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之都”贵阳转向

2019-09-19 11:17
南方周末 2019-09-19
关键词:贵阳市贵阳高端

大数据对贵阳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正在下降。贵阳市披露的数据显示,在2017年,贵阳市以大数据为代表的新动能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3%,到了2018年,数字下降到了21%。

“网红”贵阳的面纱下潜藏着挑战,对这座想要打破“西部宿命”的城市而言,大数据发展之后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2018年年底,贵阳市提出了“一品一业、百业富贵”的发展愿景,决策者们期望该市能够形成以中高端消费为主的现代商贸服务体系和以中高端制造为主的新型工业体系。

“有没有真正按照打造‘爽爽贵阳、消费天堂的要求,谋划和推动消费升级的商贸业项目?”

2018年贵阳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仅有4.4%,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尽管贵阳在全国省会中经济增速排名第一。

南方周末记者 杜林扬

发自贵阳

南起太金线,北至创筑路,规划总长约20公里的数博大道,贯穿贵阳四大核心区域。

2019年8月23日晚,数博大道沿线,灯火通明。与普通城市主干道不同,这条以“数博”命名的大道,汇聚了贵阳大数据产业发展的成果。

凭借大数据产业,贵阳有了“大数据之都”称号。2019年初,贵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徐昊公开披露,过去一年,贵阳大数据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000亿元,较2017年增长22.4%。

作为“一把手工程”推进的大数据,已成为贵阳的一张城市名片。

然而,在连续几年的高歌猛进之后,有学者观察到,贵阳官方公开提及大数据产业的场合正在变少,要求发展制造业、商贸业的声音却愈来愈大。

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贵阳市市长陈晏在接受访谈时就没再提大数据。他公开表示,贵阳市下一步将加快打造成为西部地区有影响力的国际化都市、中高端消费品贸易之城和制造之城。

2019年8月19日,贵阳市委十届七次全会闭幕,会议提出要发展的六大产业中,和“大数据”相关的“数字产业”被排到了倒数第二位,六大产业分别是先进装备制造业、中高端消费品制造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数字产业和健康医药产业。

为何会有如此转向?在一位接近贵阳市政府的智囊人士看来,大数据的发展虽然积聚了人气,但这座“数谷之都”也始终未能找到一条核心产业链,能够带动大数据产业的发展,“相反贵阳实体经济的短板正在凸显”。

曾在贵阳市委政研室工作的一位处级干部说,制造业、商贸业的发展目前或已被放在比大数据更重要的位置,近一年来,贵阳“把大数据发展的重点放在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上”。

“网红”贵阳的面纱下潜藏着挑战,对这座想要打破“西部宿命”的城市而言,大数据发展之后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言大数据 必谈贵阳”

过去6年间,贵阳扛起了发展大数据的大旗,以“大数据为特色引领的创新型中心城市”作为发展目标。

2013年被称为中国大数据元年,随着数个发达国家纷纷布局大数据产业,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发展迅速的中国也提出发展大数据。

地方政府中,贵阳最早嗅到了先机。

那一年9月,贵阳市政府与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在贵阳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中关村贵阳科技园”揭牌,此举被认为拉开了贵阳发展大数据的序幕。

当时提出发展大数据的贵阳主打两个区位优势:气候凉爽、电价便宜。贵阳全年平均气温在15摄氏度左右,空气质量良好,是数据中心空调最节能的地方之一,同时有着丰富的水电资源,可以为数据中心提供充足的电力供应。

更早之前,贵阳主打的城市发展口号是建设“生态文明城市”,而发展大数据这一“数字经济”兼具了保护生态和发展经济的需要。

当时的贵阳市领导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贵州工业基础比较差,发展一般的工业既有可能破坏环境,同时也会凸显贵州物流成本高的劣势。“所以我们就发展电子信息业,拉上一根光缆、接上一个电缆,我们和世界的距离是一样的。”

除了经济上的诉求外,贵阳发展大数据还有提高政务服务水平的目的。2015年,贵阳提出建设“数据铁笼”工程,期望利用政府数据,监督政府部门和公务员的执法行为是否规范、公正,以此来改善政务服务。

大数据的政务应用上,贵阳市政府数据目前已实现100%共享交换,政务系统全部接入“云上贵州”平台。

在贵阳,大数据被作为“一把手工程”全力推进,率先建成全国第一个省级政府数据集聚共享开放的统一云平台,率先开展大数据地方立法,颁布实施《贵州省大数据应用促进条例》。

过去几年,在经济发达的省份,常能看到贵阳干部不遗余力推介大数据的身影。

致力于车货匹配信息的平台“货车帮”,彼时还是一个初创企业,也是贵阳2013年发展大数据以后引进的首批互联网企业之一。五年多后的2019年8月23日晚,已是全国人大代表、满帮集团董事局副主席的罗鹏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说,在“货车帮”的发展过程中,他看到了贵阳自上而下对大数据的拥抱,对新兴产业的学习能力和态度。

罗鹏回忆,2018年,他收到了贵阳市某区领导寄来的一本《集装箱改变世界》,区领导询问他倘若中国未来货物运输集装化率提高,货车帮将如何发展?

已在货车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罗鹏有些吃惊,“若不是对货车行业以及货车帮大数据模式有着深度了解,领导是问不出这些问题的。”在他的印象中,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短短几年间,大数据在贵阳迅猛发展,贵阳被工信部列为全国唯一的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示范区,国内首个大数据交易所在贵阳挂牌成立。

每年春夏之交在贵阳召开的“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已成功举办4届,并于2017年正式升级为国家级展会活动,展示着大数据发展的成果。腾讯、阿里巴巴、华为等企业也将大数据中心建在了贵阳。

2018年5月27日,一年一度的“数博会”上,马云称赞贵州和贵阳将是未来中国最有意义、最富有的地方之一。“因为他们懂得未来,他们愿意去努力,他们敢于挑战别人不敢做的事情。”

通过几年推进,行业内已形成“言大数据必谈贵阳”的局面。

“财富 迟迟没能进来”

但大数据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引发的争议也从未断过。贵州理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杨岗营向南方周末记者分析,过去几年大数据的发展,虽然为贵阳聚集了人气,也推动了向上的势头,但发展大数据始终未找到一条核心产业链,难以完成向GDP的转化。

据《21世纪经济报道》报道,一位贵州当地金融机构部门负责人就对发展大数据持质疑态度,他不看好这种大数据产业遍地开花的运动式推进。

“地方建数据中心,还应该将人才、应用等成本考虑进来,否则容易造成盲目性重复建设。”国家信息中心专家委员会主任宁家骏就曾通过媒体表示,大数据的核心说到底是“用”,而不在于数据中心放在哪儿。

贵阳在推进大数据的发展过程中,也有越来越多的问题被暴露。

早在2016年9月出台的《贵阳市大数据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就提到大数据产业链尚不健全:贵阳大数据产业发展时间较短,缺乏集成电路等核心环节,缺乏互联网信息服务龙头企业。对贵阳来说,最要命的是大数据技术与人才不足。

2016年10月,贵州省人大财经委开展过全省大数据信息产业发展情况调研。调研报告显示,贵阳大数据信息产业在发展较快的同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和瓶颈,制约了产业的发展。

调研报告指出,大数据产业产品附加值低。虽然有不少知名大数据企业在贵州落户,但重大项目、引领性的项目少,产业幅不宽,产业链不长。2016年1月至9月贵州全省手机产量7234.64万台,但智能手机不到15%,每部手机平均产值仅为200元左右。加上大数据优强企业支撑不足,随着市场竞争加大,市场逐渐饱和,电子信息终端制造的中小品牌正逐步退出市场,贵州电子信息终端制造将难以保持稳定

增长的势头。

2017年8月,贵阳市人大常委会也提出,虽然贵阳市的大数据产业业态不断丰富,企业数量不断增多,但总体规模小,水平不高,大多处于扶持培育期,缺乏带动性强的龙头企业和大项目的支撑,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新旧动能转换上成效不明显。

多名受访官员表示,贵阳大数据经过几年的高光期后,其所面临的瓶颈、软肋和尴尬正逐渐显现。这不仅是贵阳的问题,是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的大数据产业生态体系存在短板,都在面临新兴产业市场不成熟的挑战。

一位接近贵阳市政府的大数据研究人员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大数据如何产业化、如何变现是整个行业都在思考的难题,贵阳也没能找到好的出路,“大数据的名声已经起来了,但财富迟迟没能进来”。

据其介绍,在大数据发展面临困难的一段时间内,贵阳还曾试图推动人工智能、共享经济、区块链等新兴产业在贵阳落地,但最终“雷声大雨点小”。

这位研究人员还称,过去几年,大的互联网企业在贵阳的投资仅限于建设数据中心的机房。

2013年年底,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的数据中心相继落户贵安新区,2017年8月,华为也在贵阳启动了数据中心的项目,2018年数博会开幕前,苹果公司在贵安新区开建亚洲最大数据中心。

但扎堆的数据中心建成后,大数据还是难以具体应用到各种商业场景中,“导致机房经济成了贵阳大数据产业的支柱,机房建成后,存储的大数据很难在贵阳创造后续价值。”前述研究人员指出。

满帮集团董事局副主席罗鹏认为,“想要大数据落地生根,关键在于大数据和产业的结合,大数据与地方产业发展不能是‘两张皮。”

2019年6月,贵阳市主要领导曾前往贵阳经开区和高新区调研两地的发展情况,在这两个大数据企业云集的开发区,贵州省委常委、贵阳市委书记赵德明讲话时强调的是“要推动实体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

调研组也考察了“货车帮”。罗鹏向南方周末记者回忆,来调研的市领导让他思考一个命题——“货车帮”如何从线上做到线下。在罗鹏看来,领导目前思考的是,大数据的聚集和融通在贵阳实现以后,怎么在产业上予以应用。

实体经济不强成最大短板

随着大数据发展的深入,大数据对贵阳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正在下降。贵阳市披露的数据显示,2017年,贵阳市以大数据为代表的新动能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3%,到了2018年,这一数字下降到了21%。

这一背景下,贵阳市越来越强调大数据和实体经济的结合。2019年5月,数博会举办期间,《科技日报》刊文指出,按照贵州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贵阳积极布局,把大数据发展的重点放在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上,以大数据引领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

2019年的数博会上,贵阳市领导发表了以“产业互联网:为实体经济大发展提供无限可能”为题的致辞,表示贵阳将把中高端消费和中高端制造作为发展壮大实体经济的两大引擎,作为大数据与实体经济融合的主攻方向,作为产业互联网发展布局的重中之重。

贵阳一位负责经济工作的科级干部向南方周末记者表示,贵阳在过去几年极力推动大数据发展的背景下,把相当大的精力花在了“贴钱造势、打造名片”上,实体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了,“这是贵阳现在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

杨岗营的看法是,虽然如今的贵阳相比于以前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横向来比,贵阳还是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要继续推动人才和资金的持续流入,就必须发展实体经济,形成产业链。

2018年年底,贵阳市委召开了十届五次全会,市委对市情进行了分析,他们认为,开放对贵阳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仍不够充分,实体经济不强已成为贵阳发展的最大短板,特别是作为实体经济主体的制造业,体量较小,缺乏支柱产业,总体处于价值链层级中低端,核心竞争力较弱。

在贵阳的决策者们看来,贵阳过去被称为“偏居一隅”,后来又被叫做“西南腹地”,都是闭塞、封闭的代名词,开放不足是发展滞后的根源所在。而在近些年的快速发展下,“贵阳要打好开放牌、推动强实体,必须认识到做强以中高端消费、中高端制造为重点的实体经济是推动贵阳向城市价值链更高端迈进的时代担当”。

市委全会上,贵阳市委领导提出,“要通过大力发展中高端制造业,更好地分享产业升级释放的红利,通过产业聚集更多人才,创造更多社会财富”,“要通过大力发展中高端消费,用改革的办法扩大消费,多渠道挖掘消费潜力,加大高品质的消费供给,加快推动消费从同质化的低端市场向差异化的中高端市场转变。”

“新型工业化 是绕不开的”

作为省会,贵阳的各项经济指标都应在全省领先,但工业增加值这一项,贵阳在2011年被遵义市反超,并越拉越远。贵阳发改委国民经济处处长邓建华感慨道,“贵阳再不大力发展新型工业的话就晚了,工业化几乎是欠发达地区崛起的必经之路,这个阶段是跳不过去的。”

贵阳的经济增速虽连续6年在全国省会城市中排名第一,但近几年来,反映大数据发展的几项经济指标远远高于工业增速。

工业的发展决定着整个国民经济现代化的速度、规模及质量,在促进国民经济增长中起着主导作用。长期以来,贵阳的工业基础一直较为薄弱。杨岗营告诉南方周末记者,由于战略布局的原因,在“三线建设”时期,贵州不少地方的工业开始发展起来,唯独贵阳未遇到这样的机遇,导致在制造业方面,贵阳没有良好的产业基础。

至于贵阳商贸业的现状,2018年贵阳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仅有4.4%,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尽管贵阳在省会中经济增速排名第一。

在邓建华看来,中高端制造业及商贸业发展滞后,导致贵阳在贵州省内的经济首位度在近年不升反降,不少贵州人选择到重庆去就业和购物,进一步削弱了贵阳的竞争力。

自2018年起,杨岗营的团队开始与贵阳某功能区管委会合作。杨岗营近期和该功能区相关领导交流时,明显感受到相关领导对发展制造业和商贸业已有相当大的紧迫感。

杨岗营认为,贵阳过去长期交通闭塞,导致了产业要素无法在贵阳聚集,限制了制造业和商贸业的发展,但随着近几年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发力,贵阳已经建立起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

2014年12月,贵广铁路建成通车,这条被当地人称为“神奇一捺”的铁路走向,彻底改变了贵阳。

截至目前,已有贵广线、沪昆线、渝贵线、贵南线等多条高铁在贵阳交会。成贵高铁也有望在2019年底通车。建成后,从贵阳到成都的铁路旅行时间,将由目前最快的3小时20分压缩至两个多小时,同时成为南下出川最快捷的一条高速大通道。渝贵铁路和成贵高铁建成后,贵州高铁“十”字形骨干网架将形成,贵州东、西、南、北四大出口高速通道将全部打通。

“贵阳正成为高铁时代的国家新枢纽。”杨岗营说。尤其是2019年8月,国家发改委发布的《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获国务院批准。按照规划,2019—2025年,中国将建设重庆—贵阳—南宁—北部湾出海口等三条西部陆海主通道,贵阳的枢纽地位再被强化。“这也给贵阳发展制造业、商贸业提供了更好的基础”。

杨岗营已向有关领导递交了建议书,“海南三亚能建免税店,为什么贵阳不可以?”在他的设想中,“冬天购物到三亚、夏天购物来贵阳”这样的概念应该像过去宣传大数据那样,成为一个着力点。

“如芒在背”

2018年年底,贵阳市提出了“一品一业、百业富贵”的发展愿景,决策者们期望,该市能够形成以中高端消费为主的现代商贸服务体系和以中高端制造为主的新型工业体系。

根据贵阳市委十届五次全会提出的规划,到2020年,贵阳将新引进培育30家中高端制造和商贸服务领军企业,以中高端制造为重点的工业总产值达到3000亿元;到2025年,建成一批以中高端消费品制造为特色的产业小镇,以中高端制造为主体的工业总产值达到8000亿元。

全会将“市场引领、贸易先行、以贸促工、工贸并进”作为“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在那次全会召开前夕,2018年11月,贵阳市委考察团先后赴广东省东莞、深圳、云浮三市考察招商。

彼时,率队考察的赵德明担任贵阳市委书记刚好半年。2018年5月,赵德明从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常委、统战部部长任上转岗贵州,任贵州省委常委、贵阳市委书记。此前一直在广西工作的赵德明,曾长期任职于金融系统。

考察期间,赵德明反复强调“要充分认识贵阳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的重大意义”。

在互联网行业发达的深圳,考察团没有到访和大数据、互联网相关的企业,他们先后去了观达眼镜公司、集美新材料公司、雅视光学集团,了解了眼镜配件等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和市场销售的情况。

考察团发现,随着消费升级时代的到来,中高端消费产品的市场在不断扩大,贵阳要学习深圳的先进发展经验,“推动‘小产品做成大产业,助力实体经济做强做优”。在东莞和云浮,他们考察的企业也均为制造业。

邓建华向南方周末记者表示,2019年以来,贵阳市已在两项数据上对各区设立了指标,要求固定资产投资中工业投资的比例须达到10%、引进实际到位资金中工业项目资金的比例须达到30%。

2019年2月18日,贵阳市举行2019年第一次工业项目集中开工投产仪式。此次集中开工及投产工业项目55个,总投资374亿元,涵盖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制造业、轻工建材业、医药制造业、磷煤化工业等多个产业类别。55个集中开工投产工业项目实施后,预计年新增产值667亿元。

2019年7月22日,在贵阳市半年经济工作会上,赵德明针对贵阳市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感慨地说“大家要有如芒在背、坐立难安的紧迫感,有坐不住、等不起的危机感”,他向在场的领导干部们一连抛出“十问”,十个问题中有两个直接点到了具体的产业发展。

赵德明问道:“有没有真正按照‘一品一业、百业富贵发展愿景,全力招引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中高端日用品制造业?”“有没有真正按照打造‘爽爽贵阳、消费天堂的要求,谋划和推动消费升级的商贸业项目?”

会上达成的共识是:贵阳“要像抓脱贫攻坚工作一样,打好实体经济发展三年攻坚战”。

猜你喜欢
贵阳市贵阳高端
夕阳下的鸟影
高速通到我的家
“学”字的意义
找朋友
白居易写诗
跟踪导练(四)
山西老年大学到贵阳市开展校际交流
The Role of Teacher , Learner and Material i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
高端水进入红海市场
微趣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