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燕
摘 要:教育技术学属于实践性强、科学性的专业,是信息技术和教育融合的重要桥梁。教育技术学专业对教育信息化、现代化发展具有深远影响。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化,专业课程体系优化成为教育教学重要研究内容,课程体系优化成为各校打造教育技术学专业特色课程的重要方法。笔者结合实践研究,就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体系优化方法提出可行性方法。
关键词:教育技术学;课程体系;专业优化;方法
课程体系优化现已成为教育改革的突破点。在人才资源匮乏的现代化社会,深入研究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成为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课程体系优化应从课程设置、结构调整、创建灵活的课程结构体系等诸多方面入手,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在总结中不断完善,达到人才培养目标。
一、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的价值意义
众所周知,该专业具有综合性、系统性特点,是基于现代理论指导下运用先进技术进行课程优化过程的实践。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对人才培养有了更加严格的要求,推动了教学内容、课程体系的改革深化。伴随着改革的深化,该专业课程体系将不断完善。现如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教育技术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伴随人才需求量的提高,如何打造专业特色,尤其是应届生得到了企业的认可和录用,怎样确保质量又具有特色都是我们需要研究的问题。其实,教育技术专业就业范围广泛,每个学生都要做好个人角色定位。据调查显示,每年我国该专业毕业生到教育基层单位占据43%;企业单位、事业单位20%;传媒企业工作25%。从工作属性分析,学生以学校就业为主,社会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比如媒体教材编制、信息技术。所以,各院校定位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
为培养满足社会、企业需求的人才,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课程应对原有课程进行优化。但在实施过程中缺少对课程体系的现状与教育技术人才全面调查,优化仅集中于课程简单删减,效果不够理想。其实,课程优化并不代表要完全取缔传统,而是提倡在现有课程上加以完善,基于人才需求角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更好地培养人才。
二、教育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现状
现如今,信息化教育全面开展,教育技术专业课程仍然停留于工业社会,导致学生难以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课程体系依然延续传统课程结构,部分学科融合即综合类学科,在专业培养目标、学生素养、教学要求等方面目标模糊,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现象。在专业设置方面缺乏特色体现,使得学生产生错误偏差,片面地认为教育技术专业就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
三、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体系优化方法
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出现为我们生活、工作提供了便利条件,在教育教学方面也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教育技术学专业正是在信息化背景下提出的课程优化,也只有课程优化才能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出顺应社会发展的人才资源。
(一)明确课程结构体系,课程结构优化
教育技术涉及学科较多,如哲学、教育学、心理学、传播学、计算机、生命科学等。学科知识是教育技术学习知识结构体系的核心。基于该基础学科下生成具有自己学科特色的知识结构,建议根据基础学科知识创建基础课程。比如专业基础课程包括心理学、写作基础、传播学、美术基础等。专业课程作为教育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映射出该学科的研究内容、方向、范围。所以,教育技术学科要结合自身研究与实践内容、目标,确定专业课程体系。而且,创建的课程要能够反映研究成果、发展方向。例如:设置专业课程:教育技术学、教学设计、媒体与教学、电视节目采编等。
教育技术学分为理论、技术、艺术,将其融合需要在媒体、资源的学习和课程教学设计、研发、应用,是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专业技能与课程体系。
第一,优化课程门类比重,增添评价、设计课程,有助于提高学生技能水平。增加该方面课程更好地提高学生科研、实践水平,顺应社会发展需求。
第二,加大教育技术专业课程开设力度,设置必修与选修课程,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社会实践,促进学科沟通,增强对该专业的认识。
第三,理论与实践并行,增设实践教学,丰富教学内容。
(二)完善实践教学过程
教育技术学是基于教育实践性,实验教学是学生学以致用的根本。借助实验室技术与完善的设施组织教育理论研究与研发,将研发作为教学、科研、开发一体的专业实验课与实验室。实验课程优化是专业课程优化的重中之重,所以要加强该专业理论和实践融合,科学安排教学时间。现如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学校设置了实验课程体系,明确教学目标、制定教材。
第一,删除传统教学内容。对落后的、淘汰的内容删除,融入新的内容、新的技术。例如:电子线路课程增添数字电子内容;电视原理与系统增添数字电视内容。第二,融入新知识、新技术,创新教育技术学科体系。多媒体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等丰富了教学内容。所以,对现有课程进行适当地调整,不断更新知识。例如:非线性编辑技术、电脑动画制作、网络技术等,现在教育技术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三)课程单元优化
教学计划与课程体系编制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地位进行知识结构创建,根据单元化课程体系创建知识结构和课程体系。同时,把人才培养知识结构分为公共基础、专业基础、专业特色。在技术培养与课程体系结构中制定新的教学计划与课程内容,制定单元化课程结构模式,凸显课程优化和整合,加大基础灵活性、适应性。
第一,根据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限选课的顺序依次确定。
第二,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为必修内容,秉承着加大专业技术科、缩小专业课的理念。其中,专业限选可以结合专业目标与学科内容明确专业系列选修内容,有助于学生扎实基础水平、明确职业目标。比如专业限选课程分为教育技术、影视节目采编、计算机,要求选修课程根据系列课程选修或者跨系列选修,但要限定选修课程的数量。任选性课群没有学科范围,不分专业层次,分为教育技术学科、适应学生个性需求的选修课程、任选课程,要求学生最少课程数量。将选修课融入到公共课群、专业课群,增强学科灵活性,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三、结语
综合分析,课程体系优化是基于新课改、信息教育背景下衍生的,同时为满足社会、企业人才需求而提出的改革目标。信息技术专业课程优化应立足于多方面、全过程,在现有课程上加以完善,基于人才需求角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更好地培养人才。如明确课程结构体系,课程结构优化;完善实践教学过程;课程单元优化。此外,重视课程体系实践性才能让课程得以落实,在教育教学中发挥有效作用,为社会培养源源不断的人才资源。
参考文献
[1] 何克抗,李晓庆.新时代教育技术学科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兼论教育部撤销部分高校“教育技术”本科专业的反思[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9(3):12-17.
[2] 何建.借力蓝墨云班课促进大学生学习投入的混合教学实践:以教育技术学专业《三维动画创作》课程教学为例[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9(5):55-57.
[3] 李磊.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求职清晰度的影响因素探究[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9(2):155-160.
[4] 李兆义,杨晓宏.地方高校师范类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体系优化及课程群建设研究[J].兰州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5):122-128.
[5] 方兵,楊成.教育技术学本科生职业能力提升策略研究[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109-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