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言:
特别喜欢同金老师聊天,舒服、惬意,又随时能得到一些启示。都说人生苦多过于甜,在金老师这里,无论苦或甜都是风景。不管你之前心情如何,与金老师相处一会,就会觉得被治愈了,她有神奇的力量。”
“她的作品也如是,一眼看去,是色彩与形象的震撼,而在丰富绚丽的色彩、变化莫测的组合图案下,含着非常单纯的情感,显得炙热生动;再细观,花在一针一线中的心血足以感动最麻木的心……”
“对于金老师而言,一路行走到如今,已全然随心所欲了。对美的憧憬、对艺的痴迷、对情的深切;一切在乎的、喜爱的、想表达的,都在拼布中。”
——金老师的学生
“不是我选择了拼布,而是拼布选择了我。”
——金媛善
从朝鲜族寓意“包福”的包袱皮(bojagi),到屡获大奖的拼布艺术作品,金媛善老师始终坚持,拼布之美来源于它的本质:陪伴生活。所以,拼布艺术的正宗在民间——这是金老师所坚信的。
于是,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为了寻找到最初始、最深厚的拼布之美,她一个人走遍了中国各个少数民族聚居地。通过实地考察,金老师发现,在中国的56个民族中,如今至少有33个民族还流传着拼布工艺,那些被制成被面、衣服、铺单、手绢、鞋子等实用物的拼布作品中,浸满了生活气息与风土人情。
而最高超的技艺,往往呈现在母亲做给自己孩子的物件上,针脚的工整度、色彩的拼配、重工的不厌其烦以及充斥其中的爱,一目了然。故而,金老师坚信拼布是一种“母亲的艺术”:“拼布大概是最‘女性’的手艺了。它撰写着那些无法用文字来表达的自我。对于拼布人而言,在拼布创作中呈现的,是属于自己内心的故事。”
每到一处,她都会购买当地的被面、旧拼布绣片等作为研习资料,还会特地拜访年龄最大、经验最丰富的拼布手艺人,并让她们在自己准备的白布上缝上几针。就这样,她总结到了民间的28种针法与各个民族的拼布技法。
在融会贯通和不断学习的过程中,金老师逐渐找到了自己的风格,并创作出属于自己的标志,比如被称为“金媛善之花”的太阳花。讲起创作过程,她始终将功勋归于前人的智慧:
“1992年,我去贵州施洞考察,发现了苗族衣领后的堆绣。它们如花瓣一样繁复重叠、层层堆砌,虽然整体作品几乎在平面上,但视觉上却有种景深感。当时我的敬意无法用语言表达,到底是什么样的智慧令他们创造了这样的技法;又是什么样的匠人精神来实现这种设计……”
回到家中,金老师开始细致的研究起这种堆绣的技法。她先用自己喜爱的颜色,以杯垫、挂饰的形式进行复刻练习,然后渐渐将每一层拎出来、做重叠,从平面的景深感原创出立体的太阳花花朵造型。
这个过程,用了一年的时间。
之后,金老师以纱为材质,创作了整幅2米×1米八的巨幅壁饰——《百花争艳》。用单个的小太阳花组合成一个个盛大的怒放花朵,呈现出新春佳节烟花齐放、家人欢聚一堂的繁荣景象,寓意着对幸福生活的憧憬。做这幅作品时,金老师用的所有布料都是韩国韩服店中捡回的、做衣服剪下来的多余布头。因为是冒拼,起初并没有一个整体的色系搭配预期,初选都是看心情。
那些布头的颜色总不能满足她对整体颜色搭配的要求,一直需要一些过渡色去协调,于是一趟趟跑、越接近完成时诉求越清晰,就这样,整整做了七年。在这个堪称漫长的过程中,金老师悟出了一个道理:“不是我选择了拼布,而是拼布选择了我。”
“因为拼布的世界是一个有温度的世界,它给了我生命的养分。它是我的情感寄托,每当我感到沮丧或者身体不适时,看到色彩斑斓的布头都能重振精神,它们好像是医生一样治好了我的病……可以说,拼布是我人生中的最大的精神支柱。
哪怕最微不足道的爱好痴迷到极致,也会让人在自己的世界里活成一个传奇。我做作品时对自己的手艺有一种近似于自负的自尊心,要求非常苛刻,并为此不厌其烦、不惜代价,但求做到精益求精,完美再完美。”
2012年,金老师到台湾参加艺术拼布展,展会解说员对她说:“刚才加拿大的拼布艺术家看过您的《百花争艳》,她感叹说这个作品的作者肯定是疯子,不然做不出这么好的作品 ”
金老师坦言:做拼布是与自己相处的、孤独的时光。然而,孤独是人生的常态,在这种状态中,自我会放大到最大,然后再放下,回归到无尽的平静中——这是一种修行。
反观金老师当初的走访与寻觅,若不是深深热爱,又怎会一次又一次只身前往,去寻找拼布的本源、追寻更多灵感的可能性、然后沉迷在拼布的世界中自得其乐?
“我的一生,都在一针一线中。”
——金媛善
观看金老师的作品,内心会涌起莫名的感动,除了美,它们令人感到亲切、愉悦的感受,这种感受的源头,在于作者将感情直接倾注在了作品中。正如金老师所言:
“针与线的语言始终让我放慢了脚步,在倾听一针一线的述说中,我感受到了平心和静气。一根针一根线,凝聚了我一生的耐心。一针一线做出来的拼布作品背后有我的努力和坚持,也有我的创新和创意;有我的喜怒哀乐,也有我的责任心和真心的热爱。我对人生的态度和对社会的感知尽在其中。
当今社会(人们)都急于把传统变成产业化的时候,我还是很认真的在做自己的创作。坚持自己要慢下来,用一针一线来表达对世界的理解、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绿色的向往。”
1999年,金老师完成了作品《虹》——它是送给孙子的绗缝被面。与被面一起送出的,还有一封亲笔信:
“奶奶用五彩的线和五彩的布一针一线亲手制作的绗缝拼布彩虹被。也是奶奶用了五年的业余时间一 针一线去制作的被。这一针一线里有奶奶自己的梦想,这一针一线里有奶奶的爱心,这一针一线里有奶奶 特有的期盼..奶奶永远爱你……”
信中,还写出了创作含义:
“被子上下各拼18 块,代表着“祖祖辈辈发下去”;左右各拼24 块,代表着奶奶今天的24个小时和 明天的24 个小时。中间四块小块拼接而成的,代表着孙子一年四季的成长过程;两边的两块也是由小布头 拼接成的,代表着孙子的父母呵护着宝贝长大;四周琐碎的小块,则代表着奶奶一生的梦想和喜怒哀乐; 一针一针反复地绗缝,代表着要培养耐性;针脚横平竖直,代表着期望孙子做个正直的人;拼布是拼起来的 美丽,是团结的力量,希望孙子做家族的粘合剂,兄弟姐妹团结互爱……”
送给孙女的被面《姹紫嫣红》也大功告成,在给孙女的亲笔信中,奶奶满含心愿写下:“希望小孙女长得像鲜花一样漂亮,像仙女一样美丽,在温暖的小家庭中起到凝聚、团结的作用,长大后也拥有一个让人羡慕的温暖的家庭。”
这件作品荣获了2007年日本东京国际拼布展传统部门二等奖。此外还有出生服、百天衣、周岁服、都饱含着金老师心中的希冀与爱。
金老师生活中随处是拼布作品的身影:大到桌旗、靠垫、壁挂、包包;小到戒指、耳环、胸针、化妆镜、手机壳..光衣服,金老师就亲手做了28套,还有配套的围巾、腰带、鞋子等。她常说,她周遭的一切都围绕着拼布,拼布就是她生命的一部分。
“慢慢的,我的责任感生出来了……”
——金媛善
随着获奖、参展、与各国拼布艺术家交流的次数增多,金老师对中国拼布艺术的责任心也渐强。
“坚持每天做拼布的习惯是爱人罹患癌症后养成的——当灵魂承受不住生活的压力时,总要做些事,让自己的心灵寻找到一份暂时的安宁和平静。他去世后,我将拼布作为一种修行,它能够填满我心中空缺、抚慰我的伤痛,让我在净空的过程中寻回生活的喜悦。
渐渐的,我的心打开了,拼布也随之成为了我的责任。不仅工艺本身,我对它的缘起、文化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所以不仅走访少数民族,我还会留意各种相关的展览,在其中寻根溯源,从各个方面重新认识它。”
对中国文化的致敬,这一点自然而言的表现在作品中,比如钱形纹和倒三针。
2006年,金老师在韩国参加一次国际研讨会,一位法国的拼布艺术家说钱形纹的图案是源自欧洲的,灵感发源于天主教的窗。金老师就此发声:虽然国际拼布届都赞同“教堂之窗”的说法,但这种钱形纹其实是起源于中国的。
她曾经在乌鲁木齐的库车博物馆见到了唐代的钱形纹盖脸布。铜钱在中国古有“福”之意,用钱形纹做盖脸部则取“福在眼前(即福在眼钱)”之寓意。
走访少数民族的时候,金老师发现了各民族一共有七种钱形纹的做法。而每个民族对它都有不同的释义:例如侗族将钱形纹的四角喻为四方,即东南西北,意在一切邪气都不能进来。苗族的钱形纹则寄托着父母希望自己子女吉祥平安。
金老师选了最复杂精巧的一种钱形纹用在自己的作品与教学中。每次教课,总会第一个教授钱形纹。
“做‘钱形纹’时需要应用到平针、倒三针、缭针等拼布的基本针法。所以学会了这个纹样,就相当于入门(拼布这门工艺)了。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初学阶段获得成就感,激发她们的热情。
另外,我也有个私心:因为钱形纹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传统纹样之一,所以我这样做也是为了告诉大家,钱形纹的起源在中国。”
面对国外多用棉布和缝纫机进行拼布创作的风尚,金老师提倡中国拼布要用自己本国最传统的真丝作为材料;并且,尽可能使用具有中国原创特色的植物染来进行布料的染色,然后依据传统——纯手工来做。由此引导出了中国当代拼布的新风尚。
她最著名的“倒三针”手法,也包含着对传统文化的致敬:
“倒三针这种我国的传统针法并非拼布的惯用针法,我之所以用这种针法,是希望中国的拼布具有本土化的独特风格,古人云:‘退一步海阔天空’,所以我退一针、退一针、再退一针,然后大跨步前进一步,这就是国人‘以退为进’‘三思而后行’的理念,这其中包含着我们中华民族的性格。”
面对中国拼布艺术之路,金老师也长存着一颗传承之心。她将自己的全部绝技和所有经验都无私地传给自己的学生,鼓励他们用布头和简单的针线快速入门,更鼓励他们随心创作,时时创新,为拼布艺术注入新的血液。
近年来,金老师已经很少带着自己的作品外出评奖,她总是将机会留给学生们,希望他们可以看到自己的成就,并就此坚持下去。
“我不是中国拼布第一人,我永远是在练习。”
——金媛善
在采访过程中,金老师一直这样强调。
她始终认为:真正的高手在无人知晓的少数民族村落中。他们不在乎虚名,生活境况几十年如一日,只是终生劳作,不断地创造着惊为天人的美。他们才是最高超的匠人。
正是这份敬畏之心,令她到古稀之年仍旧保持着蓬勃的创造力,她常说“我有太多的想法了,要慢慢实现”。
金老师一直有一个将各民族的拼布艺术集合成一个作品的宏大构想,目前已经集合了17个民族的布片:“每到一个地方,见到不一样的、有传统拼布图案的(布片),我就买一块。它们不能直接拼起来,因为色彩、图案、花型都不一样。而且有的布片薄、有的布片厚。之后我会统一设计一件作品,将它们重新排列组合,用蓄棉花的方法找平厚度,我正在尝试不同的方式,最终的灵感还没有闪现,需要继续思索。”
生命不息,创作不止。这一生拼布情,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