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前四个月,受中美经贸摩擦影响,中国对美国纺织服装出口下降6.5%,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越南、柬埔寨和缅甸对美纺织服装出口则分别增长12.6%、14%和54.6%。为了解东南亚纺织服装业最新发展情况和投资形势,6月25日-7月4日,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张锡安副会长率企业家代表团赴越南、缅甸和柬埔寨等三国,与越南纺织服装协会、越南棉纺协会、胡志明市企业家协会、胡志明市纺织成衣与刺绣编织协会、缅甸制衣协会、缅甸中国企业商会、缅甸中国纺织服装协会、柬埔寨中国商会纺织企业协会和柬埔寨制衣协会等九家协会进行了充分交流,走访参观了苏美达、国泰、狮丹努、即发、贝德、越香、万盛、诚鑫等十余家大中小型本土和中资企业及产业园区,涵盖纺织、印染、梭织及针织成衣等行业,为企业在中美经贸摩擦的大背景下开展国际布局获得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特将资料整理刊登,供有意在东南亚开展贸易与投资业务的会员企业参考。
访越期间,代表团赴岘港参加“2019第五届越南纺织高峰论坛”,越南纺织服装协会副会长Truong Van Cam、越南棉纺协会会长阮文俊等业界代表详细介绍了越南纺织服装业的现状、优劣势和发展方向。
2018年,越南人口9600万,其中劳动人口5600万。共7千家纺织服装企业,就业人口280万,占劳动人口的5%、制造业就业的25%。越南是世界第四大服装出口国、第十大纺织品出口国,2018年纺织服装出口362.6亿美元,2014-2018年均增长率10.9%。服装占出口的近八成。出口对美国市场依赖较大,美、欧、日、韩、中五大市场合计占出口的87%。越南还是世界第四大纺织品进口国,2018年进口纺织原料和面辅料219亿美元,自中国的进口占一半以上,99%的棉花、70%的化纤和80%的面料依赖进口。截至2018年,越南纺织服装业共吸引外资180亿美元,占外资总额的21%。越南签署了16个自贸协定,对欧盟、日本、加拿大、俄罗斯等市场享有或即将享有分阶段取消关税的待遇。
随着中国产业转移的不断加速和外来投资的持续涌入,越南制定了雄心勃勃的行业发展目标,预计到2025年,就业人口达350万人,出口额达600亿美元,面料自给率达65%。
要素成本:
◆ 地价:70-90美元/m2
◆ 厂房租金:2-7美元/m2/月(视地域不同)
◆ 最低工资:125-180美元/月
◆ 平均工资:350美元/月,年均增幅8-16%
◆ 工人效率:平均为中国的80%
◆ 电价:0.5元人民币/度
存在问题:
◆ 越南人对污染反感,印染行业发展较慢。面料染整弱;
◆ 配套产业发展慢,面辅料不集中,分散,缺少面辅料集散中心(所以在筹建面辅料市场);
◆ 成本上涨:工资,地价,厂房租金等上涨过快;
◆ 投资过热:中美经贸摩擦导致大量订单和投资涌入,很多园区每天要接待几拨中国企业;
◆ 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短缺,部分地区招工困难。
采购商观点:
◆ 大多数采购商认为,越南是仅次于中国的最佳替代供应国。无论从成本、交货期、质量看,大批量订单从中国转到越南是比较好的选择。
◆ 一些中小品牌商则担心,自己单量小、做工要求复杂,订单转到越南工厂会不受重视、不够稳定,因此仍保留在中国生产。
◆ 一家快时尚巨头反映说,越南工厂已经出现招工困难的现象,其一家供应商为承接新增订单拟招工1000人,却没有招到,只好把订单转回到中国。
参访企业:
⑴ 狮丹努集团
狮丹努越南工厂总经理李天明介绍说,狮丹努集团在西宁省成成功工业园的针织面料基地,2018年11月开始试生产,包括织造、染整及少量成衣,1期产能1.5万吨/年,2期计划3万吨/年。地价:有排污指标的100美元/m2,非污染区则75美元/m2。(2015年仅50美元/m2)工人平均工资300美元/月,效率是国内的一半。越南面料厂为柬埔寨和缅甸成衣工厂提供40-50%的面料,其余面料仍由国内提供。电费0.5元人民币/度,每年递增,3-5年增长5-10%。工资每年上涨6-10%。由于原材料均自中国进口,因此印染成本比国内高。
⑵ 即发集团
即发集团越南成安公司董事长宋晓芳介绍说,即发集团2005年即应客户要求到越南设厂,除越南和柬埔寨成衣工厂外,还在越南建有织布染整工厂。她认为,从运作成本看,FOB价格和中国几乎是一样的,优势就在于关税优惠。
她就越南和柬埔寨工厂的情况进行了比较:
◆ 电费:越南0.5元/度,柬埔寨1元/度
◆ 工资:越南360美元/月,柬埔寨260美元/月
◆ 运费:越南工厂到胡志明港口700美元,柬埔寨工厂到胡志明港口1100-1300美元
◆ 假期:越南假期少于10天,柬埔寨全年假期高达30天
◆ 效率:越南为中国的70-80%,某些品种能达到国内水平,柬埔寨仅为中国的50-60%
◆ 运输时间:中国面料到越南10-12天,到柬埔寨多2天,到缅甸需20天。
◆ 投资优惠:原来优惠是4免7减半,15年优惠税率,现在只有大型投资才有这种优惠。一般投资仅能享受2免4减半。
⑶ Garco 10
Garco 10是一家越南本土的国有服装企业,其总经理Than Duc Viet介绍,该公司是越南本土最大衬衫生产商,1.5亿美元出口,1.2万工人,年产服装2900万件,其中衬衫2000万件。计划年增长20%,到2025年出口5亿美元。主要客户为Express、Tommy、PVH。
缅甸制衣协会秘书长Roseline介绍说,服装业是缅甸第一大产业,就业50万人,600家企业,60%以上在仰光,2017年服装出口额27亿美元,2018年增长至46亿美元,其中外资企业出口占70%以上,主要市场为欧盟(60%)、日本(22%)、韩国、加拿大等。外资企业中,六成为中资企业。由于配套产业较差,目前的出口模式以来料加工(CMP)为主。近期,欧盟就缅甸人权状况进行了调查,对结果比较满意,因此目前不会取消对缅甸的EBA免税优惠待遇。但EBA优惠是一年一延,因此今后能否继续享受并不确定。
缅甸中国企业商会纺织服装分会秘书长罗穆珍(广东省纺缅甸代表处首代)对缅甸情况非常了解。他列举在缅投资的优势和特点为:
⑴ 缅甸享有欧盟、日本及部分发达国家关税优惠政策;
⑵ 外商投资可以获得3-7年免税待遇;
⑶ 全国约6000万人口,18-35岁人口占60%;
⑷ 劳动力成本较低,最低工资95美元/月,平均工资为1200—1500元人民币/月;
⑸ 电力相对便宜,电费原为人民币0.7元/度,近期涨到0.9元/度;
⑹ 货币不稳定,经常贬值,可以部分抵消工资上涨的成本;
⑺ 工厂集中在仰光,离港口和机场较近;
⑻ 不用提供工人食宿,减少了管理成本;
⑼ 社会治安好;
⑽ 中缅铁路正在勘探阶段,届时曼德勒-中国边境仅3-4小时;
⑾ 中缅双边关系发展势头良好。
劣势和挑战为:
⑴ 基础设施不完备,停电频繁,不利于发展上游纺织业,堵车严重;
⑵ 缅甸社会制度、语言、文化差异、工会体制等对中方是挑战,中国管理人员不善于倾听,容易激化与工人之间的矛盾;
⑶ 银行融资难,投资需付出真金白银;
⑷ 工人技能不高,目前招熟练工困难,但缅甸工人素质不错,经过培训后适合做服装;
⑸ 本地中层管理人才不足,大学生不愿意到工厂工作;
⑹ 产业链不完整,缅甸只有一家纺织企业,还是80/90年代的水平;
⑺ 配套在改进,纸箱、胶带、线、挂唛等基本可以配套,生产成本与国内差不多;
⑻ 厂房租金偏高,根据不同区域,在1.5-3.0美金/m2不等。
罗秘书长强调,中资企业一定要学会倾听工人的声音、学会沟通,防患于未然。
参访企业:
⑴ 苏美达缅甸双赢服饰有限公司
苏美达双赢二厂副总经理张九江和苏美达轻纺缅甸经贸办事处主任助理李昂介绍了在缅甸设厂的体会和经验:
◆ 苏美达认为,虽然存在诸多困难,但在缅甸投资前景看好。苏美达在缅甸6家工厂,年出口额已达1.25亿美元。
◆ 低效率:苏美达仰光工厂2016年开业,两年前效率只有国内25%,目前效率达到50-60%。
◆ 工人工资有优势:目前底薪24元/天,再加奖励和补贴,每月工资1500元人民币,2017年工资名义涨幅达33%(货币贬值因素抵消后涨幅为15%),2018年没涨,2019年可能还会再涨33%,达到2000元每月。
◆ 其它成本较高:房租2.5美元/平方米,仰光附近工厂工人上下班要接送,2600多人要50多部班车,年需要额外200多万班车费用。电费0.7元/度,但经常停电,需自备发电机,发电成本是电网的3倍。缅甸全国有60%人口用不上电。
◆ 配套产业差:产业链不完整,原材料基本上都从中国来,原材料即使有也都比国内贵。
◆ 工会力量强大:虽然没有柬埔寨的暴力罢工,国家信仰佛教,老百姓比较善良,但是任何违反民俗、歧视的情况,尤其是对工资不满意时都可能会罢工,工厂管理者要有敬畏之心,尤其是与组长管理的沟通很重要。加班要向政府申报。
⑵ 贝德缅甸工业园
贝德缅甸工业园筹委会副主任蒋红贤介绍说,2014年,江苏贝德公司由于国内劳动力成本提高和劳动力短缺的压力,赴缅甸投资设厂。目前国内工厂仅1000人,缅甸工厂4000人,海外产能占70%。他认为,缅甸最好的工厂效率与国内相差20-30%,但再提升空间不大。厂房租金2.8美元/m2/月。公司还计划在缅甸继续增加产能,建立新的园区扩大对欧盟出口。
⑶ 国泰缅甸服装工业园
江苏国泰集团目前在缅甸的一期工业园里有5家工厂、1万多人,还计划建设二期、三期工业园,显示该公司对缅甸投资前景非常看好。国泰亿达制衣(缅甸)有限公司Tim厂长介绍说,由于气候条件、语言障碍等因素,在缅甸生产服装比国内多了一些工序,如每一片裁片都要编号,以避免因语言不通而带来的失误,再如,在缅甸生产服装要增加抽湿-干燥-冷却等环节。目前工资1300元/月,加班费2倍,每天只能加班2小时,周末一般只能工作4-5小时。
柬埔寨中国商会纺织企业协会会长、柬埔寨制衣协会副会长何恩佳先生深耕柬埔寨数十年,对该国的情况如数家珍、信手拈来。他介绍,柬埔寨面积相当于广东省,人口1600万,纺织服装业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占出口的75%、GDP的48%。纺织服装箱包鞋帽行业从业人员100万人,养活了该国400万家庭人口。中国是柬埔寨最大的投资来源国,大陆企业占整个纺织服装产业的40%,来自大陆、台湾和香港的企业更是占到70%。服装厂基本在金边周边50公里以内,由于金边经济发展很快,今后将不允许货柜车进入三环,所以工厂在不断外扩。
柬埔寨发展纺织服装业的优势在于:
⑴ 劳动力优势:平均年龄20多岁,且每年新增劳动力30-50万,由于柬埔寨缺少其他产业来消化这些劳动力,所以纺织服装业的劳动力供给比较充足;
⑵ 享有贸易优惠:作为最不发达国家,柬埔寨目前享受对欧盟、加拿大、中日韩、东盟等国家和地区的免关税待遇。自2016年7月1日起,美国对柬埔寨的箱包产品实行零关税待遇,目前鞋类的零关税待遇也在游说中。2018年,柬埔寨纺织服装箱包鞋类出口总额约为100亿美元左右。尤其是箱包企业发展很快,目前有约30家箱包工厂。
⑶ 厂房租金成本较低:约为1.5美元/m2,缴纳方式为月交,降低了成本。外国人如购买永久性土地,可委托基金进行操作、购买。
⑷ 和缅甸相比,物流成本较低。
⑸ 社会比较稳定,中柬政治关系良好,被誉为“柬钢”。
目前的主要挑战是:
⑴成本上升快:以最低工资为例,2012年最低工资为61美元/月,2019年涨到182美元/月,最低工资水平甚至超过了越南。(越南胡志明市最低工资180美元/月,二类区域150美元/月,边远地区129美元/月)最低工资目前为国家统一标准,不分地区,企业平均劳工成本高达320美元/月。
⑵ 生产效率不高:平均而言,越南是中国的80%,柬埔寨是越南的80%,缅甸又是柬埔寨的80%。而从用工成本上讲,缅甸和孟加拉约为柬埔寨和越南的一半左右。
⑶ 欧盟取消EBA待遇的可能性:由柬埔寨大选、反对党出局问题引发,欧盟自2019年2月11日开始对柬埔寨进行“人权调查”,8月10日将会有初始报告,如果报告结果认为达不到欧盟要求,则给予半年的整改时间,到明年2月10日正式决定是否暂停、暂停哪些产品的EBA免税待遇。如暂停,一般会给予半年的过渡期。何会长认为,虽然舆论认为柬埔寨纺织服装业将受较大影响,但由于纺织服装业对柬埔寨太过重要,欧盟不一定会针对纺织服装业采取措施,而是有可能对大米或自行车行业采取行动。
⑷ 基础设施条件较差,电网落后,能源发展速度低于经济发展速度。电费在1元/度左右。
⑸ 工会力量强大,但可控。柬埔寨罢工较多,但主要原因在于工厂管理者不了解当地文化和风土人情、不善于沟通。
何会长认为,虽然面临以上不利因素,但总体来说柬埔寨投资环境优良,仍有很多机遇。例如,柬埔寨污水排放标准COD为300ppm,因此印染企业可以考虑进驻柬埔寨的印染洗水园区。
去年以来,中美经贸摩擦引发采购商恐慌性转移订单,大量订单从中国涌入东南亚国家,柬埔寨也不例外。虽然面临欧盟取消免税优惠的可能性,一些柬埔寨工厂转移到缅甸,但产能仍是供不应求,很多企业将柬埔寨调整为面向美国市场。为吸引投资,柬埔寨设立了“经济特区”(保税工业区),50公顷土地就可以申请作为“特区”享受9年免所得税的特别待遇。
参访企业:
⑴ 柬埔寨万盛印染洗水环保工业园
柬埔寨万盛印染洗水工业园位于茶胶省,是柬埔寨首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印染工业园,由原东莞印染企业在此创立。占地43公顷,一期规划20栋厂房,每栋4500m2,2017年开始运营,已进驻11家企业,有一家织布厂、一家针织厂,其中9家投入生产。月租金3美元/m2,统一进行污水处理。经常停电,目前用发电机维持,正在建发电厂。园区内的达诚针织洗水印染公司是港资企业,100台织机,月产100万磅针织布,另有两个制衣厂共8千人。洗水处理费0.45美元/吨,印染费0.65美元/吨。
⑵ 诚鑫(柬埔寨)工业有限公司
诚鑫公司的潘靖之董事长同时也是柬埔寨福建总商会副会长,她介绍说,茶胶省厂房租金1.8美元/m2,比金边的2.2美元/m2略低,工人家住在附近不需要班车。工人工资250美元/月,企业劳工成本320美元/月。她的柬埔寨工厂1000人,主产针织衫和梭织裤子。装备了吊挂系统,这在柬埔寨不多见,茶胶省工人的流动性不高,3-5%左右。金边流动率8%。
为应对柬埔寨丧失EBA待遇的可能性,潘总在缅甸的瓦达雅工业区建了1500人的新厂,由于缅甸效率低,主做价格稍高、款式复杂的棉服和裤子。缅甸工人工资120-150美元/月,企业劳工成本170美元/月。新招工人一半为熟练工。
纺织商会企业家代表团此次东南亚之行,对越南、缅甸和柬埔寨行业状况和投资环境进行了详细的了解。诚如厦门纺织服装同业商会会长、沃克集团董事长吴志武所言,越南Vs缅甸Vs柬埔寨,是结束的盛宴?是带刺的玫瑰?还是痛苦的纠结?最终还需要每家企业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做出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