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铜河家风,塑沙湾廉声

2019-09-20 03:05邓苗苗
廉政瞭望 2019年9期
关键词:沙湾家训丝路

邓苗苗

一开始,沙湾区纪委副书记、监委副主任张向东对《南丝路铜河家风家训文化研究》的成书不抱任何希望。以一个区纪委监委的力量,完成一部既具学术价值,又能使领导干部读后有所触动的家风家训教育读本,并不算是一件容易的事。

成书多艰辛

汉武帝时,朝廷在沙湾一带开铜矿铸币,因而大渡河进入沙湾境内,得名“铜河”。铜河文化也因此而来,是南方丝绸之路上客家文化的代表。张向东早有对其梳理的想法,但历史悠久加上所涉区域不小,素材的收集与取舍成为一大难点,这让纪委监委工作人员感到十分头疼,便想到向沙湾区文广新局求助。

“你要是只想根据铜河文化弄一个简单的小册子或者内部资料,仅供传阅,实际意义不大。铜河家风家训文化有自己的特点,如果你们有心,我们也有心做出不一样的东西。当然,难度肯定是存在的。”沙湾区文广新局干部陈正宏如此坦言。多次沟通后,沙湾区纪委监委终于下定了决心:“做!”

正在此时,四川师范大学影视与传媒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肖衛东来到沙湾区文广新局挂职锻炼,这给《南丝路铜河家风家训文化研究》一书的前期准备工作注入了一份力量。在专家深度参与的背景下,2016年底,编撰团队开始对区境内铜河两岸的民族民间文化和家风家训文化开展了长达一整年的田野调查研究。

早上七点出发,晚上八九点还在外面,调研资料当天就要整理,工作到半夜十二点是编撰团队的常态。几乎全年无休,他们的足迹印刻在沙湾区13个乡镇1个办事处127个行政村的田间地头。比起高强度、高密度的工作,更让张向东感到担心的是调查途中可能会遭遇的危险。

团队中的林昌华是沙湾区文联主席,他也参加了这次调研。一次,行走在山间,本就崎岖的小路堆满了伐木工人砍下还没来得及运走的木材,林昌华在跨过木材时,本就不稳固的木材滚动引发连锁反应,他差点被压在重重的木材之下,十分惊险。对于此类的涉险经历还有不少,但无论是林昌华还是陈正宏,对记者说起自己遭遇的危险,都是一脸淡定。

“在沙湾区这样一个地方,要完成这本书,需要多方的力量,也会有很多的阻碍和危险。但把一个地区的传统优秀文化以家风家训作为专题来梳理研究,这在四川省内还是一个创举。”回忆起两年来的艰辛,张向东认为一切都值。

一本“适当放大”的书籍

《南丝路铜河家风家训文化研究》可以说是全国为数不多的从区域范围进行家风家训研究的专著。沙湾区纪委监委的初心是收集整理该区家风家训,以具有丰厚底蕴的廉洁文化育人。但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认为,也许可以“适当放大”。

相较于沙湾区纪委监委以往通过发短信、做宣传画反腐倡廉的做法,《南丝路铜河家风家训文化研究》显然更有深厚的历史底蕴。文化积淀、忠廉传世、孝悌相继、修齐教子、仁义待人五个篇章,讲述了沙湾历代先贤廉洁为官、修身正行、齐家治国的动人故事,以丰富的素材为当代沙湾人再现了铜河两岸百姓世代恪守优秀家风家训,艰苦创业、修身报国的人物群像。

将廉洁教育与宣传地方文化融合在一起,既可以促进区内干部家风、百姓民风的良性引导,还能将优秀传统文化应用于沫若故里文化城的建设。

“父之所贵者慈也,子之所贵者孝也。君之所贵者仁也,臣之所贵者忠也。兄之所贵者爱也,弟之所贵者敬也……”这是沙湾今传《古柏三槐堂王氏家谱》中日用常规的内容。尽管距离2016年的田野调查已经过去了很久,肖卫东仍对三槐堂王氏传承至今的优秀家风家训印象深刻。

“一个领导出了问题,根源肯定是从家风开始。从我们查处的大部分典型案例来看,部分违纪领导干部家中根本没有家风家训的概念。《南丝路铜河家风家训文化研究》的出版分发,受到了全区各单位的重视。”据张向东介绍,沙湾区纪委监委分发书籍的同时还建议各单位、各部门的领导都在阅读此书之后提炼一句话,总结自家的家风家训。

“‘勤俭持家,真诚待人,无愧于心,这是我们彭家的优良传统,希望你在传承家风的同时,能敬业、守法、奉公,在为社会创造财富方面有所突破。”这是沙湾区政协副主席彭健康写给儿子的一句话。在张向东看来,通过这样的“小事”来破题,强化家风教训的教育,能形成相关的概念,筑牢反腐倡廉家庭防线。

猜你喜欢
沙湾家训丝路
丝路梦
丝路
梦丝路
番禺沙湾古镇保护更新的分析与研究
丝路谣
家训伴我成长
《朱子家训》(四)
《朱子家训》(二)
《朱子家训》(一)
多源多相复杂储集层预测——以春风油田新近系沙湾组一段1砂组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