进餐的准备环节和餐后清理工作等等,人员怎样分配,谁负责分筷子、谁负责分饭等,根据需要阶段性地增设一些富有挑战性地当家内容,利用幼儿喜欢参与和模仿的特点,在一日生活中指导幼儿掌握一些具体的当家技能:如早上提前协助老师摆放户外活动器械、还有做课前准备工作及收拾、摆放游戏材料等内容,也都是通过示范、讲解、集体练习的形式逐一地帮助幼儿了解、掌握当家的要求和方法,使幼儿知道如何做去当家管理班级。
除了集体学习与练习,教师还应注意对个别幼儿的指导。针对不
同当家的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加以帮助。如做当家时,对胆小、能力弱的幼儿要帮助其提高自信心,鼓励幼儿大胆的管理,同时请能力强的幼儿带着一起做。对当家时态度粗暴的幼儿,则要求他们友好地对待同伴,态度和蔼,说话有礼貌,对不能认真完成任务的当家则督促其把工作做完再玩。
四、 鼓励表扬多评价,让孩子“喜当家”
在“今天我当家”的工作中我们要注意对出现的一些现象及时
给予评价,反馈情况,组织幼儿针对小当家工作中出现的问题,通过讨论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大家商讨改正的方法,让幼儿明辨是非,知道如何去做。我们组织幼儿进行讨论:“做小当家时,能不能把好玩的玩具留给自己?为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做小当家?”通过讨论,使大家知道做小当家时要摆正自己和别人的关系,不能只顾自己,要先关心,帮助别人。及时地评价幼儿的行为,给予恰当地肯定、表扬和鼓励,能较好地帮助幼儿明辨是非,端正小当家工作态度,提高做小当家工作的热情。幼儿讨论后,我们还制定每天在离园前由各位小当家述职,全班幼儿根据其管理的实绩做出集体的评价,每天评出最优秀的两名小当家,可获得小红花两朵,每做一次小当家,都可以获得一朵小红花,奖励本集满十朵小红花,就可以创造条件为孩子实现小小心意。
当家是一种责任,孩子要有班级主人翁意识,班级是大家的,大
家都有义务和责任去管理班级,我们老师应该为每个孩子创设为管理班级的机会。自从这项制度在班内实施后,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大班班级管理的效率,孩子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空前高涨,幼儿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更加努力地控制和纠正自己不良的言行。明白学会先管理自己,才有资格去管理别人。在“今天我当家”活动中,他们既要当管理者,又要当被管理者,从中体验和理解他人情感、愿望,学习了与同伴良好互动的方法,养成了与同伴协商的行为与习惯。教师的大胆放手,孩子的潜能在活动中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提高。但并不是教师就解脱了,就没有责任了。此时,教师更要担当起关注者、引导者的重任,以旁观者冷静的眼光,细细观察幼儿在其中的行为表现、引导幼儿做出正確的行为,真正“以幼儿为本”,把班级还给孩子,让他们在自由民主的乐园中体验到成就感、快乐感和满足感,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