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琴
摘 要:劳动创造一切,劳动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历史上我国一直都很重视劳动教育,近年来,由于应试教育的发展,造成社会中存在重智育,轻劳育的现象,本文从当前劳动教育发展的现状分析,新时代高职学生存在劳动观念淡薄,劳动技能欠缺的现象,进一步阐述新时代高职院校加强劳动教育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有效途径,为中国制造2025培养大国工匠的必然要求,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客观需要,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保障人民幸福的客观需要。
关键词:劳动;技能;必要性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我们历来坚持的教育方针,然而这一方针随着应试教育的发展而逐渐被边缘化。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1],这一讲话明确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
国务院日前发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鼓励中等职业学校联合中小学开展劳动和职业启蒙教育,将动手实践内容纳入中小学相关课程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高职院校是为我国培养一批有一批技能型人才,因此,加强劳动教育,是高职院校培养大国工匠的必然要求。
一、劳动教育在高职院校发展中的现状
(一)劳动观念淡薄
应试教育使得许多家长和学生重智育,轻劳育,即使有劳动教育类的课程,许多学生也是敷衍多于重视。据调查,75%高职学生希望未来的工作是工作环境好,待遇高,加班少等,甚至还有许多高职学生希望当一个白领而非蓝领,他们认为靠技术吃饭,靠体能吃饭太累。生活中,能少做的事情坚决不做,从小学到大学,他们的就被家长、社会灌输了太多只管学习,其他事情靠边站的观念,造成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不仅不热爱劳动,甚至鄙视劳动,勤劳这一价值观在当今高职学生中缺失比较严重。
(二)劳动技能缺乏
中小学所有的家务由家长包办,进入大学后,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开学家长全部出动送新生报到,平日里宿舍杂乱无章的环境,周末衣服、被子打包回家洗等行为比比皆是。当代高职学生缺乏生活劳动技能已成为校园内的常态。他们轻视劳动、不会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一些简单的生活技能都不会,俨然成了一群长不大的孩子。实习实训中,由于没有形成崇尚劳动的价值观,吃不了苦,不愿从最基本的技术学起,眼高手低,职业要求的最基本的技能都不能掌握,完全不能匹配企业对于技术型人才的需求。小到生活技能,大到职业技能,都需要吃苦耐劳,顽强的毅力和品质,而这一些,恰恰是当今许多高职学生所缺乏的,宿舍里游戏声一片,教室里,玩手机,睡觉成为部分学生的常态,游戏水平远远超过职业技能水平。
二、重视劳动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我国高等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首先,劳动教育能够促进人的肌体发展,有利于高职学生身体健康,其次,在劳动的过程中,需要付出一定的汗水,需要做出努力、耗费精力,要做出劳动成果,需要有顽强的意志和毅力,因此,在劳动的过程中,磨砺了高职学生的意志力和精神,为人的全面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另外,在劳动过程中,经常需要诚实劳动、辛勤劳动、创造劳动,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提高了劳动者的动手能力,还拓宽了劳动思维,为理性思维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基础。
(二)中国制造2025培养大国工匠的必然要求
我国职业教育主要是培养社会合格的高级技能型人才,而技能型人才的发展离不开劳动对技术与能力的打造。只有劳动才能创造美好的未来,劳动既是自身安身立命的需要,更是奉献国家与社会的需要,高职教育只有培养出懂技术,愿劳动的学生,才能得到企业和社会的认可。中国目前已经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发展中国家,我们要让世界认可中国制造,关键就是拥有一批具有核心技术的高级技术工人。2019年教育部扩招100万高职学生,其中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为扩大对广大学生和劳动者技能的培训,使其成为中国制造2025的中坚力量。
(三)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客观需要
古老的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劳动,自古以来,我国都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大国,在发展农业的过程中,中国人民养成了勤劳勇敢、吃苦耐劳的优良品格,这些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劳动创造了一切,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实现历史飞跃的今天,无一不和劳动人民的辛勤创造有关。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需要在实践中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本质,在高度自觉的实践中养成高职学生积极果敢、勇于拼搏、富于创造的实践品格,从而推进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四)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保障人民幸福的客观需要
人类的发展从根本上说就是人类劳动的发展史,劳动创造一切,这里的一切包括我国实现民族复兴的根本,也包括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劳动在实现民族复兴中的重要作用,他指出,“当前,全國各族人民正满怀信心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而努力。实现我们确立的奋斗目标,归根到底要靠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科学劳动。”[2]高职学生是以后我国高级技能型人才的主要力量,只有通过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的劳动,才能为自身、为国家创造出更幸福的未来。
参考文献
[1]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09-11(1).
[2] 习近平在乌鲁木齐接见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先进人物代表,向全国广大劳动者致以“五一”节问候[N].人民日报,2014-05-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