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荒 博平
这是两年前发生在北大荒的一个真实故事。
六月天,骄阳下,一位六十多岁的老人背着行囊沿着京哈公路默默前行,一路向北,再向北……他从北京启程,徒步前往黑河,走完这2000多公里的路程,只为了却爱妻的一个遗愿。
老人叫宋再端,曾是一名北京知青;他的妻子叫吴少敏,曾是一名天津知青。四十多年前,在芳华绽放的青春季节,在远离家乡的边陲黑河,来自两个不同城市的年轻人相知相爱、结为伉俪。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知青陆续返城,吴少敏随丈夫回到了北京。
2017年3月,吴少敏因心脏病突发抢救无效,与家人永别了。吴少敏生前有个愿望,与她最爱的那首《北大荒人的歌》有关——去世后魂归黑土地。而宋再端的只身长征,与夫妻俩的一个约定有关——他们要徒步走回北大荒。
1969年秋天,年仅15岁的吴少敏来到位于中苏边境黑河地区一个叫松树沟的村落,成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1师1团22连的一名小战士。
因为吴少敏身材瘦弱、体力不济,连队领导安排她当仓库保管员,在一个隐藏于山林间的水泥洞里看守连队贮存的土豆。这个水泥洞,是当年日本侵占中国东北时修筑的一个掩体。
这是吴少敏的第一份工作,她把自己的职责看得很神圣——全连一百多人,一个冬天的主要副食就靠这些土豆了。她要保证土豆不烂、不冻,否则,连队的生活保障就成了问题。
在那个艰苦的工作、生活环境下,对于一个从小生长在大城市的小女孩来说,每天要面对的一切都是一种挑战和考验。就是在日复一日的各种挑战和考验中,吴少敏不断成长。
两年后,吴少敏所在连队整建制转入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1师68团,她被分配到21连,由此认识了比她大三岁的宋再端。
在日后的集体生活中,清秀可人、天真开朗的吴少敏与英俊魁梧、成熟稳重的宋再端很谈得来。随着彼此了解的不断加深,爱情的种子在两个人的心里渐渐发芽。结婚后,他们成了连里“夫唱妇随”的恩爱典范。
对于后来回到城市的吴少敏来说,北大荒那段生活给她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她经常在梦中回到黑土地,回到松树沟,回到水泥洞。而对于宋再端来说,北大荒不仅有激情燃烧的青春岁月,更有他和妻子风雨同舟的美好时光。
在离开黑土地十多年之后,一天,吴少敏在电视上偶然看到一个文艺节目,由著名女高音歌唱家殷秀梅演唱的一首《北大荒人的歌》,一下子抓住了吴少敏的心。她边听边流泪,当听到“即使明朝啊我逝去,也要长眠在你的怀抱里”这句歌词时,禁不住哭出了声。从这天起,那直抵心灵的歌词和深情动人的旋律,总是在她脑海中回放……
一次,跟随伴奏吟唱到歌曲的结尾,吴少敏对宋再端说:“如果有一天我离去,就让我魂归黑土地……”
宋再端看了看妻子,没说什么——他不知说什么才好。
2009年秋天,吴少敏与宋再端故地重游,共同纪念下乡40周年。
自从踏上松树沟这片故土,吴少敏的心就激动得一直在颤抖——连队搬走后,这里没有了当年的欢声笑语,许多建筑已经废弃,景象有些荒芜……在当地一位叫李淑芬的老大姐引导下,她一路哭着来到自己当年日夜驻守的那个水泥洞,轻声呢喃着“妈妈,我回来了”,长时间扶墙而泣、放声大哭,从下午待到天黑,她才一步一回头地离开……临走之前,她用红色颜料在洞内的墙壁上写下了“青春无悔”四个大字和自己的名字。
从黑河送他们过来的出租车司机孟祥军,起初有些不解——回去的路上,这夫妻俩不坐车,吴少敏几乎抚着道边的每一棵树哭泣,直到天色完全黑下来才上车。听了他们的故事,孟祥军深受感动,从此与他们成为朋友。
2011年9月,吴少敏、宋再端与几位战友相约,再次开启了告别松树沟40周年的“寻梦之旅”。在当年打过水的老井旁,在林间荒芜的水泥洞,在质朴热情的乡亲家,勾起了他们一幕幕难忘的青春记忆。
同行的战友杨学工感慨地说:“来时十六,再来六十,怎能不感慨万千!”
吴少敏动情地说:“在这里两年的磨炼,是一生的财富。”
临别前,两年前曾经为吴少敏上山引路的老大姐送来刚煮好的鲜玉米,恋恋不舍地问他们:“你们还回来吗?”一句话,令吴少敏一行人泪如雨下。
宋再端紧紧握着老大姐的手说:“一定回来!一定回来!”
住在红色边疆农场的老战友关彬和听说宋再端、吴少敏等一行人回访第二故乡,立即租了一辆车,带着妹妹和女儿从一百多里外赶到黑河,真诚地邀请战友们到家做客。关彬和与弟弟、妹妹及妹夫一起,热情接待来自远方的亲人。吃着备感亲切的农家饭,喝着令人回味的大子粥,端起盛满亲情的白酒啤酒,回家的感觉充盈在每个人的心头。
席间,关彬和的二弟关彬东被老知青们的战友情、故乡情深深感染,满怀深情地为他们唱起了《北大荒人的歌》:“第一眼看到了你,爱的热流就涌出心底,站在莽原上呼喊,北大荒啊我爱你……”强烈的情感共鸣,令在场的人无不激动落泪。
在整个回访第二故乡的行程中,吴少敏一直在哼唱着这首歌。
2012年9月4日,已近午夜12點了,吴少敏还兴奋得睡不着。她在战友群中留言:“40年重返黑河之行,到今天整整一年了,那难以忘怀的激动场面,仿佛就在昨天。每当我想起在水泥洞中的艰苦岁月,想起我曾经历的那些往事,都会情不自禁打开电脑,观看学工大哥倾注了巨大心血深情制作的视频。这个视频是我的精神食粮,每当我遇到困难时,都会给我勇气、给我力量……”
2017年春节期间,一天,吴少敏向宋再端提议:“今年咱再回黑河一趟吧!”
宋再端说:“好啊!走回去怎么样?”
吴少敏瞪大了眼睛:“从北京走到黑河?”
宋再端点点头:“是啊,我们来一次两个人的长征。”
吴少敏面露愁容:“我恐怕走不下来。”
宋再端安慰她:“别怕,你要走不动了,我就背着你走。”
宋再端万万没想到,2017年3月,妻子因心脏病猝然离世。
沉重的精神打击,令宋再端很长时间无法从悲痛中走出来,与爱妻相识后的一幕幕情景,总是浮现在脑海。经过一番慎重考虑,他决定完成爱妻的两个心愿——魂归黑土地,步行回黑河!
对于吴少敏“魂归黑土地”的遗愿,作为战友,他能理解爱妻对北大荒那种无法割舍的情怀;对于两人“步行回黑河”的约定,作为丈夫,他答应过爱妻在她“走不动的时候”,会“背着她走”。从做出这个决定的那天起,宋再端每天都进行长距离的徒步训练,为2000多公里的“长征”做准备。
2017年6月2日一早,宋再端背起行囊,抱着爱妻年轻时的照片,以朝圣般的庄严肃穆,朝着中国的东北角,走向那个留下青春记忆的地方,走向那个点燃爱情火种的地方……
从北京出发行至锦州境内,宋再端的双脚就已经打满血泡,每走一步都疼痛难忍。途中休息的时候,他就用热水烫烫脚,把血泡挑破,垫上卫生巾,继续前行。因为体力严重透支、脚上血泡感染,他的行进速度也从每天四五十公里降到每天二三十公里。
宋再端不远千里送爱妻魂归北大荒的消息,经战友们在知青网站、微信朋友圈推送,感动了许多读者,也引起许多战友的持续关注。
一位叫王允珠的战友留言:“2011年,我们陪同从北方团调到我连的战友,重返黑河第二故乡。少敏的年龄最小,没想到,小妹妹先行一步,让我们悲痛万分。少敏,你重情重义,关心他人胜过关心自己——战友有病你资助,战友病故你飞去送行,第二故乡的亲人来京你陪着游玩……少敏,你永远活在战友们的心里……”
一位叫顾华兰的战友留言:“昨天眼泪流了一天。今天听着怀念战友的曲子,泪水又止不住流下来。我们亲爱的战友吴少敏,一个可爱的小妹妹,你怎么走得这么匆忙?记得你来哈时说,你的生活很幸福,你和再端的感情非常亲密,就是出去散步都手拉着手……”
一位叫蔡毅的战友为宋再端此行壮举作了一首七律感怀:“一从盟誓两心牵,风雨相依几十年。天地虽遥情未断,阴阳难阻爱长连。千山叠嶂双携手,万里层峦共比肩。听得西江花底燕,声声含怆也潸然。”
一位叫李庆民的战友以持续更新日志的方式报道着宋再端的行程动态:“在少敏离世百天的忌日,再端恰好走到了吉林和黑龙江的交界处,望着波涛翻滚的拉林河水,再端心潮澎拜,一夜无法入眠,索性坐在拉林河桥上,含着眼泪坐到天亮……我觉得,《北大荒人的歌》就像是给这对知青夫妇写的,既是美丽而真实的诠释,也是令54万北大荒知青为之震撼的一首赞歌。”
7月6日,宋再端徒步抵达哈尔滨。
7月15日,宋再端徒步抵达建设农场——那里曾是68团所在地,两个人结下一世情缘的地方。
7月25日,宋再端徒步抵达黑河。因为膝盖出现积液、双腿严重肿胀,最后15公里路程,他用了6个小时才走完……
7月26日清晨,在闻讯而来的十几位战友陪伴下,宋再端来到被爱妻视为“再生之地”的那个水泥洞。
“少敏,我们到家了……”说完这句话,宋再端泣不成声。
铺满鲜花的墓穴内,放入了吴少敏青春时代的照片和部分骨灰,放入了宋再端自爱妻去世三个多月来刚刚剪下的头发和自己这一路上的行装,放入了夫妻二人深情依偎的合影,还有吴少敏最喜欢看的一本书《雪花飘飘》、最喜欢吃的小饼干……
主持安葬仪式的战友说:“今天,宋再端带着吴少敏的遗愿来到这里,把他们深深的情、忠贞的爱,也一同扎根在这片黑土地上。这里的山山水水也和我们一样,见证宋再端为此而做的所有付出!此刻,远在天国的吴少敏一定会知道,宋再端用充满夫妻情、战友情、故乡情的艰苦行程,谱写了一曲撼人心灵的乐章。如今,这美丽动人的音节,不仅在世间传唱,而且得到人们的广泛赞扬……吴少敏生前特別喜欢《北大荒人的歌》,宋再端这次不平凡的黑河之行,就是对这首歌和北大荒人精神最完美、最真实的诠释……”
在战友们为吴少敏的墓敬献鲜花时,由侯旭演唱的《北大荒人的歌》的录音在山林间响起:“……你的果实里有我的生命,你的江河里有我的血液,即使明朝啊我逝去,也要长眠在你的怀抱里……”