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理标准大讨论与中国学术话语体系的价值转向

2019-09-20 08:16曹咏萍
时代人物 2019年26期
关键词:话语学术价值观

□文|曹咏萍

(作者单位:广东省社会科学院)

中国古代与近代学术话语体系价值流变及其历史逻辑

话语是运用中的语言。按照话语主体的不同,我们可以将话语大致分为政治话语、学术话语、大众话语等。话语是一定主体传播的思想理念,包括这一主体所持的真理观和价值观,特别是价值观尤为重要。价值观真正规定着话语表达的根本旨向。

伴随中国思想史的展开,中国学术话语史也绵延至今。中国古代思想世界在对天体地形的观察体验与认识中,逐渐产生宇宙天地有中心与边缘的思想,由此而生发出一系列基于“中央与地方”、“内与外”等关于天地差序的价值观念。而这种价值观念被一整套仪式固定下来用以表现人类社会的等级秩序,并通过仪式赋予它与宇宙自然秩序同样的权威性与合理性。

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天子失官,学在四夷。于是多种学说从不同的价值立场出发进行新的探索。此阶段的学术话语体系也相应地呈现了多元样态。儒家的伦理价值转向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种。儒家把价值本源推向尊重秩序、尊重规则的最为深层的心里与情感基础——“仁”。这就意味着学术话语体系的价值取向也因此发生了由不言自明的外在天道律令转为人内在自觉的伦理道德。

秦汉之际统一王朝的建立,思想价值观念随之发生了整合,儒学在坚持自身立场的过程中,经过改造与妥协,确立一个以君主为中心的社会秩序,从而形成一套规范与模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一总价值观念贯通其中。在近代西方思潮对它进行整体冲击之前,基本没有根本性改变。

引导中国革命最终取得成功的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术话语体系。它既以“民族独立”为价值依托,同时又对进一步构建这种价值观乃至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这一观念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毛泽东于1928年写的《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开启了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的中国化的征程。自此,中国马克思主义也成为中国学术话语体系的基础,中国马克思主义所蕴含的价值取向成为中国学术话语体系的价值基础。

新中国真理标准大讨论前中国学术话语体系的价值建构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论述、提出明确要求。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

实际上,既然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应该在1949年社会主义新中国成立之际就应当秉持和追求的价值观,也应是整个社会主义阶段所追求的核心价值观。只是囿于时代发展局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某些方面比较突出,而某些方面则暂时没有凸显出来。如新中国时代主题由革命转为建设,因此富强成为最为重要的价值观之一。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取得民族独立,而后人民当家做主。因此,人民本位的民主价值观念也是非常凸显的,与之相关的价值观念就是对平等的强调。至于个人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毋庸置疑是社会主义新中国成立以来就强调追求的价值观。但当时毕竟社会主义国家才刚刚建立,经验不足,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认识不足。社会主义中国也才刚刚发育,很多价值观并未开显,如法治、自由、和谐、公正等。但这并不妨碍新中国以此为价值观的学术积极探索。

通常被称为“前十七年”的1949年到1966 年,它是中国现代学术话语体系的探索阶段。而此话语探索的背景就是国家建设这个主题,就是国富民强这一价值目标。就党和国家的政治话语而言,其话语基本风貌都是在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下,以及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基础之上而展开的。在新中国价值观的引导下,我国哲学界取得了可观的学术成果,创造了丰富而有价值的学术话语,。但是令人遗憾的是,十年“文革”中主导思想发生“左”的严重错误,“文革”思维以及“文革”话语将学术空间几乎碾压殆尽,思想界正亟待呼唤一场深刻的甚至是颠覆性的价值转向。

真理标准大讨论中政治话语与学术话语互动开出的价值意蕴

1978年5 月11 日,《光明日报》发表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真正意义上揭开了真理标准大讨论的序幕。文章发表后,社会反响极为强烈,正反两方的力量立刻汇聚起来进行较量。11 月10 日至12 月15 日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与会者用实践标准冲破“两个凡是”,对坚持“两个凡是”立场的同志进行了严肃的批评和帮助;邓小平同志对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进一步统一了思想,为1978 年12 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实践标准和彻底推倒“两个凡是”错误路线做好了充分的理论准备。

从学术层面上来看,在这场运动中理论在学术层面上并未能充分展开, 其政治意义远远大于学术贡献,但却为政治话语与学术话语的互动提供了空间。真理标准大讨论过程中,在政治话语与学术话语的互动共同作用下,突破了“文革”话语模式,为党的思想路线确立作了理论准备, 确立了新的理论原则、思维模式,开出了新的价值意蕴——实践。学术话语也因此发生了根本转向。由价值上的绝对政治化、一体化、崇高化转向了兼顾学术化与大众化、兼顾一元政治导向与多元解释的可能。同时,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还引发了学术界对于价值问题本身的思考与关注,促进了价值哲学的创新。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价值也被带入更为敞阔的空间中,这就为学术话语摆脱僵化教条提供了新的可能,但另一方面也带来了学术话语上“西强我弱”的困境。对此,习近平尖锐而深刻地指出:“在解读中国实践、构建中国理论上,我们应该最有发言权,但实际上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在国际上的声音还比较小,还处于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境地。”[]不得不承认,中国原创理论,特别是哲学社会科学原创理论的匮乏与滞后是造成这种困局的重要原因所在。

真理标准大讨论为新的思想解放奠定了极为重要的舆论基础和理论基础,为中国学术话语开出了新的价值意蕴。它让思想及其学术话语重又指向真实社会,回归生活世界,回归人民大众。这实际上意味着中国学术话语在价值上回归中国共产党的价值传统——“为人民服务”的人民本位,即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人民服务”永远在路上,思想与话语的发展也没有终点。我们应由“初心”作为出发点,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扎实而有效率地积极构建新时代中国学术话语体系。

猜你喜欢
话语学术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学术是公器,不是公地
学术动态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学术动态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话语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