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炜, 田 丽
(榆林学院, 陕西 榆林 719000)
大棚黄瓜已经成为半干旱区黄瓜生产的主要形式,西北半干旱区土质以沙壤土为主,大棚中的土质较差,团粒体结构、田间持水量、容重均较差。为了提高产量而大量施用化肥,致使土壤有害化肥残留增大,土壤有机质减少及微生物活动降低,土壤理化结构变差[1-2],最终导致黄瓜的产质量下降。为了维持或提高产量,往往施用更多化肥,形成产质量不升反降的恶性循环。虽然很多种植户也意识到这个问题,在实际生产上也利用有机肥作为基肥施用,但市面有机肥品种多样,质量参差不齐,一些品种难以溶解吸收,挫伤了种植户施用有机肥的积极性。菌肥既是肥料,也是一种微生物土壤改良剂[3-4],内含多种有益细菌。施用菌肥后其可利用有机肥迅速繁殖,提高土壤酶活性[5]、促进土壤有机质的分解[6]和改善土壤团粒体结构及理化性质,提高土壤田间持水量及营养元素含量等,有利于提高养分利用率和降低水肥成本,实现土壤的可持续利用和提高果实产质量[7-8]的目的。
关于黄瓜生产上施用菌肥方面的研究已有较多报道,赵贞等[9]研究表明,日光温室黄瓜施用菌肥,其产量、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和Vc含量均较对照高。王涛等[4]研究了微生物菌肥对连作黄瓜生长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施用菌肥能明显改善土壤孔隙度和提高土壤速效养分的含量。李敏等[10]研究表明,施用菌肥可显著提高土壤中蛋白酶、淀粉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有利于土壤养分分解为速效养分。西北半干旱区黄瓜大棚土壤的物理性质、养分结构和其他地区有明显区别,土壤养分变化有其特殊规律,所以菌肥对黄瓜生长及品质的影响也存在差异。但目前菌肥对大棚黄瓜影响的相关研究以南方地区大居多,鲜见西北干旱区大棚黄瓜施用菌肥的研究报道,生产上缺乏相应的应用技术规范指导。为此,研究菌肥对大棚黄瓜生长及产质量的影响,以期为西北半干旱区大棚黄瓜合理施用菌肥提供科学依据。
1.1.1 供试品种 黄瓜品种为博新808,市购。
1.1.2 肥料 菌肥为菌动力(含芽孢杆菌、木霉菌、乳酸菌、固氮菌和放线菌等),山东淮坊君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滴灌肥,NPK滴灌肥自制;羊粪,当地腐熟后的羊粪,当有机肥作基肥施用。
1.1.3 仪器 502型手持SPAD计,河南郑州南北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试验于2018年5-7月在陕西榆林市榆阳区榆林学院实习基地大棚(109°35′E,38°37′N)进行,土质沙壤,试验地容重1.45 g/cm3,田间持水量16.18%。有机质5.06 g/kg,碱解氮43.17 mg/kg,速效钾102 mg/kg,有效磷16.18 mg/kg。
1.3.1 试验设计 试验设5个处理,即:不施用菌肥的对照(CK)及4个菌肥施用量处理(J1~J4)。J1~J4的菌肥施用量依次为600 kg/hm2、800 kg/hm2、1 000 kg/hm2和1 200 kg/hm2。菌肥作为基肥1次施入。大棚试验采用水肥一体管理,各处理基施羊粪3 000 kg/hm2,追肥为NPK滴管肥800 kg/hm2,灌水量为5 000 m3/hm2。栽培密度约34 000株/hm2。每个小区5.7 m2, 3次重复,随机区组设计。
1.3.2 指标测定 在盛果期用电子天平测量果实产量,并用常规方法测量生物量、株高、茎粗及叶片数。叶绿素SPAD采用502型手持SPAD计测定,可溶性糖含量采用AAS法测定,Vc含量采用2,6-二氯靛酚滴定测定,硝酸盐含量采用水杨酸法测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用考马斯亮蓝法测定。
采用Excel 2010和SAS 8.01统计与分析,不同处理各项指标差异性均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
从图1看出,不同处理黄瓜的株高、茎粗、单株干重和叶绿素SPAD等的变化趋势。株高:不同处理为92~126 cm,以J3最高,J4其次,CK最矮;菌肥不同施用量处理均显著高于CK,J1与J2间、J3与J4间差异不显著,J1、J2与J3、J4差异显著。茎粗:不同处理为6.3~9.0 mm,以J3最粗,J4其次,CK最细;菌肥不同施用量处理均显著高于CK,J1与J2间差异显著,J3与J4间差异不显著,二者与J1、J2间差异显著。单株干重:不同处理为24.6~31.7 g,以J4最重,J3其次,CK最轻;菌肥不同施用量处理均显著高于CK,J1与J2间、J3与J4间差异不显著,J1、J2与J3、J4差异显著。单株叶片数:不同处理为14.5~17.3片,J3与J4较为接近,相对较多,分别为17.2片和17.3片,CK最少;菌肥不同施用量处理均显著高于CK,J2、J3、J4间差异不显著,三者与J1差异显著。叶绿素SPAD:不同处理为40.5~52.3,以J3最高,J4其次,CK最低;菌肥不同施用量处理均显著高于CK,J2、J3、J4间差异不显著,三者与J1差异显著。说明,施菌肥有利于改善土壤物理结构及微生物在土壤中活动,促进黄瓜根系对土壤养分的吸收,促进其叶片的生长,为叶片叶绿素的合成提供有益大/中/微量营养元素,叶绿素含量提高。综合看,西北半干旱区大棚黄瓜菌肥的最高施用量为1 000~1 200 kg/hm2,继续增加菌肥施用量,对半干旱区大棚黄瓜生长无明显效果。
注: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下同。
Note: Different lowercase letters indicat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tP<0.05.The same below.
图1菌肥不同施用量黄瓜的生长指标
Fig.1 Cucumber growth variation with different application amounts of bacterial fertilizer
Vc、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是黄瓜果实的品质指标,其含量越高,说明黄瓜品质越好;硝酸盐特别是亚硝酸盐对人体健康有极大危害,其含量越高,说明黄瓜品质越差。从图2看出,不同处理黄瓜的Vc、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及硝酸盐含量的变化。Vc:不同处理为5.3~9.7 μg/g,以J3最高,J4其次,CK最低;菌肥不同施用量处理均显著高于CK,J2、J3、J4间差异不显著,三者与J1差异显著。可溶性糖:不同处理为2.62%~5.18%,以J4最高,J3其次,CK最低;菌肥不同施用量处理均显著高于CK,J1与J2间、J3与J4间差异不显著,J1、J2与J3、J4差异显著。可溶性蛋白质:不同处理为0.77~1.62 mg/g,以J3最高,J4其次,CK最低;菌肥不同施用量处理均显著高于CK,J2、J3、J4间差异不显著,三者与J1差异显著。硝酸盐含量:不同处理为42.8~47.2 mg/kg,以CK最高,J2其次,J4最低;CK显著高于菌肥不同施用量处理,J1与J2间、J3与J4间差异不显著,J1、J2与J3、J4差异显著。表明,随着菌肥施用量的增加,黄瓜品质指标总体呈升高趋势,硝酸盐含量呈逐渐下降趋势。说明,施用菌肥对提高黄瓜品质具有重要作用。
从图3看出,在不同处理中,产量以J3最高,为893.7 t/hm2;J4其次,为92.6 t/hm2;CK最低,为3.2 t/hm2。菌肥不同施用量处理均显著高于CK,J1与J2间、J3与J4间差异不显著,J1、J2与J3、J4差异显著。说明,施用菌肥比单一施用有机肥和化肥更有利于提高大棚黄瓜的产量,且增产效果显著。综合看,菌肥施用量以1 000~1 200 kg/hm2为宜。
图2 菌肥不同施用量黄瓜的果实品质
图3 菌肥不同施用量黄瓜的产量
Fig.3 Cucumber yield with different application amounts of bacterial fertilizer
西北半干旱区土质以沙壤为主,大棚黄瓜栽培投入高、产量低。该地区由于土壤微生物活性及土质物理结构差,再加上有机肥难以分解,简单地采用多施有机肥的效果有限,而施用菌肥可以很好地解决该问题。菌肥作为一种新型肥料,在生产实践中,需要人们有一个逐步认识的过程,所以做好技术示范尤为重要。
研究结果表明,在西北干旱区土质结构差的黄瓜大棚施用菌肥,随着菌肥施用量的增加,黄瓜品质含量指标总体呈升高趋势,较对照提高100%~130%,硝酸盐含量呈逐渐下降趋势,黄瓜产量较对照提高8.9%左右。说明,施用菌肥对提高黄瓜产质量具有重要作用。赵贞等[9]研究表明,施用菌肥温室黄瓜产量提高17%。王广印等[11]报道,施用菌肥大棚春番茄产量提高23%。在西北干旱区的试验结果与其还有较大差距,原因在于试验地存在较大差异,山东和河南等地大棚土壤生态环境、物理结构本身较好,投入菌肥后,菌肥中的细菌在适宜的土壤环境下繁殖较为迅速;而该试验大棚位于西北干旱区,土质疏松,团粒体结构等物理性质差,菌肥中微生物投入土壤后,繁殖能力相对较差,对产量的促进作用也相对较小。但只要每个生产周期坚持施用菌肥,随着土壤生态的逐步提高,微生物在土壤中的繁殖活动能力增强,施用菌肥促产的效果必然呈递增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