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丰林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中小学校长在这个“大计”的实现中承担着十分重要的任务。校长能否真正承担起这一重任,取决于是否能很好地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能否以德为先,具有终身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本文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背景,探讨从校长工作室到共同体,如何更好地促进区域校长专业发展的有效路径。
校长工作室与共同体的核心价值。
总体而言,校长工作室一般是指以促进校长专业发展为目的,有组织、有目标、有内容的研修方式。它通常都有特定的研修主题,并由在相关领域有研究专长或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或名校长主持,参与人数不会太多,便于相互之间的深度沟通交流。但无论什么样的组织形式,它都有特定的时间期限,有仪式性的开始与结束,有一定的目标达成。所以,我们可将其称之为显性的研修方式。
共同体则不同,它既可能是有组织的显性形式,如工作室就是一种较好的研修共同体。但更多则是松散的、无特定组织方式的表现形式,其成员通常都有共同关注的问题,或者是有共同的兴趣爱好或价值取向。共同体没有特定的期限,也没有特定的目标,但对校长持续的专业成长或日常实践问题的解决,却有着积极、便利的帮助。所以,它更多是一种隐性的形式,并且大多是由显性的研修形式衍生而来。
无论对校长采用什么样的培训形式,也无论对其效果的评估运用什么样的指标,能否在培训结束后形成长期相互帮助、相互支持的共同体,应该是至关重要的因素。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笔者认为,工作室是校长专业研修的有益形式,而共同体则是赋予校长终身学习力和可持续发展力的专业支持形式。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借用这一观点,在校长职业发展历程中,我们同样需要推动专业共同体的形成,助力校长相互支持、相互促进、共同成长。
从工作室到共同体的区域协同策略。
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校长开展工作室研修,进而建立研修共同体,提供了重要的政策优势和区位优势。借助这种优势,可以积极推动必要的协同策略,以促进区域校长专业发展,进而促进区域教育优质公平。这些策略如果借用《孙子兵法》的说法,就是“曲制、官道、主用也”。
“曲制”策略,就是要建立京津冀校长协同发展的组织机制。笔者以为,可以三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联合牵头,建立三地校长专业发展合作机制。合作机制可采用主席制的方式,定期开展工作交流与沟通,充分利用三地的优质教育资源,推动建立联合工作室,并以工作室为主要形式,促进三地校长形成广泛的学习与实践共同体。
“官道”策略,就是要推动京津冀校长协同发展的制度建设。协同机制的建立必须以制度为依托,打通原有的地域政策壁垒。三地可联合制定培訓经费使用管理、培训资源开发与共享、培训立项与学分互认等一系列制度,推动合作从形式走向实质,确保各项工作顺畅开展。
“主用”策略,就是积极推动协同促进校长成长的方式方法。具备了“曲制”“官道”的条件,“主用”也就更加简单易行了。具体来讲,可运用的方式比较多,如联合实施培训者培训,形成推动合作培训的培训者队伍;联合开展学术研讨与实践经验交流活动,提升培训的专业化水平;开展校长跨区域短期轮岗,在实践中锻炼成长,等等。
总之,笔者认为,应该充分利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国家政策,借助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力量,积极建立校长终身发展的联合机制,最终实现京津冀教育的优质公平发展。
(作者系北京教育学院副院长)
(摘自《中国教育报》)
(责任编辑:朱福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