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玉妹
本文试图通过研究中职生的影视鉴赏心理特点、中职语文教学影视作品类别,从不同专业的角度探讨有效运用影视作品的策略,让语文教学更有趣、更高效,让中职生从多方面提高语文能力,践行“大语文”的教育理念。
语文以各种形式广泛存在于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中职语文教学因升学压力不大以及人才综合素养培养要求等原因,教师在教材选取与运用各方面有更广阔的发挥空间,教学作品不应被教材束缚。随着科技的发展,影视作品井喷式呈现。如何引领中职生在纷繁复杂、良莠不齐的影视堆里遨游,既能激发学生们的语文兴趣,又能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成为考验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
1 中职语文教学对影视作品运用的现状
为了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很多老师都会在课堂上播放一些影视,有时教学效果不尽人意。一方面,教师在影视作品的运用上“点面不足”。具体地说,“面不足”就是影视作品的总体把握不足,简单地把备课资料里建议的影视用到自己的课堂中来。备课资料是教材编写组面向大众准备的,教师面向的是具体的班级,不同专业的学生,影视作品的选择面理应更宽阔。“点不足”就是选好了影视作品,但对它研究不足,运用不到点子上。把影视给学生播放了事,或者草草讨论一下,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影视发挥更大的效能。例如,在汽修专业的班上播放《林黛玉进贾府》,本想利用异性相吸的自然规律激发学生思考,但男生们仅仅是欣赏美女,对林黛玉如何“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并不在意,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另一方面学生接受深度不足。在很多学生看来,老师偶尔在课堂上放视频,就是为了让他们轻松一下,活跃一下沉闷的气氛。这在源头上妨碍了学生的积极性,加上有的影视资料并不是他们感兴趣的,导致老师不时产生这样的感慨:“现在的学生真难教,给电影他们看,有的都不想看了!以前,我们要是能看上一场电影,能兴奋好几天!”可见不恰当的影视播放,不仅难以给力教学,还让师生身心俱疲。有的学生看片子挺认真的,一到讨论,就支支吾吾,难说到点子上,缺乏思考的深度。
2 中职生影视鉴赏心理的特点
观众对于影视作品鉴赏的精神活动过程中,审美主体表现出不同层次的审美心理需要。想要更有效地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影视作品,就要了解中职生影视鉴赏心理的特点。经过严谨的调查研究,发现中职生影视鉴赏心理的特点有三个。
2.1 影视鉴赏的被动性与主观性心理特点。
影视作品以固化的声音、影像呈现,造成观赏者的被动性,这是影视艺术接受初始阶段时的一个基本特征。随着鉴赏活动的深入,主动性逐渐增强,参与意识、再创造性不断明显。观看后,学生或会对影视作出一番“高谈阔论”,这都是主动性的体现。
2.2 影视鉴赏的审美性心理特点。
被问到为什么喜欢某部影视作品,大部分学生很直接说是因为帅哥美女多。我们听了后会报以笑声,可是却反映了学生追求美的心理需求。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优秀的影视作品本来就是为了向公众传达“真善美”而生的。中职生正处于青春期阶段,非常关注自己的形象,甚至在穿衣打扮上模仿明星。研究表明,我们担心的负面的、暴力的、血腥的东西并不是中职生们的“菜”。
2.3 影视鉴赏的时代性心理特点。
中职生平时关注的影视作品都是比较新的,“追剧”成为日常谈资。却对于一些经典的影视作品知之甚少。当年红遍大江南北的中央电视台的访谈节目《实话实说》没人知道,对于孟非的《非诚勿扰》里的男嘉宾女嘉宾,他们能如数家珍。
3 中职语文影视作品的分类
在日常教学中,可以运用的影视作品有很多,一般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经典影视作品,如《雷雨》、《林黛玉进贾府》、《祝福》等;第二类是纪录片:如《话说长江》、《科学纪录片》、《作家纪录片》等;第三类是微视频:网络上流行的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
4 中职语文影视作品的有效运用的策略
4.1 选择影视作品的策略
为了选取适合的影视作品,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采取“学生参与,教师把关”的策略。作为学生本身,更加了解该群体的欣赏兴趣,对前沿的影视作品有较高的敏感度,教师可以提前给学生一些内容提示,让学生上网查找相关的喜欢的影视作品,接着把他们集中起来,组织同学讨论提意见,再由老师确定使用哪个视频,以及使用方案,最后在课堂上呈现。这样,学生看到自己想看的,老师用上了好用的作品,教学效果大幅提升。
4.2 确立运用影视作品的作用的策略
从大方面来说,影视作品在中职语文教学的运用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增加学生的文化素养这个终极教学目标。在具体的影视运用上,则需要针对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步骤,确立到点子上。在课文引入时运用影视,是为了创设情景,吸引学生注意力,快速引出课文。在讲解过程中运用影视,是为了化抽象为具象,化冗长为扼要,突破难点重点。在小结时运用影视,是为了深化主题,扩展讲课外延。
教师应抓准运用时机,寻找恰当的影视。同一篇课文,运用时机不同,选择也不同。例如讲授《沁园春·长沙》一课,在课程开头,需要让学生了解创作的时代背景,运用电影片段《毛泽东在一九二五》,可以让学生短时间内多维度了解当时毛主席的处境以及心境。在课程之中,经过一番讲解后,播放朗读视频,有利于学生加强对诗歌的理解,大量的图片,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在课程尾声时,运用一段毛主席真人的记录片段《毛泽东的一生》,让学生透过屏幕瞻仰伟人,感悟伟人的国家情怀,是最好的爱国教育,深化了教育的内涵。目的是指导一切行为的准则。不同的教学目的,就决定了不能简单地开头播放三两次该词的朗读视频。
4.3 明确影视作品的介入策略
影视,影视,就是用来观看的啊!这是大多教师对影视的理解。如果作为一般的看客,這是毋庸置疑的。在教学课堂中,教师不能当一般的看客,也不能让学生当一般的看客。影视作品不仅可以用来观看,还可以用来丰富教学形式,丰满人的灵魂。
首先,观看影视作品的策略。安排学生带着一个或几个问题去观看影视,看完后结合课文讲授,这是最常见的方式。值得强调的是,对于一些相对经典的老影视,教师要事先做足引导,把学生的观赏欲望激发出来。有一次,本人在农机班教授课文《废墟》,先是把八国联军侵华的历史声情并茂地讲诉一次,然后播放老电影《火烧圆明园》,学生饶有兴趣地欣赏完,课后还拉着我问来问去。
其次,演绎影视作品的策略。有的情节性强的影视,看一遍还不足以让学生有更深的感悟,结合影视来演绎就能很好地弥补这种遗憾。针对海明威的《老人与海》的情节跌宕起伏的特点,学前教育学生手工特长、表现能力强的学情,本人先把学生分组,制作面具道具,然后分组上台表演,学生整个过程热情高涨,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其三,布置影视作品的策略。看电影时,经常会有带入感,随着主人公的起落而悲喜,时而哈哈大笑,时而泪流满面。这是因为影视的每个画面都会随着表达的变化,作全方位的场景布置,渲染所要的氛围。教师想要渲染某篇课文、某个具体的教学目标的氛围,可以让学生置身其中,成为布置场景的一员。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在影视作品看到的场景,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呈现出来。例如,在服装设计班讲授《林黛玉进贾府》一课,可以采用“欣赏影视,举办布偶服装秀”的方式。
最后,设计影视作品的策略。语文老师们有时会布置学生续写、改写、扩写、缩写的写作任务训练其写作能力。只是,由于中职生普遍惧怕、抵抗写作,也可以化用这种方式。比如《项链》一课,可以直接安排学生演他们想要的“玛蒂尔德”,化写为说演。
值得一提的是,以上运用影视作品的策略并不是孤立的,可以根据需要灵活使用。其中特别强调的是,要切中中职生影视鉴赏的心理特点和影视作品的特点并结合不同专业学生的专长和喜好。学前教育专业和商务类专业的学生擅长对环境描写、人物的外貌、对白、动作、表情、心理等的把握。而设计类专业学生则更喜欢研究人物肖像、服装、故事场景等。
总之,不管运用哪种影视作品的策略,都是本着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增加学生文化素养的初心。让我们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吧!
(作者单位:茂名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