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小丽
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微课”这一教学新模式正以其具有高超的信息表现能力、生动的知识传达能力、灵活性高等特点,逐渐应运而生。在数字化时代发展的背景下,有效运用“微课”于信息化教学之中,对实现信息化教学的有效性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微课;有效;策略
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的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学活动全过程。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等辅助性教学资源。微课只讲授一个知识点,微课教学的时长大多都在5~10分钟。微课教学内容大多都是精简,相比于传统教学的面面俱到,微课更多地注重课堂教学知识的重难点部分。
一、初中信息技术中微课教学设计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微课教学模式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作用,因此在微课设计过程中要充分了解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以及学习理解能力和心理状况,从而通过微课教学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学习积极性。
(2)目标突出原则。微课教学视频的特点是短小精悍、突出教学重点,因此在设计过程中要明确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目标以及突出重点内容,尽量提炼信息技术中的重点知识,学生在观看教学微视频后可以迅速掌握相应的知识。
(3)知识层次化原则。学生在信息技术的操作中水平参差不齐,因此教师应设定层次化的微课内容,先利用通俗易懂又富有趣味的微课知识吸引学生观看,而后利用较为直观的解读提出简单的疑问,学生化解知识后形成内心的满足,进而深化的走进信息技术的空间中,借助微课的指引探究技术性质,获得微课启蒙。
二、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课的有效运用策略
(1)挖掘价值,让微课融入教学。在信息技术的初中教学中,教师应按照微课的应用阶段,对微课类别进行简单划分,并结合教学内容深入挖掘有价值的点。微课是翻转课堂的重要表现形式,是近些年来较为流行的教学理念之一,其重点在于“翻转”二字上,即教学主体的翻转,由原本教师主导的课堂变为学生主导的课堂,以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确定课程走向和课堂内容,从而使课堂成为教学主体,使课外时间为教学所依從,将教学的面扩大化,使知识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融入课堂学习中,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网络微课具有一定的教学优势,它能对课程重点内容做出准确分析,从而使学生明确信息技术的整体走向。例如:在学习青岛版“Excel制作”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将企业的财物报表作为教学案例,深切感受表格使用的精妙之处,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统计表格,并对操作细节进行详细讲解,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Excel的功能栏与菜单栏。网络微课教学,不仅能活跃课堂氛围,还能让重点内容的学习变得更加清晰、明确。
(2)创设情境,让微课融入生活。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主要是以板书、教材为主要媒介,以文字和二维图像为主要承载形式。可以说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是直接照搬书本的那一套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枯燥、乏味,而且缺少实用性,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适合初中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需求。如今,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学生已经从很多移动设备上或多或少地接触过信息技术,但是并不全面,还需要系统地学习。教师可以利用创设情境的方式,通过网络微课形式,让信息技术知识融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从而加强对知识的灵活运用。
伴随中西方文明的不断融合,很多西方节日进入中国,初中生成为狂热的追随者,教师可以利用西方节日,让微课应用于信息技术教学中,不仅能提高学习的生活趣味,还能充分展现教学价值。例如,在学习青岛版“Word文字处理”这部分内容时,教师让学生互相之间制作圣诞贺卡,将对彼此的祝福通过Word软件制作完成。学生对此任务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教师从而导入本节课的教学任务,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3)因材施教,让微课融入知识。微课是实现翻转课堂的一种手段和方式,所以微课的设计内核和核心也必须承载翻转课堂的精神精髓,即实现学生身份的转变,实现课内教学向课外教学的拓展。由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有限,所以教师应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在微课设计中加入一些符合学生认知的拓展内容,如思考题、探究题等来为学生的课余时间提供计划和探究内容,最终实现将知识融入微课的目的。
新课标指出,“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是目前教学的重点任务之一”。教师在设计网络微课时,应该按照学生的学习情况,让微课主题与学生能力相适应,利用网络微课让知识点变得生动、有趣,从而使微课的教学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例如:在学习青岛版“Flash制作”这部分教学内容时,由于这部分知识点对于学生而言较难操作,学生无法充分掌握。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微课设计教学内容,打破空间与时间的现实,让学生根据自身对知识的掌握情况,针对不明白的地方专门学习,从而完成教学任务。将微课与教学知识融合在一起,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实施具体的教学计划,有助于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4)释疑解难,让微课巧解难点。初中信息技术中有许多比较复杂、抽象的知识内容,有些操作对于初中生来说也是比较难理解的,比如在Excel中各种计算公式应该怎么选择利用,Photoshop中大量的绘图工具都各自对应怎样的功能,应该如何灵活处理图像,Flash动画中更是有许多比较晦涩的原理、知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是会遇到一些难以理解的问题。在传统课堂上,针对学生的问题,老师很难做到一对一详细完善的解释,有时候一些问题教师讲一遍就过了,其实有些学生并没有理解透彻,因而跟不上老师的进度,影响到后面的学习。教师可以针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疑难问题制作成微课视频,在视频中对学生的问题进行细致的讲解,并配以图片、动画或者视频,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帮助学生理解,让学生在课下通过观看微课视频解决自己学习中的问题,这样教师就可以不必针对一个问题为学生讲许多遍,也不必因为问题讲解的不够透彻而让学生依然产生云里雾里的感觉。
参考文献:
[1]尹雯君.微课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9(6).
[2]官勤学.初中信息技术中微课的设计策略研究[J].新教育论坛,20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