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丽菲热·吐尔洪 祖丽胡马尔·努尔艾合买提
[摘要]目的:对安氏Ⅱ1女性错牙合畸形患者正畸治疗前后颏部软组织形态的变化进行比较,讨论颏部软组织本身的厚度对颏部软组织形态治疗前后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出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口腔正畸科就医的100例女性患者,年龄18~35岁。每位患者拍摄头颅侧位片,对颏部软组织厚度进行测量,并根据测量结果进行分组建立颏厚度分类标准。选择50例乌鲁木齐地区安氏Ⅱ1女性患者,均拍摄治疗前后的头颅侧位片,测量治疗前的颏部软组织厚度,根据第一部分测量结果进行分组:薄颏型组、均颏型组和厚颏型组,观察并研究不同厚度颏部形态在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①治疗前三组颏部软组织测量项目的比较中,薄颏型组的颏唇沟深度明显小于均衡型组和厚颏型组;薄颏型组的颏唇角则大于厚颏型组与均衡型组;薄颏型组的颏沟倾角小于厚颏型组,与均衡型组无明显差别;②三组治疗结束后自身对比结果显示:颏部软组织厚度均减小,颏唇沟深度减小,颏唇角、颏沟倾角在薄颏型组治疗前后的变化是减小,而在其他两组中的变化是变大;③治疗结束后薄颏型组的颏厚度与其他两组相比是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薄颏型组的唇沟深度小于厚颏型组,三组中其他测量指标之间也有区别,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不同厚度的颏部软组织的形态之间存在差异,治疗前后薄颏型的变化较理想;均衡型、厚颏型颏部应更加注意前牙内收量等因素。
[关键词]颏部厚度;头影测量分析;安氏Ⅱ1;治疗前后;女性
[中图分类号]R78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9)09-0081-05
侧貌美观是正畸治疗关注和追求的目标,颏部为面下1/3的组成部分,它的形态则是影响侧貌美观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1]。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面部美学的重视越来越提高。安氏Ⅱ类1分类是常见的错牙合畸形,且严重影响患者的容貌,是目前多数患者要求正畸治疗的原因之一[2-3]。颏部后缩或者甚至有些患者多表现为无颏突是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临床颜貌特征之一。所以在临床治疗中改变面下1/3的侧貌形态时,应多加关注颏部形态变化。
1 资料和方法
1.1 乌鲁木齐地区女性人群颏厚度标准的建立
1.1.1 研究对象:选出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口腔正畸科就医的100例18~35岁乌鲁木齐地区女性患者。纳入标准:无既往外伤史、颌面部手术史及正畸史。
1.1.2 方法:用winceph7.0软件对100例患者治疗前的头颅侧位片进行定点并测量,由同一人在电脑上进行描绘,在不同的时间进行3次测量,取平均值,用以评估颏部软组织厚度。将100例患者的颏部厚度由小到大进行排列,样本≤25%为薄颏组,75%>样本>25%为均衡组,样本≥75%为厚颏组[4-5]。颏厚度的测量指标见图1。
1.2 颏部形态的相关研究
1.2.1 研究对象:选择2015年1月-2018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口腔医院就医的50例女性成年患者。纳入标准:①乌鲁木齐地区女性;②年龄18~35岁;③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无颞下颌关节病,无唇腭裂病史及外伤史;④接受了四颗第一前磨牙的对称拔牙术后,用直丝弓矫治器矫治;⑤均角(29°≤SN-MP角≤40°)患者;⑥治疗前头颅侧位片记录及临床病历记录完整、清晰;⑦全身状况良好,无系统性疾病、牙周组织健康;⑧患者对治疗方案知情同意,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2 方法:50例女性患者根据1.1统计结果分为薄颏组、均衡组和厚颏组,分别测出每组颏部形态相关指标治疗前后的值,并对颏厚度与其他相关测量值的相关性分析[6-7]。测量方法见图2。
1.3 统計学分析:采用SPSS 20.0软件包建立数据库,对薄颏组、均衡组、厚颏组治疗前后的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f法后各测量值的差异采用配对t检验,P 2 结果 2.1 乌鲁木齐地区女性人群颏部厚度分类标准的建立:对100女性患者颏部软组织厚度测量后进行分组,颏软组厚度<8.87mm定义为薄颏型,颏软组织厚度(8.87~11)mm为均衡型,颏软组织厚度>11mm为厚颏型。根据上述结果对50名Ⅱ1女性患者治疗前的颏部厚度进行分组:薄颏型(n=10),均衡型(n=24),厚颏型(n=16)。 2.2 颏部形态的相关研究:三组治疗前颏部软组织测量项目的比较结果见表1。治疗前,薄颏型组的颏唇沟深度明显小于均衡型组和厚颏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厚颏型组的颏沟倾角明显大于薄颏型组,相差6.57°±1.7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薄颏型组的颏唇角均大于均衡型组和厚颏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中其他测量指标之间比较虽也存在差异,但均无统计学意义。 三组治疗前后颏部软组织测量项目的自身比较结果:①治疗结束后三组的颏部软组织厚度显示均减小,但只有厚颏型组治疗前后的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颏唇沟深度在三组中的变化也显示减小,但其中均衡型组的治疗前后的变化比较明显,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颏唇角、颏沟倾角在薄颏型组治疗前后的变化显示减小,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均衡型、厚颏型组中显示的结果是颏唇角、颏沟倾角变大,但治疗前后的变化同样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三组治疗后颏部软组织测量项目比较,见表3。治疗后,薄颏型组的颏厚度与其他两组相比是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薄颏型组的颏唇沟深度浅于厚颏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中其他测量指标之间也存在差异,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薄颏组、厚颏组治疗前后面像及头侧像见图3~6。
3 討论
目前,在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中,颏部软组织变化及影响的研究结果差异较大,并没有最终的结论,是因为颏部形态的变化受年龄、性别等诸多因素的影响[8-21],且这些研究较少考虑到颏部软组织厚度对于颏部形态变化的影响,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讨论颏部软组织厚度对于颏部形态变化的影响。由于安氏Ⅰ、Ⅱ、Ⅲ类错牙合畸形的颏部形态各有差异,为了排除干扰,且临床上安氏Ⅱ类1分类患者较多,其发病率为15%~20%[22],因此选择安氏Ⅱ类1分类患者作为本此研究对象。
本研究考虑到了颏部本身厚度对颏部软组织治疗前后变化的影响。研究显示,治疗前不同厚度的三组研究对象的颏部软组织的形态是具有差异的,颏部软组织厚度较薄的一组相比其他两组拥有较浅的颏唇沟和较钝的颏唇角,可能是因为薄颏型组的软组织颏前点较其他两组稍靠后,H线比较直立,因而导致颏唇沟的深度较其他两组浅。对于颏唇角而言,薄颏组的软组织颏前点靠后,它与软组织B点的连线相对于其他两组比较有逆时针旋转的趋势,从而使颏唇角表现为较钝。颏沟倾角是反映颏唇沟倾斜的程度,治疗前薄颏型组的颏沟倾角明显小于厚颏型组,相差6.57°±1.77°,表明颏沟倾角的变化与颏唇沟的变化是同步。三组治疗前后的颏部软组织形态变化比较时发现,三组的颏部软组织厚度都在减少,但无统计学意义,这点与其他的既往研究相同[23]。
三组治疗前后自身对比研究显示:治疗结束后颏唇沟深度减小,但是颏唇角、颏沟倾角的变化在三组的表现是不一致的,在薄颏型组的变化是在减小,而在其他两组的变化显示是变大。由此得出拔牙矫治后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均角型患者的颏部变化中,颏部软组织厚度的减小与颏唇沟深度减小是明显可以观察到的。而颏唇角、颏沟倾角的变化与颏部软组织的厚度相关,厚度不同治疗后的变化也是不同的。
拔牙矫治是临床中常规的治疗手段。在治疗过程中发生变化的不只是硬组织,相应的软组织也会发生变化。以往的研究得出,拔出前磨牙内收前牙时唇部内收,且两者之间呈正比关系[4,24]。唇部内收会影响颏唇沟的改变,唇部内收的多导致颏唇角变浅。根据本研究结果,均衡型和厚颏型颏部内收下前牙时不能过多内收前牙,以免颏唇角更加变浅。Subtelny医师曾提出软组织形态与其下方覆盖的硬组织形态之间并不完全相同,对于软组织随硬组织改变而发生的变化,覆盖在硬组织上方的软组织厚度是决定性的因素[4],Kasai认为颏部变化与厚度有关系[25]。由此本研究认为,颏部软组织变化的多样性与颏部的厚度是有关的,所以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判断颏部变化时不能忽略颏部厚度对颏部形态变化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肖雪玲,白丁,韩向龙.正畸美学的发展与回顾—认知协调侧貌[J].口腔医学,2018,38(1):92-96.
[2]李仲,刘思颖,杨妍,等.颏唇角改变对中国汉族人群软组织侧貌影响的审美评价[J].北京口腔医学,2017,25(4):197-201.
[3]杨静云,何昌平,张翼,,等.骨性Ⅱ类成年患者不同治疗方式下的
侧貌审美评价[J].上海口腔学,2017,26(4):414-418.
[4]邹兰熠,陈允嘉,刘恒朗,等.正畸治疗中唇部软组织厚度对安氏II类1分类女性患者唇部回收的影响[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6,41(4):394-398.
[5]Oliver BM.The infiuence of lip thickness and strain on upper lip response to incisor retraction[J].Am J Orthod J,1982,82(2):141-149.
[6]罗卫红,傅民魁.面部侧貌美学特征的调查分析与研究(第一部
分)[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1998,14(3):202-205.
[7]罗卫红,王壬.面部侧貌美学特征的调查分析与研究(第二部分)[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2000,16(3):232-233.
[8]Kamak H,Celikoglu M.Facial soft tissue thickness among skeletal malocclusions: is there a difference?[J].Korean J Orthod,2012,42(1):23-31.
[9]赵艳红,王春玲,刘东旭,等.不同垂直骨面型安氏Ⅱ1类错牙合的软组织侧貌特征[J].上海口腔医学,2006,15(5):469-472.
[10]Celikoglu M,Buyuk SK,Ekizer A,et al.Assessment of the soft tissue thickness at the lower anterior face in adult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skeletal vertical patterns using 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J].Angle Orthod,2015,85(2):211-217.
[11]于爽,邵玶.不同垂直骨面型骨性Ⅲ类错牙合唇颏部软组织形态特征研究[J].中国美容医学,2018,27(2):123-126.
[12] 王凌,栗震亚.甘肃省青少年不同错牙合畸形的颏部形态研究[J].中国美容医学,2015,24(2):51-55.
[13]吴涛,邵斌杰,莫宏兵.Ⅱ类Ⅰ分类不同垂直骨面型成人口周软组织特征的头影测量分析[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6,32(6):861-864.
[14]Janson G,Putrick LM,Henriques JF,et al.Maxillary third molar position in Class II malocclusions: the effect of treatment with and without maxillary premolar extractions[J].Eur J Orthod,2006,28(6):573-579.
[15]王文婷,张翔,曹军.垂直骨型对Ⅱ1类错牙合患者面下1/3软组织结构影响的研究[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7,33(1):83-87.
[16]Macari AT,Hanna A E.Comparisons of soft tissue chin thickness in adult patients with various mandibular divergence patterns[J].Angle Orthod,2013,84(4):708-714.
[17]Gomez Y,Zamora N,Tarazona B,et al.Cross-sectional human study of soft tissue chin (STC) thickness in adult patients in relation to sex, facial pattern and skeletal class[J].J Craniomaxillofac Surg,2017,45(8):1205-1211.
[18]Tatjana P,Zorica B.Male and female characteristics of facial soft tissue thickness in different orthodontic malocclusions evaluated by cephalometric radiography[J].Med Sci Monit,2018,24:3415-3424.
[19]林杨,段银钟.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不同拔牙模式对青少年颏部形态变化的影响[D].西安:第四军医大学,2009.
[20]许天民,刘妍,黄微,等.临界病例拔牙与不拔牙矫治对颅颌面软组织形态的影响[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36(6):650-654.
[21]吴敏娟,张余光.下颌骨的生长发育及下面部衰老后的变化[J].中国美容医学,2007, 16(9):1302-1304.
[22]陈扬熙.口腔正畸学基础技术与临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588.
[23]Zhang SF, Lin XP,Zheng ML.Soft tissue changes of chin with different premolar extraction patterns[J].Shanghai Kou Qiang Yi Xue,2009,18(5):475-479.
[24]Hodges A,Rossouw PE,Campbell PM ,et al. Prediction of lip response to four first premolar extractions in white female adolescents and adults[J].Angle Orthod,2009,79(3):413-421.
[25]Kasai K.Soft tissue adaptability to hard tissues in facial profiles[J].Am J Orthod Dentofacial Orthop,1998,113(6):674-684.
[收稿日期]2019-05-22
本文引用格式:迪麗菲热·吐尔洪,祖丽胡马尔·努尔艾合买提,贾俊,等.不同厚度颏部安氏Ⅱ1类患者颏部形态的变化研究[J].中国美容医学,2019,28(9):8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