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玉安
近年来,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进入课堂,对课堂进行有效的补充和延伸,能够有效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枯燥”的课堂带来生机,使学生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笔者在计算机教学实践中,将微课恰当地融入课堂,既丰富了教学手段和内容,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微课要达到显著效果,精选教学内容并科学设计微课是关键。微课的选择要做到主题鲜明,内容精炼,具有较强的学习针对性和有效性,可聚焦于某个重难点、疑点或某个教学环节等有重要学习价值的内容进行设计。选定内容后,教师要紧扣“课程标准”,吃透教材,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教学内容微型化,科学合理做好微课教学设计。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微课的呈现时间,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进行精准、细致的划分,呈现学习形式的“碎片化”,保证微课内容的独立性,同时不能随意地将知识点割裂,要兼顾微课的完整性。
知识点并不是微课唯一的内容分割选择,要把学习的转折点作为微课内容的最小选取节点,学生不用按照顺序依次学习,只要按需选择内容或节点即可,以适应更多不同需求的学生学习。如《photoshop图形图像》教学中,学习利用通道抠图方法抠取女性人物头发,笔者把通道抠图这个知识点制作成微课,并把微课分解成五个节点:(1)通道的抠图的原理;(2)通道的选取;(3)调整黑白对比度;(4)获取选区;(5)总结通道抠图步骤。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需要的微课节点进行学习,如果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反复观看、揣摩,直到掌握为止,从而很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学习需求。
在计算机教学中应用微课,时间和地点可以選择,有很大的自主空间,可以适应不同的学生,非常适合学生自学。在课堂上和课后使用微课教学,教师要遵循“以学为主”的原则,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注意引导学生观看、使用微课,鼓励学生自学,真正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1.利用趣味性调动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有趣的微课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制作微课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想方设法提高微课的趣味性,如利用实物的演示把抽象枯燥的知识变生动形象,利用多媒体手段(包括动画、图片、声音、视频、文字等)刺激感观,利用交互式的小游戏设计来获得体验等,让学生爱上“微课”,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如在教学《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计算机硬件组装”时,笔者利用动画软件把微课制作成交互式的小游戏,把计算机主板、CPU、内存、显卡、硬盘、光驱、键盘、鼠标、显示器、机箱等配件制作成可以在微课中移动操作的元件,让学生在学习中利用鼠标进行移动组装,当操作正确或错误时都有文字和声音提示,大大增强了课堂趣味性和感观效应,不仅能让学生喜欢自主学习,也大大加深教学内容在学生脑海中的印象,提高了学习效率。
2.提出探究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在微课设计时,教师可以把探究性学习“问题”作为基础,“问题”是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的载体,教师通过“问题”的提出,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激励学生积极自主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成为学习的主人。如在EXCEL教学中,学习公式和函数时,笔者在微课中创设一个情景:学期考试结束了,班主任要对学生们的成绩进行统计,包括每位学生的各科成绩、总成绩、平均分、名次,然后提出如下问题:(1)怎样设计这张表?(2)怎样快速算出每位学生的平均分、总分、名次?通过创设一系列富有探究性的问题,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尝试操作,使学生在探究中获取新知识。
3.设计微学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微学案类似于学习任务单,是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起引导、提示和总结作用,这样能让每个学生根据教学的要求,明确掌握的知识及学习任务。教师要认真设计好微学案,要求学生掌握新知识,必须打开微视频自主学习,根据自身的学习进度,对操作的要点一遍又一遍地反复观看,直到能独立完成操作。这样,学生通过共享的微课资源落实学习任务,完成微练习,自主学习能力就能得到有效提高。
中职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教师要灵活使用微课资源,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反复学习自己需要的微课,从而解决学生水平上的差异问题,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1.微课应用于课前学习
随着移动通信工具的普及推广,现在基本上每个学生都有智能手机,笔者充分利用这个学习载体,把一些概念性的知识和基础操作内容制作成微课,上传到微课网络平台(如“知识视图”,网址:http://www.zsgen.com)或微信群上,让学生在课前根据学案自学微课,然后带着问题到课堂上交流、讨论和实践操作,教师进行答疑解惑,帮助学生内化知识。如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教学“计算机基础知识”这一内容时,笔者把计算机的基本概念、计算机的组成等基础知识和windows的基本操作通过创建图像、实物演示操作录制成微课,让学生根据学案要求进行课前预习,了解下一节课要学的新知识,到了课堂上就可以更好地掌握知识,逐步实现技能知识的熟练。
2.微课应用于课堂教学
微课资源类型丰富,将微课运用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如新课导入、新课讲授、重点讲解、难点突破、练习巩固、布置作业等,有利于照顾到不同水平的学生,辅助课堂教学。比如,在导入新课内容时,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的需要制作内容新颖的微课,先让学生观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其他教学环节,学生可以自主学习一些内容相对简单的微课;对一些比较难理解的问题和操作步骤较复杂的案例,如果教师讲完以后,许多学生仍然不明白或记不清操作步骤,教师也可以把这些内容制作成微课。如在《photoshop图形图像》课程中,路径的绘制与应用、绘制公司标志、制作火焰字、啤酒宣传海报、女性人物头发的抠取等案例都比较复杂,学生就可以通过微课反复学习,直到弄明白为止。这样通过微课辅助课堂教学,既可以让教师摆脱简单的重复劳动,又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轻松达到教学目的。
3.微课应用于课后巩固
计算机技能的掌握在于连续不间断的操作练习,光靠课堂学习远远不够,还需要课后不断地巩固练习。许多学生在课堂上没有学会,但出于惧怕的心理不敢问老师,就这样放过了许多知识点。在课后扩展练习中,学生碰到难题又得不到帮助的情况下,也往往会选择放弃或者随便完成,搪塞交作业。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在课后把课堂上使用的微课上传到网络,让没学懂的学生继续学习,反复观看视频,直到学会为止。同时,教师还可以制作一些拓展性的微课,如相关的专业知识介绍、其他的操作实例、作品欣赏等,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课后观看,引导学生拓展知识、总结重点、练习提高。
计算机是一门实用性和操作性很强的课程,教师通过使用微课,能够减少课堂信息冗余,给课堂教学带来生机和活力,让学生有更广阔的学习空间,从而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提高教学实效。
责任编辑 何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