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洁
摘要:
语文教学不应该只局限在教授本学科的知识或培养相关的能力,而应该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教学目標,注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笔者主要有以下的探索与感悟:更新教育理念,提升课程价值,挖掘语文教材的人文性,运用优良教学策略促进学生主动发展,课外阅读积累学生人文底蕴,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关键词:
课程价值、教学策略、课外阅读、核心素养
2014年教育部研制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我们能够看出,今后的学科教学不应该只局限在教授本学科的知识或培养相关的能力,而应该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有这样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的教育和科学的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及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逐渐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可见,语文学科教学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实现“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提高和完善人的素质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一直在思考、探索——如何在教学活动中结合学科素养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取得教学与育人的双重效果。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尝试的:
一、学习教育理论,更新教育理念,围绕核心素养,提升课程价值
我深知,教师的教育理念以及对课程价值取向的理解,会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产生内在而深刻的影响。所以,我不断学习教育理论方面的有关书籍,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和学生建立平等、良好的师生关系。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有效提问、合作学习、多元化评价等手段提高语文学习的有效性,让学生思维更加活跃,视野更加开阔,感受到文学作品所蕴含的独特魅力,从而提高学生对语文学科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我对所任教的语文教材已非常熟悉,但每次备课,还会经常问自己:它的价值在哪里?每一单元,每一篇课文,除了学科本身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及素养,还有哪些资源可以促进学生的生命成长?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我想,教师应该学会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表达能力、批判质疑能力等,增加学生的人文积淀,在丰富学生精神世界的同时,让学生具备正确的审美情趣、基本的科学精神等,实现学生的心理、智慧、精神、品德等各方面健康主动的发展。
二、探索教学实践,挖掘语文教材的人文性,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如何结合教材,巧妙地融爱国主义教育、环保意识教育、责任感、诚信教育、审美情趣、珍爱生命教育等于语文教学之中,需要教师的智慧。有时候,一篇课文有多方面的积极意义,此时,就要突出重点,抓住中心,找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突破口。
如课文《真正的愤怒》中,讲到了黄河河底龟裂,西部缺水的状况以及对浪费水的强烈谴责等,于是,我利用多媒体设备,让学生充分了解水对于干旱地区的重要性,然后抓住课文句子:“她双手捧着那碗水,像捧着整个世界一样……”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那碗水她来说像整个世界?哪里看出那碗水的来之不易?那碗水可以有哪些用途?激发学生“节约每一滴水,珍惜水资料”的情感与社会道德认知。
课文《中彩那天》中,父亲一家生活拮据,他梦寐以求的是能有一辆自己的汽车。一次,父亲买彩票时,帮同事库伯先生也捎了一张。过后,两人把此事都忘了。然而中奖那天,父亲却没有丝毫喜悦地把奖品——一辆奔驰牌汽车开回家。原来,父亲买回彩票后在其中一张上写了一个淡淡的K字,代表库伯,而中彩的号码就是这张。后来,父亲给库伯打了电话,让他把奔驰车开走了。于是我在上课时问学生:你们觉得父亲放弃了这辆车子可惜吗?
生1:我觉得挺可惜的,库伯家很有钱,已有好几辆车了,不缺车,而父亲则不同,他们家很穷,而且他梦寐以求想要辆车。
生2:我也觉得可惜,两张彩票是父亲买的,随便哪一张给库伯都无所谓。
生3:对,在彩票上做记号只是他自己随手做的,库伯并不知道,而且库伯都已经把彩票的事忘了。
生4:我有不同意见,做记号虽然库伯不知道,但父亲自己知道,如果父亲隐瞒这件事,就是不诚实。
生5:我也觉得父亲这样做是对的,做人应该诚实,如果把这辆车占有己有,就不诚实了。
师:是啊,如果选择了“车”,就变成了一个不诚实的人,如果不要这辆车,又太可惜了,父亲经过内心的斗争后,终于选择了“诚实”。如果父亲隐瞒了做记号这件事,没有打电话给库伯让他把车开走,而把那辆车占为己有,心情会怎样呢?
生6:他有可能见到库伯就会觉得有点心虚、不好意思、内疚。
生7:我也觉得是这样,虽然做记号的事库伯不知道,但父亲自己知道,如果他占有了这辆车,心里可能会觉得对不起库伯。
生8:也许他一看到这辆奔驰车子,就会想起自己做的弄虚作假的事。
生9:也许他会觉得那辆车是自己的耻辱,因为它得来不光彩。
师:对啊,如果占有了车子,内心的踏实与安宁就永远地失去了。父亲可能会一直觉得自己做了一件不诚实的事而良心受到谴责,觉得对不起库伯却又无法开口请他原谅,那辆车也许会变成压在他心里的一声巨石,沉沉的永远都无法移走。所以父亲选择了诚信,选择了自己内心永远的泰然与精神的富有……
在讨论中,学生渐渐明晰了做人应该讲诚信的道理,懂得了诚信是一个人拥有的最宝贵财富。当然,道德不仅仅是“是”与“非”的问题,当学生面临抉择时,还需要实践的勇气与办量。但我想,通过这堂课,学生的思维判断能力与敏感性肯定是有所发展了。
三、运用优良教学策略,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教学内容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教学策略也饱含着立德树人的因素。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学生是有个性的、生动活泼的、充满生命活力的独特个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经验、生命体验、情感世界与精神世界,教师应尊重学生自己的选择,允许并鼓励他们创造性地理解作品、表达思想和情感。教师如果一味地灌输,其重心放在学生被动学习、自私吸收和排他性竞争上,学生养成的将是个人主义的意识和习惯。学生团结协作等社会精神不但得不到进一步的发展,而且将因未得充分利用而逐渐萎缩。相反,学科教学策略的重心如果放在学生主动参与、积极贡献、相互合作和互惠共享上,学生养成和不断发展的将是民主生活的意识和习惯,将是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和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所以,教师的教法应围绕学生的主动学习、自主发展上。
在教学过程中,我时时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注意培养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勇于发表个人見解等能力。例如在学习《离奇钻石案》这篇课文时,由于文章描写了一个离奇案的破案过程,情节精彩,环环相扣,所以非常吸引学生。我首先让学生来说说钻石案到底“离奇”在哪里?然后帮助学生归纳出大侦探巴特洛甫破案的三个步骤——刊登“罪犯”归案、“金表”设“计”、真凶捉拿归案,最后我问:“对大侦探破案的三个步骤,你们有疑问吗?”(我料到,肯定有学生不太理解大侦探破案的三个步骤之间的关系与巧妙。果然,部分学生举手)
生:为什么巴特洛甫要刊登罪犯已捉拿归案的假消息呢?”
师:不懂就问,非常好,说明你在积极思考,谁来告诉他原因?
生1:是想让真的罪犯看到消息后放心,觉得自己不会有危险了。
师:对啊!这是巴特洛甫破案的第一步,也就是为了让真正的罪犯放松警惕!(师板书:放松警惕)想想看,真的罪犯看到这则消息后会怎样想呢?
生2:罪犯肯定会想:哈,我的方法真高明,再厉害的侦探也破不了案!
生3:当真的罪犯放心后,巴特洛甫再刊登“取金表”的启事,犯罪就不会怀疑这件事是假的,不会怀疑这是个圈套了。
师:你能联系到巴特洛甫破案的第二个步骤,非常好!
生4:课文中有一句话:并配上了一张“罪犯”的照片。这句话中 “罪犯”加双引号说明并不是真正的罪犯,而是巴特洛甫设下的圈套。”
师:你观察真仔细!能从双引号知道巴特洛甫的刊登的消息是假的。
生5:第一个消息刊登后,过半个月巴特洛甫再刊登取金表的启事,而不是第二天马上刊登,也是让真正的罪犯放松警惕。”
生6:第一则启事巴特洛甫让布兰克去刊登,而第二则启事自己去刊登,也是为了避免罪犯产生怀疑。”
生7:第二则启事中写金表掉在二十五层楼的下水管道中也是有目的的,如果不是这么高,其它的工具也许也能取,只有这么高,别人都没办法,而真正的罪犯会带着小白鼠来取。
生8:以金表价值的一半厚谢,也是引诱罪犯上钩。
师:同学们说得真棒,真正的罪犯终于上钩了,可见他是多么贪得无厌,也可看出大侦探计策是多么巧妙。
生8:老师,你在黑板上写的“金表”设“计”,“金表”加了双引号,也说明金表不是真的有金表,而是引罪犯上钩的谎言。
当听到学生说这个观点时,我当时欣喜万分,因为说实话我在板书“金表”设“计”时,并没有想到金表的真假,加双引号只是想突出而已,没想到学生观察这么仔细。可见学生的潜力是惊人的……
在他们争先恐后的发言中,在他们津津有味的探讨中,他们对课文的领悟越来越清晰,并且这一讨论的过程就是主动质疑、相互倾听、多维互动、动态生成的过程,不仅是他们,也包括我,都品尝到了分享的快乐。
这样的语文课堂,教师、学生、文本之间是一种互动、平等的对话关系。学生勇于质疑、敢于问难、乐于合作、主动探究的学习精神,使语文课堂充满民主、宽容、和谐的气氛。老师是学生平等的合作者、学生创造火花的激发者、学生智慧源泉的开掘者。所以,在日常教学中运用怎样的教学策略非常重要,好的教学策略可以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四、拓展课外阅读,积累学生人文底蕴,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多年的教学经历让我深深懂得:“阅读”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在“阅读”中,学生不仅运用、巩固、提高了已知、已会的语文知识和技能,同时也帮助了学生拓宽知识面,启迪了他们的智慧,陶冶了他们的情操,培养了他们的审美情趣,并能积淀学生深厚的人文底蕴。所以,在教学中,我尽量做到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还特别注重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
例如,在教学《叙利亚的卖水人》时,文中提到《镜花缘》中的君子国,我说:“《镜花缘》中的‘君子国只是主人公漫游海外经过的形形色色的国家之一,还有其它三十多个很有趣的国家,如‘两面国‘小人国等。‘两面国中的人个个虚伪狡诈,他们都有两张脸,正面是‘笑脸,背面是‘恶脸……”。学生们津津有味地听着……这些资料的补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让学生产生了继续进行课外阅读的需要和愿望。所以,学完课文后,我问学生:“你们还有什么想要进一步了解的?”学生马上抢着举手——有的说:“我想去读一下《镜花缘》,看它内容中除了君子国,还有哪些国家?”有的说:“我想去读一下叙利来的有关资料,它处于沙漠地带,为什么会盛产水果?”于是,我便布置作业: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通过上网查资料或阅读课外书寻找答案,并以资料卡、调查报告、摘抄等形式记录下来,下节课进一步交流。
这一教学步骤,成功地让学生的学习从课内阅读延伸到了课外阅读。
同样,在学习《武松打虎》、《赤壁之战》、《关羽刮骨疗毒》等课文时,我鼓励学生阅读少儿版的《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名著,在学习《林海》、《扬州茶馆》、《绿毛龟》等课文时,我推荐学生去读老舍、朱自清、尤今的作品,并利用课内时间交流阅读感受。这样,很好地将课内阅读与课外拓展结合起来,给学生提供了多元化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在丰富知识的同时接受文化熏陶,在阅读中寻找生活,体验快乐,积累人文底蕴,滋养民族精神。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智育的目标不仅在于发展和充实智能,而且也在于形成高尚与优美的品质。” 可见,任何学科的内容,都蕴含着育人的因素。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应在教学工作中,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根据学科自身特点与课程内容,潜移默化地在学科教学中渗透育人教育,与学生的成长需要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积极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
这一过程,既是学生获得多方面发展的过程,也同样是教师自我唤醒、自我发展的过程。立德树人,就在这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也将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