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立志
摘要:我国在煤炭能源上的巨大需求量,使得煤矿开采业在国内非常的兴盛。虽然采矿技术及相关管理制度都在不断地进步与完善,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率也在逐年下降,但是近年来的各种煤矿开采事故仍在提醒着我们,我国的煤矿采矿在事故防范与安全管理方面的工作依旧有所欠缺。文章结合我国煤矿生产的现状,分析如何加强煤矿采矿的安全管理,预防采矿事故发生。本文主要分析煤矿开采事故常见安全问题的影响因素及防范措施,旨在为煤矿安全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煤矿采矿;安全事故;防范措施
一、煤矿采矿安全事故类型及频发的原因
(一)安全事故类型
(1)气体爆炸。煤矿采矿作业中有时会在密闭的空间里,在这样的空间内需要检测甲烷的浓度,因为煤层中经常伴随着甲烷等气体的存在。如果气体中有一定浓度的粉尘,再有充足的氧气,即使粉尘面积小,也有可能因为火星引起气体爆炸。如果大量的甲烷一次喷出,就会增加其爆炸的可能性,加速了气体爆炸。
(2)机械设备故障引发的事故。煤矿机械设备的安全性能与煤矿作业的安全与稳定有着重要的关系,机械设备故障引发的事故会使得整体生产进度受阻,严重的还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3)火灾事故。煤矿周围有大量的煤存在,煤是可燃物,遇到爆炸释放出来的热量和火花就能使周围的煤燃烧起来,发生火灾。如果煤矿内的矿道被热、烟或者其他东西堵塞很容易发生缺氧情况,造成严重的伤亡事故。
(二)安全事故频发原因
(1)安全认识问题。当前,部分煤矿企业管理人员,没有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在煤矿生产中将利益放在了首要位置,安全生产沦为了口号,尤其是一些小型煤矿和私营煤矿,当企业利益与安全生产发生冲突时,首先考虑的竟然是企业的利益而非安全问题,放松了对于安全生产的要求,从而影响了煤矿的安全生产和管理。
(2)作业条件复杂。在煤矿井下开采时,由于开采区域相对较深,作业条件也变得非常复杂,如光线暗淡、空气稀薄、岩层稳定性差等,而且开采中会产生大量的粉尘、瓦斯气体等,任何一点细微的失误都可能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3)安全基础薄弱。一是设备陈旧,在我国,多数煤矿都是在20世纪兴建的,采矿设备在长时间运行后,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故障和问题,而由于设备本身相对昂贵,如果对其进行更新,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因此许多煤矿企业都存在着设备陈旧乃至带病运转的情况,给安全事故的发生买下了隐患;二是安全资金匮乏,部分煤矿对于安全防范方面没有投入足够的资金,导致现场安全防护措施不足,防护工具落后,在安全事故发生时,并不能取得应有的效果;三是安全意识欠缺,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从事煤矿生产的人员很多都是文化程度较低的临时工或者农民工,缺乏相应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在采矿过程中没有重视安全防护,从而引发了许多本可以避免的安全事故。
二、煤矿采矿安全管理和事故防范措施
(1)强化煤矿通风安全基础工作。①选取适用的煤矿通风系统。针对不同的煤矿地质环境,通风系统同样应区别对待。煤矿通风系统需满足的要求:通风设施数量应当尽量少;通风布局应当科学简单;通风布局不同风段阻力分布比例应当科学合理;风量达到实际需求,且具备相应的可调整空间;具备良好的防灾、抗灾能力;②强化煤矿井下通风设施管理。若通风设施无法有序运行,且未得到有效维护,便会使矿井内部漏风,严重的漏风情况会使井下作业环境急剧恶化,影响作业人员身体健康。鉴于此,强化煤矿井下通风设施管理亟待开展,应当配置齐全的检查、维修器具,对通风设施开展定期不定期校准、维修,确保设备可正常运转。
(2)完善安全设施。煤矿企业应该认清设备对于生产安全和生产效益的重要性,及时对老旧的设备进行更新换代;另一方面,应该加大对于安全防护设施的资金投入,配备完善的安全防护设备和应急救护工具,确保在事故发生时,能够及时有效的应对,尽可能将事故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例如,可以在井下设置相应的瓦斯浓度检测系统,当检测到瓦斯浓度超标时,立即发出告警信息,提醒井下作业人员及时返回地面,同时启动通风系统,对瓦斯浓度进行控制,以免发生爆炸事故。
(3)施工方案的设计优化。①设计技术人员要在项目开工前到现场进行技术交底,及时按工程进度要求设计出施工图;②项目企业要在施工前组织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对施工图进行现场审查核对及优化;③项目企业要组织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对施工方案进行优化确认。
(4)构建完善通风安全数据库。如图1所示,在煤矿通风安全管理信息系统中,数据库构建极为重要,信息系统质量受数据库中信息质量很大程度地影响。煤矿通风管理信息系统包括煤矿火灾数据库、瓦斯数据库及通风监测技术数据库等。构建该种通风安全数据库,适时对通风系统开展模拟分析、监测,可实现对煤矿开采生产的现代化自动管理,及时找出潜在隐患,缩减通风安全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提高工作效率。
总之,煤矿行业属于高危行业,其自身特殊的生产环境使得事故发生的几率极高,安全问题也一直都是煤矿生产中备受瞩目的问题。对于煤矿企业而言,应该将安全问题放在首要位置,正确处理其与经济效益的相互关系,樹立良好的安全意识,对相应的安全基础设施进行完善,强化监督管理,提升安全管理和事故防范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刘于平.煤矿采矿安全管理与事故防范分析[J].能源与节能,2012(11).
[2]刁怀斌.煤矿开采的安全管理策略与事故防范措施研究[J].能源与节能,20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