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旭鑫
学校地处回民聚居区,师生涵盖回族、满族、彝族、蒙古族、土家族等多个少数民族。不同民族的信仰、文化及生活习惯,形成了学校独特的民族教育教学资源。学校经过认真思考和积极探索,努力发展民族团结教育的办学特色。
第一,挖掘各学科教材中蕴含的民族团结教育素材,并将其渗透于综合实践课程。各学科充分挖掘民族团结教育素材,依据素材制定不同的渗透点,在综合实践学科教学中开展以民族文化为主题的实践活动。例如,挖掘小学阶段教材中出现的民族,指导学生对其历史变迁、故事与传说、服饰特点、饮食特点、建筑特点、歌舞特点、节日与风俗习惯等方面开展研究,感受各民族生动鲜活的文化气息,体验各民族丰富浓厚的文化底蕴。课外以阅读民族文学、观看民族影片、践行民族礼仪、学习民族英雄等方式,并利用校会、班队会、红领巾广播等形式进一步拓展,营造团结友爱的氛围,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形成民族团结的基本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第二,整合校内外民族团结教育资源,丰富综合实践课程。作为一所民族传统体育校,我们尝试将综合实践与民族体育运动相整合,使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更多元、内容更丰富、形式更多样。我们利用“课后三点半”时间,开展竹竿舞、棍棒杆、武术套路、旗操、抓坛子、打花棍、射箭等民族体育项目的教学与实践,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又激发学生积极探索民族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情,让学生在玩中了解民族文化、在玩中得到发展。同时,我们探索包括民族舞蹈、民族音乐赏析、民族乐器、民族剪纸艺术、布贴画、谷物贴画的学科综合,学生可以根据兴趣与爱好,进行选择。学生动手操作,亲自体验民族技艺,既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民族特色手工艺,又促进各民族文化之间的理解和体认。
第三,多元的综合实践课程评价让每个民族的学生都得到发展。综合实践课程的评价应尊重民族差异、文化差异,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合适的发展。在评价形式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自我评价、生生互评、师生互评和小组评价等多种形式相结合。在评价内容上,不仅注重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学生活动的组织、课堂气氛的創设,更注重情感价值观、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在评价方法上,不以单一方式量化,而多采用调查访问、作品展示、学习感悟、学习收获、实践报告单、学习导学单等开放性、多元化的方法,多角度、全方位地评价学生,最大程度地尊重每个民族学生的个性发展。
我们将进一步开发以探究校史、走访少数民族地区为主要内容的综合实践校本课程,进一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各民族师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促进各民族师生和睦相处。
编辑 _ 李刚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