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肖锋
图/视觉中国
电视剧“限集令”在路上。最近,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正在调研出台限定电视剧集数的新规,新规上限为40集。这将会是继严厉打击演员高片酬之后,针对国产剧“注水”问题的又一次重拳出击。
早在2018年12月的备案通报中,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就通报了12月份单月的49部电视剧集数变更,要求通通压缩剧集,其中就包括前阵子热播的《长安十二时辰》。据广电总局统计,2019年6月,全国电视剧备案公示的剧目共有58部、2002集,平均每部剧时34.5集,而去年同期的数据是平均每部剧39.7集,两年相比,平均每部减少5集。
但近几年观众们仍然对“注水剧”怨声载道。问题的根源在于,“集”不仅是电视剧创作上的要求,更是资本意志的结果:一部成本已定的电视剧,最终能够剪辑出的集数越多,或戏码拉得越长,成本就越被摊薄,出品方的收益自然就越高,因此制播方将“干货”故意拉长、稀释,以便插入更多广告。“30集的剧本‘抻成40集非常正常,50集也不是梦。”
对剧集数的监管,长期来看效果并不明显。数据统计,2004年至2008年之间,国产剧平均每部的集数还控制在30集之内;2009年至2012年剧集数就延长到30集至35集;2013年之后剧集数更是一路上扬。此前数次限制集数的行动也是不了了之。这次,能奏效吗?
其实“限集令”也只是权宜之计,有业内人士认为:“就是因为没办法定义‘注水剧,所以总要找到一個可以量化的抓手。这个抓手就是集数,以40集为上限就有标准可依了。”
电视剧集数的多少并非衡量品质的指标,而是多方博弈的结果。主管单位、观众、编剧们都希望电视剧紧凑精炼、不拖沓,而制作方和播出方则会按照买卖惯例考虑,剧集的价格是按照“集数乘以单集价格”来计算,在不伤害作品质量的情况下,剧制作方往往会选择拉长集数来增加卖剧收入。当然,并非剧目越长就越“水”。奈飞的热播剧《权力的游戏》就拉长到第八季而成为史诗级作品,但又有多少长剧能做到“不伤害作品质量”呢?
去年以来,广电政策方面既要求降低演员片酬比例,也要求以“小成本、大情怀、正能量”的三原则来指导创作。“注水剧”显然不符合主管单位政策,也会伤害整个国剧市场。如何理性培育娱乐市场?除主管单位外,行业自律、自觉十分必要,同时,客观的市场评判标准如“注水量多少”等也应有必要制定。为此,除大力整顿现有收视率评价体系外,还要就思想、创新、艺术价值、专业化等指标推出类似电影界“豆瓣评分”那样的“美誉度”指标。
另一方面,对于人们喜闻乐见的国产剧当然不能以“限集令”束手束脚,内容特别丰富的剧可以适当延长。资本投入文化产品生产本是好事,但制约资本的力量除监管外,主要还是要依靠市场力量和观众来决定。谁是好剧、谁“注水”,要既看真实的收视率和“美誉度”,也要相信观众的眼光——剧集过水,观众肯定就转台了。
我们相信,好的国剧市场还是“放”出来的,监管只需点到为止。“一刀切”的做法尽量少一些,多用弹性手段。除了监管,同时也要相信市场和观众手中遥控器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