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歌剧才是中国歌剧的未来
——专访青年歌唱家雷倩

2019-09-20 05:53
音乐天地(音乐创作版) 2019年6期
关键词:唱法歌剧陕西

本刊记者/徐 星

雷倩,陕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陕西省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青年歌唱家学术委员会委员。

雷倩2005年毕业于西安音乐学院声乐表演系,获学士学位。2014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获艺术硕士学位。屡次在全国及陕西省民族唱法声乐比赛中获奖。近年来承担陕西省“十二五”教育规划课题一项,参与陕西省社科联项目一项。出版了《歌唱艺术的实用技巧与情感表达》(合著)《音乐表演理论与实践指导》两部教材。2014年6月,在歌剧《木兰诗篇》中饰演主角花木兰,分别在陕西师范大学、咸阳师范学院公演两场;2018年,策划出品原创民族歌剧《太白雪》并饰演女主角冯竹卿;2019年6月,导演大型民族歌剧《江姐》并在陕西师范大学终南音乐厅上演;2019年6月被“国家艺术基金2019 民族歌剧表演人才培养项目”录取。

Q:记 者

L:雷 倩

Q: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接触声乐的?

L:1998年,一个很偶然的机会让我开始接触声乐。从小我就对文艺比较感兴趣,小时候学过电子琴、舞蹈,还学过武术。上小学之后父亲觉得我应以学业为重,就不太让我接触这些。但我自身还是非常喜欢,所以自己在学校经常报一些社团,参加各种活动。那时也并没有想过以后要从事声乐,对声乐也没有太多的概念。中学时期在学校社团还拉过几年二胡,当时还以二胡为专业报考了陕西省大荔中等师范学校,但是受到父亲阻拦,就没有去参加考试。上高中后,还是想要学习自己喜欢的东西,于是就给父亲写了一封很长的信,之后又跟他畅谈一番表明自己的主意和想法,这才得到父亲的应允和支持,之后便开始正式地学习音乐。

我小时候生活在韩城,那里的师资条件毕竟有限,于是父亲就专门带我到西安找老师学。见到老师之后一盆冷水就被泼下来了,老师觉得我现在开始学太晚了,已经过了最适合学习的年龄。那时心里很沮丧也很迷茫,感觉自己又一次失去了方向。在不知所措的时候,以前的音乐老师给我指明了方向。在一次跟她通话中,她说以前听你唱歌还不错,可以试着学习声乐。当时并不知道还有声乐这个专业,在她的提醒下又跑到西安找老师,幸而老师听了声音条件之后觉得还不错,这才终于走上声乐的道路。

从启蒙老师常歌老师开始,我学习声乐这一路走来遇到的老师都非常负责、认真,比如张芳老师、李琦老师、孟小师老师、张智斌老师、王志信老师、戴玉强老师、晁浩建老师等。再加上自知学习机会来之不易,便十分珍惜,很认真地学习专业课,视唱练耳、乐理等课程,仅用一年半的时间便顺利考入西安音乐学院声乐系。回想自己这一路走来,在声乐的学习道路上并没有走太多弯路,真的要感谢所有给我指导和帮助的老师。

Q:你用这么短的时间就取得这么好的成绩,除了先天良好的嗓音条件支撑,你必定是下过一番苦功夫的。你的声音听起来可塑性很强,你专业学习的是哪一种唱法?

L:很多人都以为我是学美声的,其实我一直都是学民族唱法的,民族唱法里有诸多的作品分类,比如说古曲、艺术歌曲、地方民歌、民族歌剧等,我的声音条件更适合民族歌剧和艺术歌曲。民族歌剧不是只能用民族唱法演唱,它更多的含义是选用了中国的题材,但是之后的发展会趋向于全部用民族唱法演唱这个方向。其实用民族唱法演唱更能贴近歌剧人物,不管是声音还是咬字,以及地方语言的使用等都能迅速让人物在舞台上生动、有活力,也容易连接观众,把观众带入故事情节里。

歌剧里面人物设置需要有男高音、女高音、男中音、女中音等,但是在民族唱法里面有男高音和女高音,而男中音和女中音是没有的。我们在创作《太白雪》的时候要求男中音和女中音的声音民族化,在无法改变演员唱法情况下,也只能从唱腔、咬字、归韵上让声音更贴近民族唱法,音色上真的是没有办法改变。

Q:听你在讲到歌剧的时候是非常激动和兴奋的,我们都知道独唱跟歌剧演唱是不一样的,你是如何一步步走进歌剧领域的呢?

L:是的,太不一样了。一但演唱歌剧你的人物感、代入感、情境感会提升很多,因为你需要融入角色去演唱,当然这需要通过不断练习去揣摩人物性格、丰富人物特点等,是需要花费心思去思考和体会的。

我的声音在民族唱法中不是那种甜美型的,戴玉强老师也曾说过我的音色应该是唱美声的,现在把重心放在歌剧上也跟我的声音特质有关系。记得是在大学毕业前,老师推荐去北京学习声乐表演,就是在那次学习中我第一次体会到歌剧的魅力、表演的魅力,才体会到在舞台上把自己放开是多么的舒服、自在,才找到了歌唱的方向,原来可以这样去歌唱。

虽然我特别喜欢歌剧,但是一直苦于没有机会参演,直到2014年我才演唱了人生中的第一部歌剧《木兰诗篇》,之后只要有歌剧的学习机会,歌剧演出等我几乎都没有落下过,一直不断地在学习。2016年参加戴玉强老师的歌剧研修班,学习了歌剧《伤逝》,这次的学习解决了我声音的很多问题。也明白了歌剧演唱中声音的运用与人物塑造的关系。感谢戴老师的悉心指导,让我对演唱歌剧又多了一份自信。通过跟戴老师的学习,他帮我解决了这个问题,让我对演唱歌剧又多了一份自信。

2017年跟着戴老师在全国的大学巡演了六场《伤逝》,因为没有在陕西演出,所以自己是有很大的遗憾的。之后我就连排带演,在2017年年底自己演出了一场,然后给学生排演了一场。因为不断地排练、演出,我对歌剧人物的塑造更多了一份自信,同时在排练时旁观歌剧导演的现场指导,对各部门的调度等让我也沉淀了一些对歌剧导演的认知。

Q:2018年你们排演的歌剧《太白雪》 收获了很多赞誉,能给我们讲讲《太白雪》的创作吗?

L:《太白雪》是第一部自己从确定故事题材到最后舞台呈现,全程投入、付出的一部歌剧,现在想起来这部歌剧的创作还是觉得不可思议的。一次很偶然的机会,与侯玥彤老师在咖啡厅畅聊,她问我你的人生梦想是什么,我说我的人生梦想是唱一部属于自己的歌剧,她说她的人生梦想是写一部属于自己的歌剧。我们彼此相谈甚欢,仿佛找到知己一般,很欢喜地用咖啡碰杯,说为了我们共同的梦想加油、努力。

最开始的想法是我们一步一步慢慢促成,没想到侯老师很快便联系了编剧老师和作曲老师,没过多久我们就开始开会商讨题材,正式投入工作。当时开会讨论的首要问题是以什么题材为主,因为我们陕西是历史文化名城,所以一直想从历史题材入手,但都没有找到创新点。一次无意间聊到我爱人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编剧老师和作曲老师都觉得这一题材很好,在他提供了一些故事线索后,我们确定了这一主题,之后主创人员几次来陕西采风,学习地方音乐文化,了解地方风俗特色等,为把歌剧创作成具有陕西特色,又能被全国人民接受的民族歌剧。

这是中国第一部以中医药为题材的歌剧,以真实故事为原型,讲述医药世家的发展历程。我自己对歌剧故事题材比较熟悉,这让我更贴近人物,再加之我自己本身的性格与真实的女主角的性格非常接近,都属于大大咧咧,骨子里透着一股敢冲敢闯的性格,因此在人物的塑造上我自己是比较自信的。

《太白雪》这部歌剧的主创人员无论是作曲、编剧还是演员,几乎都是八零后生人,所以在投入创作前我们是怀有一种改革的心态,想要打破现在中国歌剧的形式和现状,想要创作出旋律好听、适合传唱的一部歌剧。主要的唱段为了流传都没有加入陕西特色的部分,在合唱的一些片段中会加入一些陕西方言。

《太白雪》总共有三组人进行排练,有两组演员是民族唱法,一组是美声唱法。同一部歌剧让两种唱法都排演的原因是想借用这个机会看看到底哪种唱法更适合民族歌剧。那么通过这次的实践对比,民族歌剧还是更适合用民族唱法演唱。当然两种唱法各有优势,美声唱法从咬字方面,情绪的表达上面跟民族唱法是完全不一样的。美声唱法的线条比较美,民族唱法在咬字上面的力量是比较强的,更能表达人物的情绪。在塑造《太白雪》的人物时,在声音上我和搭档郝亮亮都做了处理,女人公的性格是好强、大女人的性格,而郝亮亮饰演的人物是有一些憨厚、朴实的性格,所以我们都收敛了音色中明亮的部分,让两人的声音更贴切于人物,同时也更协调。

Q:前不久,你在陕西师范大学给学生们导演的歌剧《江姐》获得成功,谈谈导演歌剧的体会吧!

L:刚接到导演这部歌剧的任务,自己感觉压力很大。虽然自己也参演过一些歌剧,之前也唱过《江姐》的片段,也导过《伤逝》这部歌剧,但是《江姐》完全不一样,它的人物比较多,台词、唱段的风格都不一样。

虽然我之前唱过一些片段,但是对整部歌剧还是认识不够深入,所以我连着把剧本翻了很多遍,学唱了歌剧里面每个人物的唱段,先让自己提升对整部歌剧的认知。这样才可以给学生讲如何揣摩人物性格、特色,给他们讲歌剧的细节,舞台动作、走位等等。在导之前我也请教了很多的歌剧导演,他们给我提出很多意见,这让我在之后排练过程中越来越有感觉,越来越有信心。演出当天学生们都很给力,可以说超长发挥,演出效果是我没有想到的。

通过这部歌剧的实践,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歌剧导演的道路还是要不断地在实践中积累经验,不断丰富自己,因为目前我们国内专门针对歌剧导演而学习的课程很少,那么就需要自己不断地揣摩,在摸索中前进。歌剧导演需要全局、宏观的视角,包括从舞美、灯光、服装、造型、道具等方方面面都需要导演去把控。除此之外,如何让歌剧能更方便于在各剧院、音乐厅演出,舞美、灯光、道具等如何能更便携等等,也是导演、主创需要思考的问题。

总之,歌剧这条道路是我认定的,是我喜爱的事业,目前这些实践和收获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坚持的方向,之后也会继续投入,不断地吸收、学习,不断地在演出、教学中实践。作为年轻人,能为民族歌剧投入自己的一份力量,自己倍感幸运。

猜你喜欢
唱法歌剧陕西
“中国唱法”不如叫“中式唱法”
陕西自贸区这四年
Shajiabang:picturesque water town in heaven
省委定调陕西“十四五”
高校声乐教学中跨界唱法的应用探讨
谈当代民族唱法如何演唱传统粤曲——以《昭君出塞》为例
从门外汉到歌剧通 北京的沉浸式歌剧
砥砺奋进的五年
——喜迎十九大 追赶超越在陕西
歌剧要向戏曲学习
从门外汉到歌剧通 歌剧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