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超 潘晓睿 肖娜
摘 要:伴隨着国家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的全面深化,高校科研管理服务工作的地位发生了重大变化,亟需工作向横纵深入,开展更为精准的全方位服务和管理指导,深入拓展“向服务对象、向支持对象、向管理对象”三个层次的延伸,强化管理与服务并重、传承与创新相辅的理念,优化高校科研管理服务工作。
关键词:科研管理;学科交叉
伴随着国家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的全面深化,在高校科研管理工作中,管理服务工作的延伸已经显得越来越重要。科研管理人员更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做好科研管理服务工作的纵横向延伸,更好地服务老师科研、服务产学研合作、服务国家科技政策的内在要求。
一、向服务对象延伸
面向服务对象延伸,凝练与聚焦优势科技力量,搞清楚手中牌的“含金量”。科研管理的服务对象是学校里面的老师、学生等科研人员。
(一)要勤于沟通,积极畅通同科研人员的交流通道
科研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要经常和科研工作的直接承担者和参与者沟通,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从中汲取营养,他们身临其境的体会是科研管理人员所体会不到的。但是,由于科研人员身在其中,不能跳出事外的客观看待科研本身,所以在沟通的过程中,科管人员也可以帮助科研人员转变不合理的认识。这种双向的沟通,可以促进科研人员、科管人员之间的相互理解。
(二)要勤于思考,深度谋划布局,打出组合拳
科研人员所看到的工作往往都是自己的专长,很难注意到能和自身专长相交叉的其他学科,没有交叉的科学研究尽管深度足够、广度却不足,只有经过交叉杂交才能形成新的增长点。而且,目前的国家科技经费投入的力量更多聚焦在新兴交叉学科,故此将科研重点归于新的交叉增长点上,可以帮助老方向焕发出新的活力,科研发展事半功倍。
二、向支持对象延伸
支持对象的延伸,深度贯彻“三个聚焦”的要求,即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部署、聚焦世界科技发展前沿、聚焦国民经济发展主战场;明确科研需求的主体,凝练科研优势方向,整合优势攻关团队。
(一)不断学习,了解国家战略布局
科研工作根据上下游阶段不同可以划分为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关键技术研究和放大示范研究。科研管理人员要更加注重从各个渠道了解信息,做好数据分析,理清国家科技发展的重大布局和科技创新主体的实际需求,开展全链条的科技研发和创新。
(二)自信自强,展示科研实力
既要体现科研负责人的个人素养,更要注重整体团队的综合实力,以及高等院校在落实法人责任制和科技“放管服”政策方面的制度、决心和能力。
三、向管理对象延伸
面向管理对象的延伸,做好科研项目全方位、全过程的精准管理服务,全过程的参与到项目整体实施过程之中。
(一)量体裁衣
不同的研究有不同的特点,有的研究自由探索意味重,有的研究有明确应用目标,有的研究可以形成相应的工艺技术和方法研究,有的研究开始放大示范。根据不同的研究阶段和特点“对标对表”,才能充分展现研究的水平。
(二)顺势而为
详细研读和剖析指南研究内容和考核指标,针对基础研究、关键技术、应用示范等不同的类别,凝练好关键科学问题,分析好课题设置,布局好具体实施方案或路线图,充分体现项目申报团队的研究基础和典型优势。
(三)乘势而上
经过剪裁和设计的项目已经具备了很好的成功基础,提交时已符合职能机关的相关要求,获得资助的机会大大提高,应当有着“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气魄,勇于举旗亮剑。
四、管理与服务并重,传承与创新相辅
(一)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服务,服务的效果是管理水平的直接体现
科研管理服务工作是一个多层次、多梯度的事业,广大科研管理服务人员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与时俱进,不断强化自身的业务熟练水平,不断增强自身的管理服务技能,不断创新科技工作的新思路,不断树立崭新的新亮点。
(二)传承与创新在科研管理服务工作中是相辅相成,传承是再创新的基础,创新是对传承的拓展
科研管理服务工作的新同志要虚心求教、认真学习老前辈积累的丰富工作经验,继承与总结他们留下的宝贵的脉络财富,尽快融入到科研管理工作队伍中来,把状态最快的调整到位。传承既要继承又要传继,继承的是精华,传继的是创新精义。科研管理服务人员的创新性工作更具有时代性和特色性,在国家不同的五年科技规划和科技计划体系中都有着特色鲜明的科研指导思路,及时把握这些并结合高校的特色优势加以交叉,往往就会产生一批新兴的增长点,进而在国家科技计划体系中占据领先位置的一席。
参考文献
[1] 管颖超,陈兰,徐时彬.新形势下高校科研管理工作创新探讨[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4):568-571.
[2] 杨海波.创新生态视角下的科技管理模式变革[J].科技管理研究,2017(6):43-46.
[3] 穆淼.“放管服”改革背景下高校科技管理工作探索[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8(4):1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