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共生:新时代教育的价值追求

2019-09-20 14:03冯卫东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2019年6期
关键词:高级中学共生范式

冯卫东

江苏省通州高级中学在普通中学层面首创了“共生文化”的教育追求,并坚守了三个时期:从“十一五”时期的“中学师生自能发展同构共生研究”,到“十二五”时期的“基于师生发展的中学共生文化建设研究”,到“十三五”时期的“共生文化下的和谐人课程建设研究”。“共生文化”的本质特征是师生异质包容互惠、共同发展,体现了他们摒弃短期的功利和眼下的价值,突破现行体制下普通中学以升学为主导的同质发展观的一种价值追求。

“以审美为价值取向的校本共生课程建设”正是新时代教育这一追求的典型表现。作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之一的“人文底蕴”,其所包括的“审美情趣”强调:具有艺术知识、技能与方法的积累;能理解和尊重文化艺术的多样性,具有发现、感知、欣赏、评价美的意识和基本能力;具有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具有艺术表达和创意表现的兴趣和意识,能在生活中拓展和升华美等。可见,培养学生成为一个有素质、有审美品位、会生活、面对艺术能够有所感悟的人,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江苏省通州高级中学的审美校本共生课程建设正在逐步实现这样的价值:

1.建构实施范式,创建审美共生载体。审美共生课堂范式构建主要由三部分构成,即“预学—感悟美”“合作—探究美”“展示—升格美”。其课堂的基本要素一般包括如下:预学感受体验→各美其美反馈→情景合作探究→鉴赏创作表达→美美与共提升。这一范式强调师生共同开发和实施的审美课程,突破了传统的校本课程实施框架,一方面充分关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有效应和了学生关键能力培养的时代要求;另一方面挖掘了教师的课程设计和开发能力,适应了课程改革的要求。

2.提升审美素养,丰富师生精神家园。该项目注重从师生的审美感受出发,在师生相互包容、相互影响的过程中认识美、评价美、感知美、鉴赏美、享受美、表达美、创造美,提高审美能力,升格审美情趣,提升自我审美素养。课程建设的目标从传统的主要关注学生学业发展变为更多关注师生在共同的审美活动中超越“自我”的有限性,在精神上走向自由境界,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家园,实现自己的审美理想。

3.探索新型路徑,体现高中品质追求。审美共生课程旨在以生命发展的审美境界为旨归,研发和实施富有校本特色的共生课程,为学生的审美人生奠基,在一定意义上促进了高中培养方式和目标的转变。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努力开发自然美、弘扬心灵美、实践行为美、培养内在美,更多地面向每个学生的终身、全面和健康的发展做准备,体现了高品质高中的自我独特追求。

总之,江苏省通州高级中学的审美共生课程项目的实施,为促进师生实现审美人生提高了一个可行的范例,具有较好的实践和借鉴价值。

(作者系江苏省南通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正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

猜你喜欢
高级中学共生范式
基于SCP范式的贵州省食用菌产业分析
谨言慎行
从教师视角谈“读思达”课堂范式——以“百分数的认识”为例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工商银行与第四范式正式签约共建银行AI核心系统
在体验中走向共生
如何才能做到回归课本
建筑与环境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